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北上海——南通

罗新颖

中国沿边沿海风物系列

南通,江苏省地级市,位于江苏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简称“通”,古称通州。东抵黄海,南望长江,与上海、苏州灯火相邀,西、北与泰州、盐城接壤,“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被誉为“北上海”。南通市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是江苏全省的十二分之一,全市常住人口为7282835人。市树为广玉兰,市花为菊花。

行 政 区 划

南通市辖3个区(崇川、港闸、通州)、2个县(海安、如东)、2个开发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通滨海园区)、1个功能区(苏通科技产业园),代管3个县级市(启东、如皋、海门)。

地 形 地 貌

南通全境地域轮廓东西向长于南北向,三面环水,一面造陆,似不规则的菱形状。分别由狼山残丘区、海安里下河区、北岸古沙嘴区、通吕水脊平原区、南通古河汊平原区、南部平原和洲地、三余海积平原区、沿海新垦区等组成。

气 候 与 自 然 资 源

南通海洋性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5.1度,全年降水量1040毫米左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

南通是中国沿海地区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石油、天然气、煤、大理石等。土壤肥沃,适种范围广,盛产水稻、蚕茧、棉花、油料等作物。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文蛤、紫菜、河鳗、沙蚕、对虾的出口创汇基地。

自 然 风 光

狼山

狼山风景名胜区,是江苏省著名的六大风景区之一,位于南通城南六公里处的长江北岸,由军山、剑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五座小山组成。五山自东至西滨江而立,逶迤4.5公里,面积98.43公顷。

狼山海拔107米,面积18公顷,因其形状似狼而得名。是大势至菩萨的道场,为中国佛教八小名山之一,佛教气息浓厚,香火旺盛,经久不衰,有着“最灵验名山”和“江海第一山”的双重美誉。 

濠河

濠河原为古护城河,环绕南通老城区,形如葫芦,宛如珠链被誉为南通城的“翡翠项链”。周长10公里,水面1080亩,水面最宽处215米,最窄处仅10米。距今有千余年的历史,是国内仅存的四条古护城河之一,也是国内保留最为完整且位居城市中心的古护城河。清澈洁净的濠河与亭、台、楼、阁、塔、榭、坊等交相辉映,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千百年积累的历史遗迹、园林艺术、乡俗风情奠定了濠河古朴凝重的文化底蕴,而现代城市的崛起,又赋予它朝气勃勃地时代风采。

水绘园

水绘园,位于南通市如皋县古城东北隅,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原是邑人冒一贯的置业,也是冒辟疆与秦淮佳丽董小宛栖隐过的地方。水绘园宛若一幅淡雅高洁、意境幽远的山水画,冒董的轶事珍闻、前人的诗赋词章,使得这里的亭台楼阁,花木池石无不具有空灵脱俗的神韵。2001年如皋水绘园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 文 景 观

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风光秀美的濠河之滨,由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晚清状元张謇于1905年创办。建成之初占地35亩,藏品分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主要陈列于南馆、北馆等展馆内,而大型文物标本则展示于室外。苑中广植花草树木、养殖珍禽鸟兽,与室内展品呼应,另有各种园林设施点缀其间,由此营造成一种高雅精致而又轻松闲适的氛围。

南通珠算博物馆

南通珠算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南通市濠河北畔,占地3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馆藏珠算文物史料一万余件,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珠算专题博物馆。展览馆共有四个厅,即序厅、珠算史厅、算盘精品厅、紫檀算盘厅。博物馆集收藏、展示、科普、教育、研究、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对保护与弘扬珠算文化,积极挖掘珠算启智功能,构建珠算事业发展的新平台产生深远的影响。

江淮文化园景区

江淮文化园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座落在江苏省海安县城,占地260多亩,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三万平米湖面环绕,以江淮历史文化为底蕴的人文景观。整个园区由四大景区组成,即白龙故里景区、先贤景区、凤山书院景区和中国名人艺术馆群景区。

文 化

通剧

通剧,是南通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原为僮子戏,它源于上僮子。所谓“僮子”即民间职业巫师,发源于楚越的“以舞降神”的巫觋与当地的方言、文化、风俗、民情交融,同化逐渐形成了有鲜明南通地方色彩的古巫觋的另一个分支——南通僮子。近年来,南通僮子不仅被列为专门课题重点研究,而且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重和兴趣。

海门山歌

主要流传于海门地区以及启东和通州部分地区,与江南吴歌一脉相承,是吴歌伸向苏北的一个分支。1955年发展成舞台剧。海门山歌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即兴山歌,多为农民在劳动中或劳动之余随口编唱的山歌,歌词有四句、六句或八句之分,内容大都反映劳动生活和男女爱情;另一类是叙事山歌,歌词长达数十句或数百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思想感情。民间音乐《海门山歌》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安花鼓

海安花鼓,是江苏南通市传统民间舞蹈之一,传统的歌舞动作为十八把滚莲湘,杂耍中的高难动作是翘荷花。表现了生活在溪水清悠、田禾葱翠的鱼米之乡的村姑,面朝大海、背朝田庄的黄海渔村的渔妇的生活,展现了她们热情奔放、柔美温情的个性,再现了村姑渔妇悠然自得的劳作生活,蕴藏着村姑渔妇生活富足的欢乐情怀。

美 食

南通跳面

南通跳面,是江苏省南通地区传统名吃,由于加工工艺讲究,外观粗细均匀,条长爽滑,柔韧有筋,因而久煮不糊。食时,韧而不硬,耐嚼有味。倘若配以各种不同的浇头。佐以酱油、猪油、味精等拌炒,味道特别可口,作为面点上品,载誉已久。

火饺

火饺,是江苏南通地方传统小吃,其制作比较简单。因制作时要求用正烧着的沸水,炸时用旺火热油,成品同饺子相似,故称火饺。该小吃外菜美观,色泽金黄,外香脆,内软糯,馅心鲜嫩,富有卤汁,滋味鲜美。

缸爿

缸爿(pán),又称“斜角儿,是南通市民价廉物美的面食,属于烧饼的一类,常作早点。不仅名称、形状独特,其口味也是独特的,低脂低盐,芝麻和葱花的香味也是淡淡的,不似油酥烧饼那般流油溢香。口感很“劲韧”,再加上甜中带咸的口味,吃了不发燥,越嚼越香。很多人会在缸爿中间夹上一根油条、再来杯豆浆,也有不少考究的”老南通“吃时夹几片腌生姜、蘸点麻油、再来杯清茶。

责编:李静

1.《【边疆时空】北上海——南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边疆时空】北上海——南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7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