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文之前,请思考一个问题:在一个贷款场景中,如果我们无法验证一条信息的真实性,那么我们还需要申请人提供这些信息吗?

2

一个

我相信做生意的和做风险控制的,做战略的和做模型的,做信用的和做反欺诈的,会有区别。商家通常认为,如果真实性无法确认的信息过于复杂而无法填写,或者用户觉得信息过于私密,会影响客户的申请意愿,降低用户转化率。做信用和策略的也认为:我必须通过规则基于真实信息做出决策,否则如何评价申请人的真实还款能力?

确实如此,但实际上从反欺诈的角度来看,用户对自填信息的申请,体现了客户的一种意向或动机,是检测用户心理的最好依据。在与一家信用卡中心的合作项目中,我们获得了大量客户自填信息:住房情况、婚姻和子女情况、永久地址、月收入、职称等。事实上,信用卡中心在进行信用建模和评估给定限额时,不会使用这些信息。它们都使用来自可靠来源的数据,如社会保障公积金中心、中国人民银行信用信息中心、Xuexin.com和法院执法部门。记得黄人生中的第一个信用卡项目,我问了一个很多人可能会问的问题:既然我不会用,为什么让用户填?信用卡中心负责人表示:为了验证信息,我们的呼叫中心在打电话时,会用自己的话来验证用户填写的信息的真实性。如果有很多虚构,那我们就不发卡了,不只是信用评分。

说到验证信息,黄姐姐看了几天呼叫中心,真的很佩服。比如在自填信息里,你说你的工作地点是上海徐家汇。然后,接线员会问:你们公司在上海徐家汇的地址是哪条路,几号?你上下班采取什么交通工具?如果你接地铁,又会被问,是哪条地铁线?我在哪个车站上车?总共需要多长时间?这样的话,如果是虚假信息,很有可能会被泄露。当然,要想做到天衣无缝,就必须在填写的信息上做足功课。

回到正题,我们说反诈骗建模和信用建模侧重点不同,有时候只是互相矛盾。因为诈骗者会用完美包装的个人资料信息伪装自己,在信用评分卡上获得高分,因为从个人资料信息来看,真的是优质用户!但是从反诈骗模型的评分来看,可能表现不太好,因为这个简介信息里好像有包装和造假的痕迹。也就是说,征信认为这样的“优质用户”应该贷款,他们找的是优质用户;反欺诈认为,这样的“优质用户”可能会成为关注的焦点,一个欺诈者的目的并不是用特殊的品质包装自己!这也是文章的开头。黄姐姐问题的来源是信用评分。输入模型的数据应该是经过验证的真实信息,否则一些欺诈者可能会被误判为优质用户。反欺诈模型需要更多的个人资料和行为数据来揭示申请人的意图。

好的,那么,黄姐姐回答文章开头的问题:如果你想做反诈骗,那么申请人提供这个信息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今天的主角是“紧急联系人”。对于不通过电话核实申请人信息的产品,一般只在领取时使用紧急联系人,实在是浪费。所以,今天,黄姐姐列举了一些可能使用“紧急联系”的方法。

与紧急联系人相关的信息通常包括三项:紧急联系人姓名、与申请人的关系以及紧急联系人的手机号码。

关系谱图:关系谱图的实体节点为手机号,可以将所有申请人手机号和紧急联系人手机号作为节点,做一个非常简单的关系谱图。在制作这一关系谱图时,我们需要搜集以下信息:紧急联系人是否也是本产品的申请人,可以用代码来做标记,例如:0-未申请;1-通过且未逾期;2-申请且拒绝;3-通过且逾期(这里也可以加入外部采购黑名单)。这里举个例子:

好的,这里有几个问题:

丁和季,哪个申请人应该通过?还是全部拒绝?

如果是做营销推广,是否应该把广告推给E?

如果要沉用户,B会有重试的机会吗?

答案不一样,评判的方法有很多。从纯统计的角度来看,这六组中,一组被确认为坏人,一组被怀疑为坏人,一组被确认为好人,那么按人数计算其伤害比例为1:1,按分数计算为1: 1.5。但实际上可能只是一个FP,丁坏账概率更高。所以我们才不建议从一个维度去判人死刑。对于第二个问题,也就是如果E也来申请,会遇到类似的审判问题。第三个问题,因为B和C只是“朋友”,相比C的“夫妻”关系,也许B应该有机会再试一次,更糟糕的是,A是个好家长。只是需要从更多的维度去考察,必要的话还要加上人工审核。

亲密度:在判定亲密度的时候,除了要看关系,如果能拿到通讯录和通话详单还应做如下判断(拿甲和乙举例):

A的通讯录中是否有B,B的通讯录中是否有A,备注的名称是什么;

甲、乙双方在过去半年/年内的总通话频率和通话趋势。

比如B说我的紧急联系人是A,但是在A的通讯录里没有找到B。那么,A和B的关系是不是没有B说的那么亲密呢?再比如,我们按月/周对甲乙双方的通话频率进行切片,发现甲乙双方在最后一个月才开始频繁通话,每次通话时长不到10秒。那么,甲乙双方是不是在锻造亲密关系?(特别说明:由于微信的普及,通话不频繁已经不能说明两人关系不密切,因为他们可能更喜欢用微信语音交流。但是最近才频繁来电的行为要特别注意。此外,B说他和A是“父母”,但他的言论被标为“贷款中介的王经理”或“客户的李小姐”。那么,你还相信B声称的亲属关系吗?

还有其他假装有关系的段子:比如黄姐在《玩手机号,让犯罪团伙无所遁形》一文中提到,一帮人把10086标注为“爸爸”,然后在紧急联系人中填写“父母”关系,把这个“爸爸”设定为紧急联系人。在这一点上,确实有必要提醒产品经理,他必须记得验证手机号码的合法性。还有一些比较幼稚的漏洞。a说他和B是亲戚,年龄25岁。一个小时后,B也来应聘产品。通过身份证分析,我们发现B的年龄只有26岁。黄姐姐想问一下,你养的是谁?一岁?还是养父母关系?另外还有特别粗心的,比如婚姻状况栏里的“未婚”,紧急联系关系里的“夫妻”。哎,孩子,法律是不会承认你把男/女朋友定义为“夫妻”的!

地址解析比对:通过对紧急联系人手机号中间四位编码的解析,我们可以得到其手机号归属地。这一归属地,可以与申请人的出生地、户口所在地、常住地址、卡寄地址、申请人手机号归属地、IP所在地、GPS所在地、公司地址一一比较,也可以写成固定的比对组,例如,如果关系为父母,则比较(紧急联系人手机号归属地,申请人出生地),(紧急联系人手机号归属地,申请人手机号归属地)两组;如果关系为“同事”,则比较(紧急联系人手机号归属地,申请人公司地址)一组等等。这里要特别强调,比对结果若不match,并不能说明这个用户一定坏,只是需要特别留意,必要时加入人工审核。

紧急联系人通常比地址簿和电话细节更容易处理,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永远不应该放弃尝试。

在黄姐最近正在做的一个项目中,客户项目组的一位同事坚持以后要去掉“紧急联系人”,因为这会影响用户的转化率。另一方面,从舆论监控信息来看,由于经济环境的恶化,黑色中介不断降低收费,为客户吸引业务和盈利。黄姐姐对此真是痛心疾首。如果当事人的父亲能看懂这篇文章,请慎重考虑,收回!拜谢!

1.《紧急联系人 如何应用“紧急联系人”数据》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紧急联系人 如何应用“紧急联系人”数据》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732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