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但凡朝代更替、乱世纷争,总有英雄风云,让世人津津乐道不已。但演义和正史毕竟很多不同,就拿《隋唐演义》来讲,很多人因此知道隋唐第一猛将是李元霸,但李元霸这个人物是虚构的,真实历史上他应该叫李玄霸。

李玄霸是李世民弟弟,才15岁就去世,就这身子骨怎么可能手撕宇文成都?而且宇文成都都是虚构,作者设计这些猛将,让打斗场面更精彩更具艺术性,但随着戏曲小说流传实在很容易误导大家,让我们把虚构人物当成了真实历史人物,把小说里的猛将排名当成真排名。

事实上,唐朝的第一猛将,既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迟恭,这个名号应该属于跟尉迟恭长期合作守门的秦琼,也就是秦叔宝。演义情节中,秦琼在一众猛将排名中相当靠后,但这和真实历史不符,不管从使用的兵器还是作战次数与战场角色担当、具体战绩看,秦琼的实力都被低估了。

秦琼的武器是马槊,不是双锏,那么马槊是一种什么样的冷兵器呢?据史料记载,这种兵器起源于汉朝,在战争以骑兵为主时开始流行,它看起来和枪矛有点像,但槊锋要长得多,属于典型的重型的骑兵武器,制作成本非常昂贵,制造过程要用到的木料至少能造10张强弓。

马槊威力强大,但价格实在很高,在当时不是一般人家的子弟能用得起的,秦琼使用这种沉重兵器说明他起码出身士族,而且十分勇悍,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旧唐书》中有这样描述:

“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

而尉迟恭,在《资治通鉴》中也有他使用马槊并且得到唐太宗夸赞的记载,当时唐太宗对他说:“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这么看起来尉迟恭也绝对是个狠角色了,大唐第一保镖非他莫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尉迟恭和秦琼武力谁更高呢?

秦琼应该是要胜过尉迟恭的。秦琼出生年月不详,但我们知道他先后跟随过隋将来护儿、张须陀、李密、王世充,后来才到了李世民帐下,来护儿对秦琼评价是很高的,他认为秦琼不是一般的勇猛,而且志向远大气节过人,将来必定有成就,青史留名也不是什么很难的事。

这说明秦琼在归到李世民帐下前,在作战时的勇武就已经很突出了。秦琼本人的神力配上马槊,再加上战马冲阵,使得他往往在作战时担任先锋,在归入李世民阵营之后,秦琼曾经于公元619年参与美良川之战。

上世纪70年代,秦琼之子秦怀道墓葬被发现,秦怀道的墓志铭中有这场战役相关描述,也可以证明秦琼武力胜过尉迟恭:

“祖叔宝,隋龙骧将军,擒尉迟敬德于美良川。”

美良川之战发生于如今的山西绛县境内,当时的尉迟恭还属刘武周阵营,在夏县将唐军杀得大败,唐军面对不利局势,但秦琼扭转了战局,在美良川之战时,发挥了自己一贯勇猛冲锋陷阵的水平,将尉迟恭军击溃,尉迟恭选择投降,而秦琼则获得了李世民的嘉奖:

“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

在玄武门之变中,秦琼再次立下功劳,获得了700户的封赏,而李世民当时的对头李建成李元吉,甚至有先解决秦琼,再对付李世民的打算,可见当时李世民阵营里,秦琼绝对是不可或缺的战将。

只可惜在李世民成功当上了皇帝之后,秦琼的身体便每况愈下,经常生病卧床,据他自己描述,是一生历经战阵200多场,受伤太多才导致,他多年来因为受伤流过的血都有几斛秦那么多了,虽然李世民未必喜欢功臣这么夸耀自己的功劳,但也不能不承认秦琼的功绩,让他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秦琼死于638年,尉迟恭则在这之后继续为李世民效劳,还跟随征讨过高丽,直到658年也就是唐高宗年间去世。

据秦怀道墓志铭,秦琼当时应该是单枪匹马和尉迟恭激战之后擒获了他,而唐人对秦琼对战时的样子有更精彩描述:秦公应变,临阵电拔;锐气尽来,我盈彼竭。可见秦琼的形象应该也比较威武,白面小生之类的角色去饰演他,还是会给这位唐朝第一猛将的气势减分不少。

1.《史家霸唱_秦琼儿子墓出土,揭开唐第一猛将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迟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史家霸唱_秦琼儿子墓出土,揭开唐第一猛将身份: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迟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08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