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千古醉翁亭 都缘欧阳修——简析吴腾凰<欧阳修的故事>一书 | 贡发芹》

滁州原是江淮之间一座小城,历代才俊辈出,文化底蕴深厚。但滁州真正闻名天下、誉满世界的还是位居中国四大名亭之首的醉翁亭。“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是滁州历史上最著名的文人,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宋代散文的宗师;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天下名亭醉翁亭、丰乐亭,留下了千古名文《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滁州历史上无人能出其右。

谁人不读醉翁亭,谁人不识欧阳修?但绝大多数还是来自老师的讲解,理性直观概述明显居多,形象生动描写似乎不足。

耄耋之年的滁州市文联原主席、滁州市政协文史委原主任吴腾凰先生编著的《欧阳修的故事》一书新近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书将一个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真实可信的历史人物欧阳修鲜活地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一、公正廉明的封建官员

《欧阳修的故事》一书故事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出生于庄子故里的吴腾凰先生生活在第二故乡滁州近六十年来,亲自收集整理欧阳修知滁的故事,一是吴腾凰先生从十多种资料中选编来的欧阳修故事(均注明了出处)。

《欧阳修的故事》全书分为两个部分,上部收录的是欧阳修为政故事。古往今来,百姓希望什么样的官员呢?举贤荐能、公忠体国,勤政廉明、心系苍生,克己复礼、刚正不阿。等等,等等。欧阳修就是这样的封建官员,积极面对仕途风云变化,遭构陷而不怨天尤人,处逆境而不颓废消沉,作为政治家,自然有许多为政故事。

三国时代文学家曹丕曰:“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欧阳修属于例外者之一。本书首篇故事《一心为公》,记述了欧阳修举荐贤能的故事,欧阳修与吕公著、司马光、王安石政见不同,但欧阳修不但没有相轻他们,嘉祐六年(1061年),仁宗皇帝要求担任参知政事(副宰相)的欧阳修举荐三个可以担任宰相的人,欧阳修毫不犹豫地举荐了上述三人。吕公著的父亲吕夷简担任宰相时曾打击过欧阳修,欧阳修推荐吕公著为谏官时,称公著是夷简之子。“识器深远,沉静寡言,富贵不染其心,利害不移其守”,“心乐闲退,淡于世事,然所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者也”。欧阳修出使契丹,契丹主问及中国有学行之士,欧阳修第一个提到的就是吕公著。欧阳修与司马光矛盾在朝堂上是公开化的,在仁宗立嗣问题上,两人有过激烈交锋,但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驾崩,神宗继位,欧阳修则向新皇帝推荐了司马光,盛称他:“德性淳正,学术通明……臣添在政府,详知其事,不敢不奏。”欧阳修开始非常赏识王安石,在王安石默默无闻之际,就曾以李白、韩愈期许,实在难能可贵。但王安石担任宰相时执意变法时,欧阳修是反对者之一。虽然政见不同,但他们私交甚密。欧阳修死后在众多的祭奠文章中,感情最深,写得最好的还算王安石的《祭欧阳文忠公文》。这说明,欧阳修心胸宽广,以国家社稷为重,不计前嫌,具有惜贤之用心,能以公平心待人,令人肃然起敬。

《宽大为怀》故事讲述了欧阳修性情敦厚,襟怀坦荡,谦恭诚挚,宽大为怀的性格;上书责御史中丞杜衍举荐失当,批评宰相吕夷简任人唯亲,痛斥高司谏逢迎宰相等故事则表现了欧阳修为政出于公心,坚持正义,不屈不挠。欧阳修“迫使”仁宗皇帝下达“罪己诏”、“保全”蒋之仪、进退不苟、智救狄青、被贬滁州、自封醉翁、虽醉犹醒、与民同味、计审杀婿案、巧断婆媳案等故事,都生动地刻画了欧阳修的为政品格,为官形象,正道直行,廉洁自恃。

二、闻名天下的文学大家

下部收录的是欧阳修为文故事。欧阳修家境贫寒,四岁丧父,靠母亲抚育教养成才,勤勉好学,孜孜以求,历尽艰难困苦,最终成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坛领袖。代表作《醉翁亭记》,不仅是欧阳修绝作,更是后世文章范本,“后来古文时文多祖之”,为历代学生课本必选篇目,天下文人学子必背美文。

欧阳修在文学、文化上的建树是多方面的,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主修了《新唐书》,并独撰了《新五代史》,二十四史占其二;他的论序记说,文辞优美;祭文哀表,感人至深;诗词歌赋,别具一格。《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秋声赋》《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祭石曼卿文》《卖油翁》《泷冈阡表》《戏答元珍》《题滁州醉翁亭》《忆滁州幽谷》《画眉鸟》《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诉衷情·眉意》《踏莎行·候馆梅残》《生查子·去年元夜时》《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都是千古名篇,世代经典。作为文学家,自然有许多为文故事。

