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诗的王朝,不到三百年的时间,产生的诗歌不计其数,传吟至今的也有近五万首。生活在这样一个诗的王朝,特别是还当了皇帝,如果不会作诗,就如体育局长没当过运动员一样,想必有点尴尬。
武则天却一点也不尴尬。这位唐太宗才人、唐高宗皇后、武周皇帝,不仅生得貌美如花,兼有雄才大略,还颇有诗才,传世之作就有40多首,与那个时代很是合拍。
会写诗也不算稀奇,毕竟生活在诗的国度、诗的时代、诗的汪洋大海之中,耳濡目染,不乏诵诗之事;礼尚往来,皆是能诗之人。若说她不仅会写诗,而且能写狂诗;不仅能写狂诗,而且写出大唐第一狂诗,连李白也望尘莫及,你信不信?
李白是什么人?那可是在当时就被誉为“诗仙”的存在。唐朝前前后后有名的诗人也有几千位,能与他并肩的,恐怕也只有杜甫了。即便是杜甫,也得赞他一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何况,李白不仅能诗,而且恰恰是个狂人,以狂出名,其雄奇飘逸、豪迈奔放的诗风,不仅冠压有唐一代,即使纵观整个中国文学史,也是浪漫主义高峰中的高峰。武则天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能让李白也望尘莫及?
这首诗就是《腊日宣诏幸上苑》,也叫《催花诗》,乃武则天登基大周皇帝不久后所作。这首诗不长: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什么意思呢?
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概意思就是:明天早上我要去花园游览,马上给春神传信,让她督促百花连夜开放,不要等到天亮了再开。初读平平,然而细细品味,越来越觉得非同凡响。只就其中的“狂”来讲,至少有三个地方为李诗所不及。
首先,它有一股李诗所没有的大气。李白的诗大气磅礴,世所公认,如“天台四万八千丈”、“桃花潭水深千尺”、“燕山雪花大如席”等,驱山逐水,如万马奔腾;思绪飞扬,又如天马行空。
武则天的这首诗,没有山,没有水,只写了一件花事,貌似一件小事啊,怎么就比李诗还大气了呢?不错,花事也许算不得大事,但也决不是皇帝能管的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再大的皇帝,也只管得了的事、人事,管不了天使。哪种草怎么长、哪种花何时开,受制于日月更替、四季轮回,这是天道、天事,是皇帝能管的吗?而武则天就要管,这气度、这胸襟、这格局,李白的诗中有吗?
其次,它有一股李诗所没有的底气。再看武诗,短短四句,20个字,几乎纯是叙述,没有一点夸饰,但我们分明感到甚至是看到这样一幅场景:一位国务繁忙的女皇,批阅奏札的间隙,缓缓抬头,像往常一样吩咐宫女太监,明天一早我要去上苑看花,该如何如何等。说这话的时候,她何曾想过,百花能开吗?百花该开吗?百花能够齐放吗?
一个“须”字,还有一个“莫”字,把她的自信显露无遗。再看李诗,我们所津津乐道的那些,如“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等。
在豪迈奔放之余,隐隐却有一种求友不得、求财不能、求官不成后的愤懑,张扬出来的也不是自信,而是自负。诗歌好坏姑且不论,仅就李诗的自负与武诗的自信而言,哪个更狂,不就很明白了吗?
第三,它有一股李诗没有的杀气。了解武则天写这首诗的背景可以知道,这首诗写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根本就不是花开的季节,只是偶然看到梅花傲雪开放,就诗兴大发,挥笔写下这样一首催花诗,命令百花次日一齐开放。
稍有常识的人也知道,百花各有花期,要按时令顺序次第绽放,怎么能说开就开呢?这分明就是逆天而行,明知不可而为之啊。这种狂心、狂态、狂举乃至狂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唯武则天一人而已。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百花奉旨冒雪绽蕊,牡丹仙子违命不开,被贬洛阳”的传说,才成就了今天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
结语: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方面,武则天的这首《催花诗》固然很好,也广为传诵,但若说连李白也望尘莫及,只怕难以服众。另一方面,仅就其中透露出的这种大气、底气、杀气而言,也的确别具一格,不是李白诗中能有的。
1.《洗剑读书史_武则天登基后写的一首狂诗,让李白也望尘莫及?让我们一见分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洗剑读书史_武则天登基后写的一首狂诗,让李白也望尘莫及?让我们一见分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08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