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清)孔尚任《桃花扇》

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朝代,作为一个长期处于自由状态的民族,却将中原封建文化继承得彻彻底底,将中央集权加强到了历史罕见的地步,当然也把等级制度细化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以至于后宫中全是近亲结婚下的“歪瓜裂枣”,还用八旗制度养了一大批可悲的“寄生虫”。

在清朝还没有建立,努尔哈赤都还没有建国的时候,清朝就有了八旗制度,这是1601年努尔哈赤根据之前出现的黑旗、红旗,在进行对一个叫牛录的狩猎组织进行大规模改造和重建时,发掘出来的一个想法,起初还不算完善,只有黄、白、红、蓝纯色四旗,而且也不分什么等级,就好像每个班只是穿了一不样的班服。

1615年努尔哈赤吞并了女真后,由于军队里已有五六万人,于是就设为了八旗,这八旗倒也没有增设新的颜色,而是在原来四色的基础之上进行增加,比如原红旗分成正黄、镶黄;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所以这时候的八旗是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蓝、正红、镶红、镶蓝。

不过要知道的一点是,这是满族的八旗,在蒙古和汉人也被征服之后,满族又分别在1635年和1642年增设了蒙古八旗和汉人八旗,所以事实上八旗指的是满族八旗、蒙古八旗和汉人八旗。八旗经常因为皇帝的率领的旗不同而发生变动,总之到了最后是: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

八旗一开始优点是很明显的,它为清朝提供了足够的兵源,而且战斗力也非常强悍,内可以抗击新疆和西藏,以及征剿“三藩”,外可以击退沙俄的殖民军,反对外来侵略,可谓是“内外兼修”的一支强大队伍,且被分为“劲旅八旗”“驻防八旗”的它,一边守着紫禁城,一边守着边界线,不能不说十分好用。

不过伴随着八旗的建立,一件让他们注定走向衰落的事件也发生了,那就是清朝两次颁布的圈地令,它纵容旗人子弟大规模圈占百姓的土地,导致很多百姓流离失所,终身饥寒交迫,于是“民背井离乡,有父母夫妻同缢死者;有先投儿女于河而后自投者;有的钱数百,卖其子者;有刮树皮抉草根而食者”。

与此同时清政府还豁免了旗人的税收与劳役,也就是说只要你属于八旗之中的一员,当然得是满族八旗的一员,那么你一辈子不干活,也可以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以至于不少百姓饿死的同时,是“撑死”的八旗子弟,他们日渐荒废了骑射、终日无所事事,沉迷于各种娱乐活动。

然而好日子总是会到头的,尤其是晚清时期,国家都已经穷得没边了,百姓那里也收不上来几块钱,还得应付各国的欺骗、敲诈、勒索,要建立新型的国防制度,要发展海军,好不容易有点钱又被慈禧挥霍,被官员贪去,于是乎轮到没有功劳,只等着朝廷养的八旗子弟那里,就基本啥也不剩了。

所以那时候的八旗子弟看着风光,说出来是个贵族,其实手里边也没有多少钱,过得相对比较好的,都是把家中的值钱东西当了,才勉强维持生活,不过尽管这样他们秉持着自己的身份,不愿意去做“下等人”的事情,不事生产,终日喝茶、听戏、弹琴、养鸟、莳花弄草,看起来风雅,其实是空空荡荡的衣服衬托出来的。

从不少晚清老照片中也能看出来,当时吸鸦片的主力,就是这些八旗子弟,因为鸦片并不算便宜,穷人是抽不起的,稍微有点钱的人,他忙着周旋也没有时间去抽,只有这些什么也不干,手中有家底,且不知节制的人才会被鸦片吸了魂,丝毫不知道大厦将倾,自己是在“打肿脸撑胖子”,不过后来清朝真的灭亡了,他们也不觉得和自己有关。

推荐这本《晚晴侍卫追忆录》,该书讲述了一个下三旗的孩子成为宫廷侍卫的一生,由这本书你会更能理解清朝的八旗制度,知道它们包含的等级关系,也可以深入当时旗人子弟的真实生活,对于清朝的灭亡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得到全新的见解。本书原价实在太高,现在半价118元出售,只为回馈不离不弃的优秀读者们~

1.《起叔读史记_晚清八旗子弟们的真实形象,没钱也要讲究排场,丝毫不知大清将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起叔读史记_晚清八旗子弟们的真实形象,没钱也要讲究排场,丝毫不知大清将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09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