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7年5月19日2017年5月18日下午,人民日报主办的“深化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研讨会”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举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石教授出席研讨会并参加第一次圆桌讨论会,并就《海外传播与新媒体模式》主题发表演讲。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史代表组织者发言
石教授指出,首先,从内容上来看,应该是我们构建《中国故事》2.0版的起点。《中国故事1.0》以西方为参照系,讲述的更多是中国的发展焦虑,在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下再次崛起,超越英国,赶超美国。
“一带一路”战略概念的引入,改变了中国故事的概念,也就是2.0版的视角。这一版讲述的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的故事,重心已经从西看北转向东看南。这种思维的调整,将使我们在“一带一路”传播的过程中,讲述更多的中国故事。
如果说《中国故事》1.0版通过在全球化中搭顺风车讲述了中国的经济腾飞,那么2.0版则更多地讲述了各国如何搭上中国开发的顺风车,实现全球共生、共同繁荣。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的趋势下,在后西方、后秩序、后真相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2.0版应该成为“一带一路”传播内容建设的核心。
据石教授介绍,从战略的角度来看,的传播应该是多声部的四声传播。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带一路”计划是一个合唱,而不是中国的独唱。国际交流也是如此。“一带一路”应该更多的是落实一个世界多种声音的概念,这是所有国家的参与,不仅是为了中国自己,也是为了如何带动别人去谈论它。
他强调,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应该强调的是,在媒体走出去的过程中,要抛弃传统思维。“我们从08年就提倡‘走出去’,但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是机构媒体,家家户户都出去。“一带一路”提出后,我们应该建设更多的平台媒体,将传统媒体升级为Facebook、Twitter、腾讯等平台媒体,将内容制作和推送结合起来,让各国媒体和人民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沟通。”
史教授在讲话中还表示,应更加重视信息可视化。“最初‘一带一路’国家的数量是65个,但现在随着美国的参与,朋友圈会越来越大。但是,沿线国家包括参与国的语言、文化、意识形态都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从这个角度来说,更方便的手段是我们强调形象传播。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优先考虑的信息90%与图像有关。在全球新闻领域,新闻短视频是竞争的主战场。美国有个新的视频网站叫Nowthis,被称为CNN的杀手。月观看量已经超过20亿次。他们的口号是,他们的20秒就是CNN的20分钟。在‘一带一路’交流过程中,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很难在短时间内突破交流的瓶颈,图像交流成为一种便捷的方式。”
史教授认为,“”的传播是重塑全球信息传播新秩序的契机,因为美国通过废除1934年英法德签署的传播条约重塑了世界传播秩序,实际上重塑了国际秩序。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也是重塑全球传播秩序的契机。
1.《清华大学教授史安斌:“一带一路”传播是重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清华大学教授史安斌:“一带一路”传播是重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758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