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刘邦所创建的大汉王朝,我们就能够想到一个词叫做“汉承秦制”。在这朝代的更迭起伏中,谁也没有想到,出生于社会最底层的刘邦,在最终能够开辟出一个新的王朝。在秦末,乱象丛生。而刘邦在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领导者而言,不管是战术还是谋略等各个方面,刘邦似乎完全都提不上台面。更甚至刘邦还被人们称之为地痞,就连他的父亲在当时也嫌弃他比较懒散。
但正是这样一个人,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最终成为了九五之尊。《大风歌》的字里行间,就把刘邦内心的喜悦透露出来。刘邦建立了汉朝之后,在最开始的时候国家还是比较太平的,要想长远的发展,必不可缺的就是相应的礼法。而汉朝所推行的很多制度,大部分都是沿用秦朝的,但是在具体推行和实施的过程中,完全没有采用照搬照抄的方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相应的整改。
一、明尊卑
1、制定礼仪
刘邦在得到了天下之后,一个新的王朝就应运而生。坐在朝堂上的刘邦,看着文武百官的面孔,刘邦的心中也有点慌乱。因为眼前所看到的朝堂,并非是一番井然有序的状态,而是我行我素。
这些武将们手上还拿有相应的兵器,而文官们他们还和五官之间打打闹闹,甚至生起了一番争斗。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制定礼仪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要想制止这种乱象的发生,就需要严格的礼仪来约束。
2、树立尊卑观念
虽然这些武将,他们都站在这朝堂之上,但是他们的骨子里还是比较傲慢的,因为他们知道刘邦现如今所得到的这些天下,都是他们这些人带领着手下的士兵们四处征战打回来的。所以在这些人的心中,对于刘邦的尊敬,还是少了些许,甚至完全没有敬畏之心。而这样的态度对于刘邦而言,自然而然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此时此刻就需要有人站出来,制定相应的立法帮助朝中的文武百官树立强烈的尊卑观念。而担此大任的人就是叔孙通。
他说:“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之所以会呈现出这样一番乱象,就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利益用于约束,倘若有了约束之后,文武百官就会受到限制,而他们也会对你更加的尊重。”听完他的一席言语后,刘邦也表现出半信半疑的状态,但当时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刘邦还是决定信任他,并且把他封为了太常,而朝庭的礼仪就由他全权负责。
二、重儒术
1、信奉武力
就在秦当时扫清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王朝之后,就认识到了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比如说车同文书同轨。除此之外还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这些努力最为重要的就是改变人们的思想,让他们对于文化有相应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最强有力的说明就是商鞅在推行变法的过程中,除了推行农耕之外,还推行军功。之所以注重农耕,是因为小农经济的大背景,并且刚刚结束了战争,国家需要一定的时间去休养生息。而在当时能够让各个方面得到恢复的最直接办法就是发展农业。
然而在鼓励人们进行耕种的过程中,也是需要相应奖励的,毕竟人是有血有肉的动物,而不是一个劳作机器,此时就需要精神方面的满足。然而在这个方面来看,秦始皇在当时做的并不是特别好。但反观刘邦,在开辟了汉朝之后,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依旧呈现出了不够重视的状态。因为他们在当时都坚持着,马背上才能够打出天下的思想,也就是信奉武力。
2、建设思想文化
而刘邦在最后之所以会改变信奉武力的看法,就是因为陆贾的一番言辞。当时的他就指出应该重视文化,然而刘邦极力的反对,并且还说的有理有据,刘邦认为骑着战马就可以打出天下。但是陆贾却说:“当时的秦始皇就比较信奉武力,并且只讲求无力,到最后因为无力而让秦走向了灭亡。”
现如今建立的大汉王朝,如果不推行仁政以及进行思想方面的改革,并且重新建立起符合王朝发展的文化,到最后是不是仍旧会失去天下呢?并且在这之后,陆贾还写了十二篇和国家兴亡相关的文章,文章中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就是:王朝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不应该过多的对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造成特别多干扰。
