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看到群山,
可以看到水,
记得住在乡愁里
之前从亲戚那里了解到,平达在幸福村有一个很漂亮的扶贫安置点。以“看山看水,忆乡愁”的建设理念,建成了守望山川,安居乐业的幸福乡村。从他们的介绍来看,很逗我的心,我终于觉得我需要找个时间看看他们的美。
一个
漫步在幸福村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怀抱中,我们首先来到了文明广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社会道德、公民家庭美德的教育墙特别醒目,有村民在广场上悠闲地健身。
然后我到了立德广场。俗话说,“一个国家没有美德就不能繁荣,但一个人没有美德就不能生存。”“孝、孝、忠、信、礼、义、诚、耻”的文化走廊,是在默默教育人们知耻、知荣、知耻、明辨是非。
穿过立德广场,我们沿着干净的水泥路走。路边是一堵特色墙,由当地破旧的农具——石磨、瓷砖、石洞等——组成。,并嵌有“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记住使命”的字样;一边是刻有十二生肖和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的石栏杆。
路上遇到一个妈妈和一个孩子,孩子很开心的找到了自己的生肖,可爱的小猪。闲聊中得知孩子的母亲是早年从幸福村嫁过来的女孩,当天来她母亲家接孩子。
孩子的妈妈说:“那时候不太好,现在变化太大了,儿子来姥姥家都不想回家了。看着这些丰富的农耕文化和民族文化,不禁回忆起当年的艰难。”
二
然后我们来到感恩广场,双语翻译的《十大感谢共产党》表达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喜悦和幸福。
站在感恩节广场的连欣桥和幸福桥上,我们欣赏着美丽而精致的风景,如小溪、水车、亭台楼阁、绿植、石磨小径、耙扶栏、饮水思源等。
在这些景观的建设中保持了原有的自然条件,使其可以建在山上,少挖不过度硬化,以确保景观田园化,美好的乡愁永存。
层层梯田,长长的步道,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充满了纯正的农耕风格,浓郁的民族情怀和深厚的历史记忆。
沿着石磨小径,我们爬上台阶,到达“回忆体验区”,在那里,大麻纤维、帽子、牛、庄稼汉和老房子隐藏在郁郁葱葱的稻田里。
到达奋进广场后,我们在休息走廊里休息了一会儿。环顾四周,广场的一边是村卫生所和扶贫超市,另一边是小学。
现在,安置点的人们可以方便地在自己家门口看病,从而解决了每个人的医疗困难问题。孩子们离学校很近,安置点离安乐小学只有150米。孩子们自己在步行上学,不需要父母接送,因为过去山路很远。
我们还参观了美丽的乡村、幸福的村庄的展厅,展示了傈僳族文化、双语教育、工业发展、民族团结、幸福生活等。
大家感叹:让建设融入自然,让村民见山见水,记得乡愁中生活,把村庄放在自然中,把青山绿水留给村民,尽可能把居民的生活条件改善成原来的形式;传承文化,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美好幸福村”,才是真正的“美好”。
三
然后,我们沿着由竹栅栏组成的振兴路,穿过分散的住所。家家户户的墙不高,院子干净,房子漂亮,往来方便。
大多数人在院子里整理烟叶。大片大片的烟叶成串堆积,又是一年的丰收景象。
据悉,按照“长、中、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幸福村搬迁安置点由村党总支牵头,党员带头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烤烟、肉牛、白木瓜、中草药等富裕产业。目前,106户群众已搬迁,种植烤烟840亩,木瓜230亩,养殖肉牛318头,外出务工人员185人。每个家庭都有一个以上的支柱产业。
在今天的幸福村,交通、工业、住房和公共服务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大大提高,实现了人们“迁居、安居、致富”的梦想。幸福村人民的幸福新家园和新景观在许多深贫村的改造中成功实现了华丽的转折。
你可以看到群山,
可以看到水,
记得住在乡愁里~
本文发自宝山文化旅游局官方微信账号。请关注宝山旅游微信账号。欢迎朋友转发或广泛分享。如果其他新媒体平台或网站需要转载,请在平台发布48小时后注明转载来源。
1.投稿信息和图片要求原创首发,内容涉及的一切责任由投稿人自行承担,与宝山文化旅游局无关;
1.《平达 在平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平达 在平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679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