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季文史

王维《出塞作》: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多如繁星,但年少成名的为数不多。汉武帝在位时期,就诞生过一位少年军事天才,他就是为大家所熟知的霍去病。

霍去病,西汉时期著名将领,他善于骑射,战略指挥机动灵活,不拘泥于古代战法,他指挥战斗常常能够以弱胜强,以“闪电战”闻名。

剧照:霍去病

17岁时霍去病走向战场,在和匈奴的数次交手中,他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因独特的军事才能和功勋,霍去病年纪轻轻便被汉武帝获封票姚校尉。能在霍去病这样的年纪,立下如此大功勋的可以说仅此一人。也因此,霍去病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千古以来能够荣获“冠军侯”美誉者,舍他其谁?

虽然年少成名,但霍去病没有侍宠而骄,反而积极投身于军营之中,为保护汉朝疆土抛头颅、洒热血,前有带着八百骑兵深入大漠,后有参与河西之战、漠北之战,他一生经历的战争,大大小小不计其数。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甚至连他的舅舅卫青,都没有他那么有名气。在大汉百姓心目中,他就是一个英雄。而在匈奴人眼中,他和一个妖怪没什么区别。

西汉出击匈奴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史学家对于霍去病的评价却不是以赞美为多,甚至司马迁还将霍去病和卫青列在《奸佞传》中,其中最受人们议论的莫过于霍去病对士卒的苛刻。当然这段历史是否真实存在,直到现在依旧存在疑问,因为司马迁和卫青霍去病原本就存在矛盾。卫青、霍去病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是世之名将,怎么也谈不上奸臣。霍去病让一些人诟病的原因,只因一件事,让司马迁抓住了霍去病的“小辫子”。

《史记 ·卫将军骠骑列传》:

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馀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於上,然天下未有称也。

翻译过来就是:霍去病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在宫中侍候皇帝而得到显贵,从来不知道体恤士卒,他出兵打仗时,汉武帝赏赐了几十车粱肉,而士卒有许多饥饿者。但是霍去病宁愿让肉发臭丢弃,也不发给士兵吃,还让士卒们修建蹴鞠场,踢球玩乐,这样的事经常发生。而大将军(卫青)的为人却是仁爱善良,有谦让的精神,以宽容柔顺取悦皇帝,但是天下的人却没有称赞他的。

剧照:霍去病出兵匈奴

史记里记载的这则历史故事是说,汉武帝顾念着霍去病在边疆环境艰苦,特地派人给他送去了10车肉,然而霍去病非但不领情,反而任由这些肉在军营里臭掉,也不给他手底下的士兵吃。究竟是什么原因,才让霍去病行为如此反常?

前文有述,司马迁写这段话,原因在于两人确有矛盾,而且不排除司马迁有“抹黑”看不起霍去病的嫌疑。

我们知道,卫青与霍去病的出身低贱,卫青是奴隶出身,霍去病是私生子+奴隶出身,两人都是因为卫子夫受宠而受到重用,在一个重视出身的年代,士族出身的司马迁是看不起卫青与霍去病这样出身的人的,即使他们因为功劳身居高位,仍然如此。从这个层面上分析,《史记》或许充满局限性。

剧照:刘彻与卫子夫

客观来说,不光是在西汉,就是把霍去病放在整个历史长河来看,他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不乏有仁人志士用诗歌来称赞卫青与霍去病。

隋朝的诗人、军事家杨素《出塞·漠南胡未空》:

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飞狐出塞北,碣石指辽东。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

霍去病是冠军侯,这里的冠军就是指霍去病,卫青是长平侯,这里的长平就是指卫青,这就是称赞霍去病与卫青的诗句。

那么,司马迁批评霍去病不体恤下属,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呢?还原当时历史,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细数历史上的名将,大多是爱兵如子,吴起能够为士卒吸脓疮,项燕深受士兵爱戴,李广和士兵同甘共苦……但是唯独霍去病,对待士卒苛刻,却依旧能够百战不败,全歼匈奴主力,直捣狼居胥王庭,这是为何?

