漆从西蜀来,胎自福州脱。精巧叹加工,玲珑生万物。

或细等毫芒,或巨逾丘壑。举之一羽轻,视之九鼎兀。

繁花着手春,硕果随意悦。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

勿以地为牢,精进不可辍。日新又日新,时空两超越。

——郭沫若《题赠福州脱胎漆器厂》

郭沫若先生生前极为喜爱福州脱胎漆器,曾赋诗赞颂,折服于脱胎漆器“精巧叹加工,玲珑生万物”的精美艺术,已达到“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的高超境界。

经过对正在福州三坊七巷77号宗陶斋举办的“非遗传承·产教融合——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实践与创新优秀作品展”的参观,也许您知道了什么是脱胎漆器。那您知道其发展的始末吗?知道其有怎样的传奇故事呢?今天我们将一一解开。

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之一

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另外也与福州纸伞、角梳合誉为传统“福州三宝”。

福州脱胎漆器是继承中国古代传统优秀漆文化发展起来的。说到福州脱胎漆器人们总要把它同"沈绍安"的名字连在一起,至今福州工艺美术界都以"沈绍安"三字作为脱胎漆器的正宗代表,是福州脱胎漆器的首创者。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脱胎漆器作品,早期多为佛像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后逐渐向自然形、仿生形等方面发展,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清宣统二年(1910年)以来,参加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意大利觉兰多博览会、德国柏林卫生展览会、英国伦敦博览会和在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以及菲律宾、比利时、巴拿马等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荣获特等金牌奖、头等金牌奖和最优奖等多种荣誉,曾被誉为“珍贵黑宝石”和“东方珍品”。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长期致力于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被中国非遗保护中心授予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常年聘请了一批民间艺人、工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教学与专业建设。

2017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福州脱胎漆器髤饰技艺班已开办至第六期。培训的对象主要为福州脱胎漆艺髹饰技艺普通传承人群,旨在提高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群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增强陶艺、漆艺品的艺术性和实用性,促进传统陶艺、漆艺走进现代生活。同时,还致力于扩大传承人群,为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在文化部和教育部的支持下,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将承办更多传统艺术培训班,做好产教融合,为非遗传承做出更大贡献。

了解了脱胎漆器的发展历史、特点及发展现状。

是否更想到展览现场一探究竟呢?

预知更多详情,12月24日-1月7日我们在福州三坊七巷77号宗陶斋等您!

1.《系列篇 | 走进脱胎漆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系列篇 | 走进脱胎漆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6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