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军阀割据的时代,东北王张作霖,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他出身绿林,从一个小小的土匪做起,一路走来,甚至还成为了当时中国最高的统治者,陆海空大元帅。

当然张作霖也算是一代枭雄,虽然他的本质和行事作风只是军阀做派。张作霖能有此成就,肯定离不开一些人在其背后的辅佐和出谋划策。

这其中就不得不说一个人了,那就是杨宇霆。杨宇霆是张作霖发掘和一手培养起来的人才,张作霖对他有知遇之恩。张作霖当时能够创办出东北的第一支海军,其中杨宇霆功不可没。

杨宇霆是张作霖身边一位很重要的谋士,他和张作霖的关系也是相爱相杀。杨宇霆谈不上绝对的无二心,但是张作霖还是可以震慑得住他,让他为己所用。

但是在张作霖死后,少帅张学良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新一代的东北统治者。也正是在这期间,杨宇霆终究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被张学良下令杀了。在杨宇霆死后,胡适还曾说:此人不死东北必不会失。

“东北小诸葛”杨宇霆

对东北王张作霖有所了解的人,那么对于杨宇霆一定不陌生。被称为“东北小诸葛”的杨宇霆,其谋略和智商可见一斑。在张作霖时期,杨宇霆起到的作用是不小的。

杨宇霆,1885年出生于辽宁法库县红五月乡蛇山沟村,杨宇霆的家境不算清寒,但是他的父亲并不认为读书有什么用,所以对他的教育并不看重。

杨宇霆能够进入私塾读书,是因为家人对于其父的劝说,他才有了读书的机会。从小时候起,老师就发现他机智过人,聪明伶俐,如后必然不同凡响。

杨宇霆在日本留过学,回国后的他,当然就算是一个高端型的人才了。由于他的才识过人,又有留学日本的经历,所以杨宇霆的起点并不算低,最开始他的在军中的职务就是一个排长。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作霖发现了身为军械厂厂长的杨宇霆,气度不凡,能力极佳,他正是自己手底下缺少的那种军事管理型人才。

那时的张作霖还不是东北王,他是第二十七师的师长,于是从那时起,张作霖就把杨宇霆招至了自己的麾下,成了自己的参谋长。

当然了杨宇霆的能力和才干也是实打实的,不是花拳绣腿。他帮助张作霖训练军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张作霖对他十分满意和认可。

在杨宇霆辅佐张作霖期间,他鼓励创建兵工厂,主张兴修公路,这些方案都让张作霖的实力得以不断增加。杨宇霆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帮张作霖获取了价值四千多万的军火。利用这些军火,张作霖再次扩张了自己的军事实力。

但是杨宇霆随着自己在奉军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也渐渐起了不臣之心。一怒之下的张作霖曾收回了杨宇霆的权力,但是他又深知杨宇霆的能力,知道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在过后又重新启用了他。

中国有个成语,叫作功高盖主,特别是在那个军阀割据的时期,杨宇霆多次都想要脱离开张作霖自己立山头。但是在他担任江苏督办的时候,被孙传芳打得落荒而逃,最后狼狈地回到东北。回到张作霖身边后,杨宇霆继续辅佐他。

得罪少帅被杀

实事求是地说,杨宇霆的确是一个人才,在他与日本人的周旋中就可以看出来,在当时的时局中,在处理对日关系上,他的确是有不小的作用。

但是也不得不说,杨宇霆是一个恃才傲物的人,他对于少帅张学良有辅佐之心,但是又十分鄙夷张学良的纨绔之气,对于这位年轻的少帅,自然是不够尊重,不够放在眼里,君臣的界限,杨宇霆始终没有弄得明白。

在当时的少帅看来,他不确定杨宇霆敢不敢另立山头,将他取而代之,他认为杨宇霆有可能会威胁到他对东北的统治地位,毕竟那是一个军阀割据的时代。

少帅张学良怕如果不杀掉杨宇霆的话,搞不好有一天整个东北就姓杨了。后世都认为杀了杨宇霆实在可惜,但是以他在东北当时的地位,对人心的笼络,让年轻的少帅有了很大的危机感,是必然的事情。

