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我县美丽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全面发展,根据2018年CPPCC常委会重点工作部署,CPPCC农业、资源与环境委员会组织农业部门成员组成课题组,深入三岔镇四牙头村、燕京镇前进村等示范村, 武当乡漳平村和桂青山镇湘桥村,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走访农民、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信息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紧紧围绕“美丽张喜安,共创辉煌”的主题,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着眼长远,利民利民,循序渐进,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统筹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等。,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整洁的农村环境为突破口,以美丽农村建设为导向。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导相结合,确保农民基本生活条件改善,根据不同村庄居住环境现状,分类确定整治重点,控制环境卫生和村容整洁,全面提高居住环境质量,高效推进美丽农村建设。建设6个省、8个市、76个县级“千村千乡”示范村,全力打造“青山绿水,新居”的生态丰美家园。2015年、2016年、2017年,我县连续三年被省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评为优秀,得到各省市的充分肯定。
二、工作的有效性
第一,前期规划到位。前期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了美丽乡村的建设主题、总体要求、建设布局、建设时序和原则、指导思想和约束标准。根据相关文件要求,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以规划为导向,将其他专项规划纳入美丽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创建任务。大多数乡镇充分考虑与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各职能部门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衔接,明确工作重点、组织保障、实施步骤等。,注重道路沿线、沿江、沿景区的综合规划,突出地方特色。大多数试点村在制定详细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时,都是以保护村庄生态环境、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塑造村庄风貌、提升产业特色为前提,明确每个单项工程的具体安排和规划设计,突出地方特色。
第二,村落的面貌变化明显。各乡镇结合实施扶贫开发、异地搬迁、村容整洁、财政奖励一案一议,围绕“美丽县,共建”主题,以创建“省级全球旅游示范区”为契机。以“两山一井”开发保护为重点,坚持“全球布局、城乡一体、景区与城市融合、产业互补”的原则,全面推进全球无垃圾环境综合治理。加大道路沿线、沿江、川江及城乡结合部整治力度,重点整治严重影响城乡环境的违法行为、广告招牌、牛皮癣、蓝皮棚等问题,村庄面貌得到改善。围绕完善机构、收集信息、建立制度、夯实基础、落实责任、治理并重,加强重点流域治理,打击非法采砂,全面治理河流污染。
三是居住环境持续改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力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和环境整治,同时实施绿化照明、路网硬化、厕所改造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农村生活环境有了质的飞跃,农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大提高。今年以来,在全民参与和支持下,大力营造美丽农村建设氛围,提高农村居民环境意识,引导群众坚持清洁生产理念,全面改善农村环境,逐步建立“户收、村收、村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农民参与的推进机制。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措施,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逐步形成村民当家作主、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美丽农村建设水平和水平全面提升。
四是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始终把“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全面推进全区无垃圾环境综合治理。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全球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和采摘农业,新寺镇青瓦寺村和大草滩镇新联村形成了全球旅游发展格局。继续开展植树造林和绿化,推进“见缝插针绿”的全民绿化行动,开展义务植树、迎山绿化和“四面”植树活动。据县农牧局统计,今年义务植树188万株,绿化城乡面山7000亩,绿色通道升级25公里。绿色成了美丽乡村最好的底色。
三、存在的问题
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通过调查发现,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部分乡镇存在盲目建设美丽乡村、赶进度的急躁情绪,部分乡镇对其不够重视、不了解、被动应对、前期观望,导致工作脱节、落后。有人把建设美丽乡村纯粹当成政府行为,“等待、依靠、需要”的想法更严重。“忽冷忽热”、“干部做事,群众围观”的现象更加突出。有的人法律意识淡薄,思想传统守旧,土地流转要价过高,房屋建设迷信科学,对一些政府建设项目有抵触情绪。
二是规划设计有待完善。美丽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要综合考虑全县的实际情况,坚持规划先行,结合乡镇特点,统筹兼顾,制定完整长远的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和进度。我们县美丽农村的建设已经进行了多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相关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各乡镇也编制了乡村建设规划。但是,一些乡镇规划并不完善,其科学性、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村庄仍然存在盲目无序的建设和重复建设。“新广场,没有新农村”,“新房子,没有新面貌”的现象相当突出。大多数村庄没有明确的村庄规划,仍处于粗放建设管理阶段,没有充分挖掘农村文化元素,农村特色不足。部分项目规划变更频繁,存在规划建设脱节、“边做边看”的现象,表现为镇区居民后巷雨污分流整治和水电管线布局不合理。
第三,特色产业还很薄弱。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生态、生产、生活“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工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建设美丽农村的根本基础。近年来,该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善,村庄面貌进一步美化,农村人民的生活观念和精神状态有了明显改善。然而,在产业发展方面,对于如何加强产业培育、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关注和投资不足。大多数村庄没有支柱产业,现有产业规模小,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业专业合作社松散,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产业培育和引进力度不够,农村产业发展没有实现质的提升,美丽农村建设缺乏持续有力的产业支撑。引导农村以美丽农村建设为契机,巩固产业基础,发挥区域优势,发展“一村一品一特色”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仍然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第四,资金保障仍然不足。美丽乡村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内容复杂,需要各方资金的统筹整合和使用。比如整个区域都是无垃圾的。虽然县里每年都会给每个乡镇一定的资金,但是清理乡镇和农村的陈年垃圾需要大量的资金。特别是村级,大部分村没有或很少集体经济来源,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垃圾清运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管理工作。“造血功能”的缺失和资金不足导致清理工作缺乏后续保障,从而影响了美丽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升级。