深厚的学养和辛勤的实践,使得欧阳修的散文创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最著名《醉翁亭记》由来的故事值得每个官员、每个文人、每个读书人深思。欧阳修在琅琊山野知遇了山僧智仙,智仙送给欧阳修一座稀世礼物醉翁亭。欧阳修亭中与客欢聚饮少则醉,一醉醉成了千古少有的神仙。神仙知滁三年,在琅琊山间去馋远讥,与民同乐,一乐就乐成《醉翁亭记》,把世人千古陶醉。这个故事让后人从中获得许多启迪。黄庭坚很膜拜欧阳修,特别喜欢他的《醉翁亭记》,竟然把四百字的《醉翁亭记》创作成《瑞鹤仙·环滁皆山也》。欧文黄词,文坛奇迹。

最有趣的是滁州李樵夫为欧阳修修改《醉翁亭记》的故事。欧阳创作《醉翁亭记》后,曾张榜城门,请路人修改。原文开头曰:“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一个姓李的樵夫听了衙役的诵读后觉得开头太啰唆,只要说明四周都是山不就行了吗?听了樵夫的指点,欧阳修遂将开头修改为:“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记》最终成为千古散文杰作。这个故事是对成语不耻下问的最好诠释。

至于画荻学字、破框寻宝、主考“打怪”、以诗评菜、元宵填词、欧文苏字、革新诗文、惧怕后生、联语讥尚书、因鱼结世缘等故事,都生动地刻画了欧阳修为文严谨的治学精神,取众人之长,去自己之短,精益求精,文品即人品,欧阳修作文不愧后人楷模,让人从心底钦佩。

三、影响社会的历史贡献

欧阳修无论是为官好,还是作文,都对社会及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做出了历史贡献。

为官乃后人表率。他担任参知政事时一次性给皇帝推荐了三位能够担任宰相之人,其中王安石两次拜相,成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曾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司马光则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成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孟子);《资治通鉴》体例严谨、脉络清晰、网罗宏富、体大思精,被誉为中国古代鉴戒史学集大成之作,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治世经典。

欧阳修谪居滁州,知滁期间,不畏艰辛,力推宽简之政,大行亲民、爱民、为民和与民同乐之举,妥善处理官、绅、匪之间的矛盾,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理念的发扬光大,是儒家“民本”思想的具体再现,是当今“以人为本”观念的源头之一。

由此可见,欧阳修的政治影响深远。

为文乃千古典范。欧阳修倡导引领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取得完全成功,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结束了骈文从南北朝以来长达六百年的统治地位,为以后元明清九百年间提供了一种便于论事说理、抒情述志的新型古文。欧阳修的创作使散文的体裁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欧阳修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也因此成为一代文章宗师。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十分可贵。

嘉祐二年二月,欧阳修担任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产生了很大影响。

王安石这样评价欧阳修:“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综上所述,欧阳修文学影响永恒。

明人苏茂相曾在醉翁亭前小院朝西之墙壁上题诗盛赞欧阳修:“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泉香鸟语还依旧,太守何人似醉翁?”如此嘉许,最为恰当不过了。

以上都是吴腾凰先生在其编著的《欧阳修的故事》一书中用故事描绘出来的历史人物欧阳修的丰富人生经历及其社会影响与历史贡献。所选故事既富有文学性,又严格忠于史实,刻意突出了欧阳修与滁州的关联,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欧阳修,理解《醉翁亭记》。故事生动雅致,趣味浓厚;人物血肉丰满,形象鲜活;形式丰富多彩,引人入胜,语言通俗简洁,老少皆宜。

《欧阳修的故事》值得广大读者特别是滁州读者一读。

#欧阳修#

2021年5月17日-19日草于办公室

2021年5月20日修改于办公室

作者简介

贡发芹(1965年10月—),笔名亚鲁,贡晖,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安徽省明光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历史学会会员,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学会会员。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副秘书长,滁州市散文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有诗集《蹒跚学步》、《浅唱低吟》、《柔声细语》、《轻描淡写》等,散文集《帝乡散记》(38.8万字)、《帝乡散忆》(42万字)、《故园乡愁》(30万字)、《明光史话》(40万字),文艺评论集《管见孔识》,史学专著《吴棠史料》(35万字)、《史林拾荒》(34万字)、《明光历史人物》(50万字)、《明光人文概览》(16万字)、《明光政协史》(二卷)(上、下册,115万字,主编)、《嘉山县志》(80万字,点校)等作品集22本。

1.《深圳文学_谁人不读醉翁亭,谁人不识欧阳修?他是滁州历史上最著名的文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深圳文学_谁人不读醉翁亭,谁人不识欧阳修?他是滁州历史上最著名的文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08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