任何事情的爆发,当然都会有一个点,少帅张学良对杨宇霆起了杀心,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这是一个矛盾逐渐积累的过程,到了最后最大的冲突爆发了。

当时杨宇霆向张学良极力举荐常荫槐作中东路的董事长,但是此时的常荫槐已经身兼黑龙江省省长和奉天交通委员会委员长,这两个重要的职务,权力已经是非常大了。

张学良自是不愿意让常荫槐有过大的权力了,但是杨宇霆极力坚持,这就导致了最终他和张学良之间最直接的冲突。这也就是杨宇霆和常荫槐被杀的导火索。

张学良最后还是犹豫过的,他并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是在杀不杀杨宇霆这一件事上还迷信的用丢银元来决定。最终,1929年1月10日,张学良把杨宇霆和常荫槐请到了老虎厅,然后几名侍卫持枪冲进来,将杨宇霆和常荫槐杀死了。

若杨宇霆不死 东北的局面

由于少帅张学良的年轻和他身上的那种纨绔子弟的习气,毕竟使他无法在短时间内成为其父张作霖那样的人物。而对于杨宇霆这样的人,正是需要既能压得住他,又能让他发挥才干的领导者,像张作霖那样。

杨宇霆当时的势力范围已经越来越大,很多时候他并不把张学良放在眼里,这样一来,就让张学良领导奉系军阀变得更加困难。作为一个人才来讲,杨宇霆的死的确可惜,但是作为臣子来讲,他的确是有些恃才放旷了。

对于刚刚上任的少帅张学良来说,外有日本人虎视眈眈,内有位高权重的杨宇霆,他的不臣之心,他感到自己的领导地位受到威胁后,慢慢的必然会对杨宇霆产生戒备之心。

杀掉杨宇霆,对于张学良来说,这颗定时炸弹虽然是没有了,但是纵观整个东北的局势,在失去了杨宇霆后,并没有变得太乐观。

在杨宇霆死后,胡适曾发表过这样的言论:此人不死东北必不会失。那么杨宇霆真的有如此大的作用吗,难道张学良杀杨宇霆真的是杀错了吗?

张学良不能像他父亲张作霖那样可以震得住杨宇霆,虽然知道他有才能,最后还是为了捍卫自己的领导权力而杀掉了他。当时杨宇霆的死可是震惊了这个东北的。

杨宇霆这位东北的第一谋士,以他出色的政治谋略,和对于日本人的种种策略,如果他不死的话,在他的辅佐下,东北应该不会那么快就沦陷的。

如果杨宇霆活着,应该是可以延缓日本人入侵东北的进程。在对日外交方面,杨宇霆的能力的确是不可替代的。在失去他以后,张学良再也没能找到这样一个善于对付日本人的谋士了。

然而世间没有后悔药吃,不得不说,少帅张学良杀掉杨宇霆的确是冲动之举,是事后,他究竟会不会后悔自己的做法,那人们就不得而知了。

小结: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不少功高盖主的事件。杨宇霆最终被少帅张学良下令处死,当然也一定有这方面的原因。张作霖能够成为陆海空大元帅,这其中一定是有杨宇霆的功劳。

但是在张作霖死后,杨宇霆辅佐张学良时期,他没能够尽到一个臣子的本分,在一些场合,甚至还让张学良下不来台。他是一个很聪明的谋士,但是在为人臣子方面,多少也有僭越之处。

少帅张学良在晚年,回忆起他下令处决杨宇霆的事件时,也承认了那时的自己不太理智,对于东北来说,杨宇霆是不应该被杀的。

但是在其位谋其政,作为领导者,在自己的地位频频受到威胁的时候,难免会有除掉谋逆者的心。至于杨宇霆要是不死的话,东北会不会失去,这也难成定论。

1.《老杉说历史_他是张作霖的左膀右臂,后被张学良所杀,胡适:他不死东北不会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老杉说历史_他是张作霖的左膀右臂,后被张学良所杀,胡适:他不死东北不会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08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