第五,管理机制不完善。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全县上下统筹一盘棋,各有关部门的参与和长期投入。目前,参与美丽农村建设的职能部门很多,不同部门涉农项目的安排时机和渠道不同,很多项目难以有效衔接,导致资源和力量难以整合。与此同时,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改造光管的现象。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农村集中连片环境改善、污水处理设施、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由于管理和保护机制不完善,大多数农村管理和保护责任没有落实到位,环境管理和保护问题突出。配套垃圾箱损坏、变形、烧毁。由于缺乏运营费用和后期维护费用,垃圾车的部分设备闲置;在某些情况下,美丽乡村的垃圾清除不及时,垃圾箱成为新的污染源,影响了美丽乡村的整体形象。而且农民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等长效自治机制尚未建立,对保洁人员履行职责没有有效的监督和考核。大部分中心村杂草丛生,垃圾成堆,乱盖乱挂的现象屡见不鲜。
四.意见和建议
第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在美丽农村建设中,广大农民不仅是受益者,也是促进者。因此,要充分调动农民建设美丽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同时采取多种措施,让村民成为建设美丽农村的主角。一是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文化广场、扶贫工场、文化活动室的功能,积极组织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使村民由“要我美”向“要我美”转变。第二,积极培育农村文明,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制度,将美丽农村建设与群众的塑造和培养有机结合。第三,积极引导村民树立自我建设和自我管理意识,强化村民自治作用,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美丽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让广大农村居民了解和理解美丽农村建设,充分参与美丽农村建设、管理和维护,自觉维护美丽农村建设成果。
第二,要进一步提高规划水平。把科学规划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地方特色有机结合。一是以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人宜居、生活丰富为基础,解决美丽乡村建设的长远发展,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地理特征、资源优势、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传统民俗等,进一步完善规划布局。每一个村庄,把点连成线,把点连成片,全面建设美丽的乡村。第二,要注重全局规划的理念,将农业产业发展和村务管理实施制度纳入规划的核心内容,征求当地乡镇干部和村民的意见,避免一刀切和模式化,同时避免无序发展。第三,要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实现各种规划的相互对接,增强规划的合法性、严肃性和长效性,不断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切实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品位和水平。
第三,进一步加大产业培育。建设美丽农村,工业是基础,富民是核心。要把生态致富和产业转型作为美丽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促进美丽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互联互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和双赢。一是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乡镇主导产业,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大农户、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落实扶贫等惠农政策措施,参与美丽农村建设健康推进。第二,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加强激励和引导,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民自主创业,扩大农民创业就业空,重点培育新型农民。依托美丽农村建设,做好种植业、养殖业、农民工等特色产业。同时,要利用好农村电商、农家乐等新兴产业,不断扩大农民就业。第三,要特别重视项目引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整合项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构建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全球旅游业,并结合自身实际、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经济支撑。
第四,要更加注重资本整合。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群众自筹、社会支持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机制,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一是要加大对县乡的资金投入,增加奖励而不是补贴的额度,保证各项配套资金的落实。我们县财力有限。要整合相关部门涉农资金,做到“多水源、一池一水、一渠道”,集中投资,发挥整合优势,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要根据建设目标整合资源,包项目,积极申报各种项目,争取上级财政支持;第三,要通过吸引投资的方式,促进大型工业企业、农产品合作社和投资项目向美丽农村的示范点集中。创建一批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示范点,积极挖掘群众智慧,吸纳社会资本,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第五,要做好管理工作。要加强农村环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第一,完善长效管理和保障机制。克服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建立健全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河道清理等制度,对治污、保洁、绿化、供水等公共设施实行长效管理和保护机制,落实专项资金和责任主体,确保有专门人员、资金和制度进行管理,避免人为破坏和快速破坏。建立专业的村级卫生保洁队伍,负责村级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管理,巩固美丽农村建设成果。第二,要提高村民素质,统筹环境治理。要把生态、清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组织和引导村里制定村规民约,不断提高村民素质,规范村民行为,防止“脏乱差”和无序建设反弹。第三,要注重挖掘每个村庄不同的生态文化特征,保护性开发当地资源,而不是建设成千上万个村庄,通过不断学习各地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经验,不断深入挖掘当地文化遗产,保留民俗风情,努力建设一批近年来农村特色突出、民族气息深厚的美丽乡村,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质量内涵。
1.《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686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