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的思维导向,倾听国内教育领军人物的分享

何可康——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

早在1993年,他就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中国第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他的团队不仅开发了大量国内领先的教育信息解决方案和教育软件产品,而且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上始终引领国内方向和趋势。

何老虽然已经80多岁了,但他依然把《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这一主题报告带给了参加2016年国际智慧教育展主题论坛——2016年国际智慧教育大会的近千名教育同仁。

为什么老主论坛发言和PPT精品内容摘录如下

信息技术与教育为什么要融合?

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在于“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解决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所以它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和支撑”。

国内外都是怎么探索这个话题的?

在国际上,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传统的方式和方法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摒弃了这一传统观念和做法,提出了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理念,认为这是实现上述教育信息化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只有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的内涵和本质,才能理解它。

在这个阶段,更加需要教育系统的结构改革

2010年11月公布的《2010年国家教育技术计划》通过仔细回顾和总结近30年来企业部门应用技术的经验和教训,并将其与教育领域应用技术的现状进行比较,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引出了一个全新的命题——“教育制度的革命性变革”。

教育系统并没有实现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重大结构变革——它只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渐进修补”中,或者只注重如何利用技术改进“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法”;总之,教育体制的结构性变化没有触及。

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即实现“教育体制的结构性变革”,以解决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长期无效的问题,即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没有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教育体制结构性变化的内涵是什么?

“深度整合”=“课堂教学结构改革”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理论”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创造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实现“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

三个基本属性

创造信息化教学环境

实现新的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

只有把握这三个基本属性,才能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的内涵,真正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的本质。

核心内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终目标是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改变为“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是“教育体制结构改革”的核心内容。

“本质”与“立足点”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深度融合”的本质和立足点是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主导课堂的传统教学结构改变为“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

为了使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有必要对教育系统进行结构改革。只有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才能实现基础教育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来这里提前迎接教育的未来!

1.《何克抗 泰斗解读--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教育如何深度融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何克抗 泰斗解读--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教育如何深度融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765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