霍去病封狼居胥山

首先,霍去病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

在霍去病一岁的时候,他的姨妈卫子夫得到了汉武帝的宠信,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霍去病作为外戚,从此过上了贵族生活。早年在长安的他无恶不作,到处捣乱闯祸,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多亏汉武帝将他收编的军队,才给了他发挥才能的机会,这样一个富家少爷,怎么可能做到爱兵如子?至少说在他年轻气盛时很难做到体恤下属。

其次,霍去病作战的方式是轻骑突袭

霍去病带兵常常是长途跋涉数千公里,以出其不意的速度和意志,放弃辎重与补给,率领手下擅长骑射的士卒以闪电般的速度突然袭击敌人。士兵们携带必须的口粮,抱着必死的决心冲锋陷阵,胜利了可以享受敌人美味的牛羊肉,失败就一起马革裹尸,这便大大激发了战士们的斗志,常常能取得非常大的战绩。

霍去病行军属于高强度行军,也就是这个原因,霍去病要求他的士卒必须身体强壮、意志坚定、行动迅速,以匈奴人的骑射方式来对付匈奴。也就是说,霍去病打仗,从来不靠装备。取而代之的是,他还可以从匈奴抢牛羊,吃匈奴的粮食,做到以战养战。尽管霍去病没有接受过军事教育,却能完全靠自己清楚地理解古代兵法的精髓,这是他的治军思想。

带着数十车肉不仅会降低军队的机动性,还会给士卒产生安逸心理,达不到“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效果。

故事画:霍去病

第三,为求自保,霍去病不得不对士卒“苛刻”

这数十车的肉食,霍去病没有分给士兵,也在释放一种信号:我就是一个纨绔子弟,在军中也没有向心力。霍去病明白将军带兵在外,一定要防止皇帝猜疑,如果霍去病把肉分给手下士兵,就是拉拢部下,还是借花献佛,霍去病在军队中的名声越好,就会引起朝廷的猜疑。如果霍去病有建立“霍家军”的影响力,汉武帝肯定会算计他,甚至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霍去病:

匈奴未灭,无以为家。

这样一个忠心为国之人真会如此不顾惜跟他出生入死的士兵们?当然不是,霍去病其实对政治颇为敏感,汉武帝虽然重用他,但帝王心思总是难猜,这些肉和粮食既然是皇帝赏赐他的,那就属于他的私人用品,再用自己的名义分给士兵,那才是大大的不敬,而且还暴露了自己的私心,此举自然不妥。

三国时期的司马懿,也同样是典型的“不用公物,不为私利”。公元前238年,司马懿击败辽东的公孙渊,不幸遭遇大雪。此时司马懿的军队士卒有些单薄,冷的厉害,于是想求司马懿赐一件衣裳,可是司马懿很快拒绝了他,还说:"裙服者,人臣无私也。"

剧照:司马懿

而且霍去病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将领,他对于战争的渴望非常明确,他只要胜利,跟着他就能打胜仗,能立功勋,能光宗耀祖。相比之下,李广爱兵如子,却一生未能立功封侯,因此士卒们更愿意追随霍去病。而霍去病苛待士卒的行为更是一步妙招。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在抗击匈奴第一线,年仅23岁,汉武帝得知消息后痛哭不已,追赠他为景恒侯。26年后(公元前91年),汉庭发生了“巫蛊之祸”,当时卫子夫和太子刘据以及卫青的后人都因此而被处理,然而在这场浩劫之中,霍氏家族却保住了性命,如今看来才发现霍去病真正的高明之处。

霍去病塑像

(霍去病,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他善于骑射,战略指挥机动灵活,不拘泥于古代战法,以“闪电战”闻名。那么,你认为霍去病到底有没有苛刻下属呢?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1.《四季文史_汉武帝赏了10车肉,霍去病宁愿放臭也不分给士兵,26年后才知真相》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四季文史_汉武帝赏了10车肉,霍去病宁愿放臭也不分给士兵,26年后才知真相》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08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