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要讲的电影是《十八手印》,2008年12月,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上映,是一部以改革开放为背景的不可多得的电影。

影片讲述的故事肯定是中学时代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就是安徽省小岗村率先在全国试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面的话可能已经浮现在大家的脑海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但实际上,这次农村土地改革并没有中学历史书上写的那么顺利。就像历史上每一次重大改革都伴随着流血一样,小岗村也经历了一系列曲折艰辛的故事。

接下来,我们进入电影《十八手印》。1978年,安徽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大多数地区已经超过10个月没有下雨了。凤阳县的旱情更加严重。面对无情的自然灾害,许多人不得不出去乞讨。在这种风雨飘摇、心不在焉的情况下,陈开远在巨大的压力下担任了凤阳县委书记。

他一到办公室就问前来汇报工作的公社书记,有没有解决灾情的办法?公社书记回答:一是开路,让灾民出去逃生;第二,通过分发救济食品。陈又问,还有第三条路吗?公社书记回答没有。

陈开远亲自下乡调研,探索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途径。他几乎走遍了整个制作团队。直到被发现,小岗村生产队长严家昌暗中指导村民实行“分田组”责任制。

这个模式让陈开远豁然开朗。当陈开远读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时,他坚定了支持小岗村土改的信心和决心。

小岗村的村民为了不直接违反公有制和大队生产的原则,把四组分成八组进行经营,但还是因为分配不公而闹事。最后大家达成一致,会毫不犹豫的“自己尝试法律”。

1978年12月的一个寒夜,小岗村18位农民签订了一份“秘密协议”,可以说是在巨大的压力下签订的。它甚至说,”...如果不行,我们的干部就愿意坐牢杀头,所有成员也答应养我们的孩子到十八岁”。

公社书记得知小岗村村民的这种做法后,要求改回原来的四组运行模式,否则不会发放种子和肥料。这件事也传到了陈开远的耳朵里。看到小岗村村民出具的责任书,他马上表态,不妨让他们试一年。

但公社书记不同意,也不想冒这么大的政治风险,于是他向陈要文件。陈淡淡地说,我给你写了书面的,一切都是按指示办的。出了问题,我一个人承担责任。

如果你前段时间看过电视剧《大江大河》,你会发现,肖磊家副书记雷东宝带领肖磊家致富的故事,其实是基于小岗村真实的历史事件,也是有领导支持的。

后来,凤阳县的其他生产队也采取了小岗村分家生产的做法,但陈开远因为责任问题被撤职。

然而,改革的春风很快就席卷了江淮大地和全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新号角像一声“刺痛”的春雷,吹响了中国农村深刻变革、告别贫困、复兴的辉煌序曲。

十八个手印,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艺术地再现了30年前小岗村人民惊天动地的难忘故事。拉乞讨花鼓是悲剧。电影的最后,人们庆祝花鼓的改革,它变成了一部喜剧。

带着戏剧的意蕴,对比故事的意义,既贴心又生动。影片结尾,屏幕上显示了小岗村18个村民按下的18个手印,展现了安徽省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

四十一年的风雨兼程,三代人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现在,如果我们回顾一下11年前的电影,可能会从另一个角度发现改革开放的不同。

1.《十八个手印 电影《十八个手印》:41年前,小岗村18个手印改变中国的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十八个手印 电影《十八个手印》:41年前,小岗村18个手印改变中国的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788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