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型飞机诞生的“摇篮”

6月13日,COMAC报告了好消息。COMAC自主研发的国产C919大型客机再次赢得订单,并与国内一家公司签订了30架C919大型客机的销售框架协议。到目前为止,C919大型客机国内外用户24家,订单总数已达600架。

纵观C919的发展史,2008年,项目启动;2009年,正式开工建设;2015年,第一台机器下线;今年5月,它首次成功飞行。不到10年,中国人就造出了自己的大飞机,在世界航空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空。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都有一个航海的梦想空。1909年,中国航空公司历史上第一架由冯如设计的飞机“冯如-1”空,在莱特兄弟发明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仅六年后,成功地进行了首次飞行。一百多年来,C919已经上天,这是中国在新时代追求大飞机梦想的第一步,也是COMAC飞行领域的新突破空。

6年冲刺,打造世界一流的民用飞机组装基地

六年前,在浦东朱樵,一块4000多亩的土地被批准用于建设COMAC大会基地。当时,该遗址周围是滩涂和一望无际的芦苇。

今天,这里已经建成了12家现代化的民用飞机装配制造厂和5条国际先进的民用飞机装配生产线,一排排高大的工厂气势磅礴。

“在短短六年内,一个现代化的民用飞机组装基地已经崛起,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速度。”该公司副总经理刘告诉记者,该公司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民用飞机组装基地,大量飞机零部件制造企业聚集在此。

记者走进大部门车间,一架全新的C919大型客机停在车间中央。刘告诉记者:“不久前完成首飞的C919在这里完成了总装。”

安装电线、导管、驾驶舱、发动机……在这里,飞机完成“内部装修”,然后喷涂上乳白色的“外衣”,组装完毕后,牵引至3公里外的浦东机场专用试飞跑道,准备在蓝天翱翔。

自动方向调整,真空排屑,自动送钉...在一个巨大的车间里,记者看到一个机器人上下挥舞着它的“手臂”,快速地打洞铆接。总工程师蒋丽萍表示,近年来,公司的智能制造正在加速,未来C919量产后,98%的钻铆工作将由机器人完成。

“五年前我们造第一架ARJ21新型支线飞机的时候,机身的很多拼接环节都需要用肩膀拉,用绳子吊着。”一名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飞机部件的安装现在已经自动化,操作的每一步都精确到毫米。

短短6年时间,飞机装配跨越了“两个时代”,从吊装定位到制孔铆接,以前都是靠手工工艺,现在大多实现了自动化操作。

建造一架大飞机,数以百万计的零部件“聚集”在这里

在大型压力机车间,操作人员正在熟练操作机械手,从高温箱中慢慢取出一个锻件,送到10层以上高度的模锻压力机的锻造平台上。只听“砰”的一声巨响,锻造台迅速关闭,溅出鲜红的火花。

几分钟后,随着锻造台慢慢打开,一个重达1.6吨的大锻件诞生了。这个大锻件与另一个锻造的活塞杆连接,形成C919客机的起落架。

“这只是C919客机的几百万个部件中的一个。全国各地的飞机零部件都在这里集合。”年轻的工程师于介绍说,大型客机是世界上最复杂、技术最先进的产品。从设计、研发到最终组装,再到首次飞行,COMAC花了近10年时间,在国内外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飞机制造产业链——200多家企业、36所大学和数十万工业人员参与了R&D和制造业。

在这些企业中,不仅有民营企业,也有生产军用飞机的知名军工企业。

这是商业飞行员难忘的一天。2014年5月15日,C919大型客机首个前机身由在航空工业洪都公司研制成功并下线。从外观上看,前机身是一个巨大的圆柱形“铁家伙”,但它包含了1600多个零件和1900多个工装物品。造民用飞机和造军用飞机区别很大。洪都公司从图纸设计到产品下线用了两年多时间。

宽敞的数控车间里有几台铣床,其中双龙门三坐标高速铣床长18米。这是世界上第二台蒙皮镜铣设备,是洪都公司专门为国产大型飞机开发定制的。

设备先进,就要配备优秀的人才。为此,洪都公司组建了数百人的技术研究团队,全面推进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首次采用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

“80%的零部件是在中国首次设计和生产的。通过C919的设计开发,我国掌握了民机行业的5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机技术,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现全面突破。”C919项目部技术管理部主任崔克飞说。

杭空报国,用匠人精神打造中国品牌

在数控加工车间,记者看到一位瘦瘦的、头发花白的老师傅正站在车间前加工飞机零件。

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COMAC数控加工车间钳工组组长胡双倩。他从事这项工作已经35年了。

2014年的一天,胡双倩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要求3天内加工26个不同局部结构的C919零件。同日,胡双倩立即成立了技术研究小组。拿到零件图纸后,胡双倩没有急于加工,而是带领大家分析技术参数,讨论加工步骤和工艺方案。最后他们打了三天三夜,终于把零件都加工完了,都达到了工艺要求。

“作为一个工匠,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必须精细化。就像你的记者写稿子一样,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要做到尽善尽美。”在过去的35年里,胡双千加工了上万个飞机零件,他对这项神圣的工作有自己的体会。

在商飞,这样的故事和人物比比皆是。2014年,钣金制造车间接到了制造第一台C919机器外壳的任务。时间很紧,但零件的制造非常困难。

这项任务是与时间赛跑。确定制造工艺后,组长王伟带领团队用6种垫料进行试轧试验,最终确定了辅助垫料;没时间模拟了。他们依靠从以前的测试中获得的一些数据,结合自己的经验,推出皮肤的大致弧度,并将公差减少到标准公差的三分之一以下。

励志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在COMAC,35岁以下的年轻人是R&D队的主力。他们在边干边学、屡败屡战的过程中攻克了综合航电、飞控等102项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

“浦东机场每天都有这么多航班,但没有一架客机是中国制造的。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局面。”年轻的COMAC没有忘记最初的誓言。杭空报效国家,成就梦想。这些追梦人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中国的大飞机梦想飞入蓝天。

1.《中国商飞研发制造C919大型客机纪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商飞研发制造C919大型客机纪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785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