就像秦朝所制定的法律,特别的严格和苛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纳入了严厉的考核和管辖之中,政府官员什么事情都要管,这让老百姓的生活压力特别大,更何况秦始皇对于政务这一方面有特别的勤勉。
而刘邦虽然不是儒家出身,但是陆贾所提出来的相关建议,他或多或少的还是听取了一部分,这也就表明他有明确是非的判断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刘邦信任儒家文化,而是在刘邦看来,借助于儒家文化,能够让自己的王朝更加稳固的发展。
三、双体制
1、郡县制
秦朝的法制被刘邦采用了很多,但是清朝的政治以及其他方面的推行,刘邦还是采取了相应的整改。因为刘邦在当时采取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就像秦始皇在当时所采取的做法就是郡县制。
通过这样的做法的确能够减少一些不安定的因素,但与此同时,短板也就被淋漓尽致的凸显出来。因为宗室的力量被大幅度的削弱。所以到秦二世胡亥上位时,宗室的力量本就比较薄弱,但是他还展开了大肆的杀戮,这就让本就薄弱的力量走向了岌岌可危。
2、分封制
然而在西汉初期的时候,为了能够建立一种联盟的关系,为了能够让这些异性的诸侯王合理宗室形成强强联合,共同去打败他们的敌人项羽,所以就推出了分封制。虽然这样的做法在当时也是迫不得已,也是事情发展所然。
但是采用这样的方法,把很多宗氏人员也分封成诸侯王,不仅巩固了刘家的天下,也让皇权变得更加稳定。而这个过程正是去攻打天下的过程。但是在刘邦得到了天下之后,他就费尽心思去解决这些分封出去的诸侯王。虽然在解决的时候,手段也比较残暴,有很多建立功勋的人员都遭到了无情的杀戮。但是在国家安危以及发展的过程中,刘邦的确很看重这个问题。
四、实授田
1、推行授田制度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刘邦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发展农耕经济,鼓励和号召老百姓们回到田间地头,不断地发展农业种植,才能够让农业生产得到相应的恢复,只要农业生产有了恢复之后,那么国家的经济也就能够得到相应的缓冲,国力才能够逐渐恢复起来。虽然在这之前,授田制度就已经应运而生了,但真正把这种制度落到实处的,的确只有西汉,也就是刘邦执政期间。
毕竟在中国的古代社会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都是以农耕经济为主的,也就意味着要想发展农耕经济,土地的利用率必须不断的提升。在当时,可以耕种的土地,有一部分来自于老百姓开垦山林或者是皇帝获得,而有一部分就是通过战争的方式兼并而来的土地。在这两种方式并行之下,土地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着。
2、落到实处
他不仅让这种制度落到了实处,并且还进行了很好的执行和贯彻。也正是刘邦所作出的努力,到吕雉以及刘恒还有刘启的时候,大汉王朝的发展还是相当稳固的,国力也恢复了不少。所以站在这个角度来看,西汉的国力在汉武帝执政期间,一度达到了最为辉煌的时刻。而正是因为有着经济方面的支撑,以及物质资源得到相应的补给。汉武帝才敢发动对于匈奴的战争,才会一次又一次的讨伐匈奴。
把这些土地授予给农民之后,农民就有田可种,而有田可种之后,就能够获得相应的粮食。等到农民能够吃饱饭有粮食的时候,国家就可以采取税收的做法,让国库也有了一笔相对稳定的收入。
结语: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刘邦在治理天下的过程中,花费的精力并不是特别多,并且以他的个人能力也承担不了很多的事情。更何况在王朝运行的过程中,他大多数也是继承着秦国在之前所作出的努力,以及秦国所制定出来的很多制度。
把这些优势都综合起来之后并落到了实处之后,新生的汉朝在开国之初就能够平稳的运行起来。但归根结底来看,刘邦也的确是有能力的,倘若没有能力,没有相应的智慧,也难以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
更何况秦朝在当时走向灭亡,有一部分也是必然的因素,倘若秦二世,有智慧,有谋略。那么秦始皇所打拼出来的天下,也不可能如昙花一现。而刘邦有哪里来的机会,去建立大汉王朝?
参考文献:
《史记》
《汉书》
1.《史海孤雁_为何说“汉承秦制”?从明尊卑,重儒术,双体制,实授田来聊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史海孤雁_为何说“汉承秦制”?从明尊卑,重儒术,双体制,实授田来聊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08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