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帝王眼里,一切有利于自己统治的东西,都可以利用。

材料如下(可略过,直接看白话):

文信侯免相,出就国。

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切逐之。”于是大索,逐客。

白话文如下:

吕不韦被罢免相国之职,离开京城,到他的封国河南洛阳。

秦国的王族大臣们建议说:“各诸侯国到秦国来作官谋职的人,大都是为自己的君主来游说,以挑拨离间我们君臣上下之间的关系,因此,请大王将他们一律驱逐出境。”

于是,秦王下令全国实行大搜索,驱逐外来人。

我读《通鉴》看到这一段儿的时候,是有点震惊加疑惑的。

嬴政作为一个刚刚亲政的君王,一上台就罢免了他的政治引路人兼庇护者吕不韦,而且还下了逐客令,驱逐关东六国在秦的人才。

这动作也太大了。

其中,罢免吕不韦属于情有可原,因为嫪毐和赵太后那档子事儿,吕不韦要负连带责任。(具体请看:《资治通鉴》30:吕不韦,一个死于自己政治根基的政客)

但是,下“逐客令”,这真的很不正常。因为这件事对秦国来说,是很危险的。

要知道当年秦孝公之所以能强秦,秦国能实现中央集权,就是靠着一道“求贤令”,广招关东六国人才,压制秦国本土贵族。这可以说是秦国的基本国策,从孝公到庄襄王,一直都不曾变更。

但是嬴政下的“逐客令”,不正好废除了这条基本国策么?这不是把秦国往火坑里推,开历史倒车吗?搞不好,秦国会像魏国一样衰落。

嬴政这样英明的君主,这一点危机难道还看不出来吗?

我认为嬴政应该是看出来的,但他为什么仍要这么做?

因为,时势使然,因为没办法。他作为一个刚刚亲政的君王,需要巩固自己刚刚接手的王权。

嬴政罢免吕不韦,是在他22岁举办成年礼,刚刚开始亲政之后不久。这个时候他的政治根基是不稳的。

而且在他罢免吕不韦以后,秦国朝廷就已经出现了动荡。这一点,可以从秦国宗室向嬴政建议说:“把外国人都驱逐出秦国”看出来。

刚才说过,“招贤令”是秦国的基本国策,而且从孝公到嬴政期间有很多位秦国相国都是外国人。这意味着外国人在秦国是混得很好且数量很多的,毕竟没一定的数量堆不起这质量。

但是这就会引起一个问题,秦国的蛋糕总共就这么大,外国人才来了,秦国宗室就少一口吃了。同时,秦国相国这么重要的位置,坐的都是外国人,说明秦国宗室被压制得很惨,几乎掌握不了朝政的主导权。

用大白话说就是,秦国宗室和外国人才集团是对立的。双方从“招贤令”颁布开始,就有矛盾。

只不过这个矛盾在嬴政之前,都没有爆发出来。

因为之前秦国好几位外国相国也都辞职、逃跑或被罢免了,也没看到秦国宗室劝秦王驱逐外国人。

但是这次,在嬴政罢免吕不韦后,秦国宗室偏偏向嬴政建议驱逐外国人。这说明秦国宗室和外国人才集团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了。

秦国宗室就想趁着这次机会,把外国人一网打尽。外国人没了,朝廷开得继续开,那秦王要任用谁来管理朝政呢?不用说,只能依靠宗室的力量。

秦国宗室的如意算盘打得好啊,趁着嬴政刚刚亲政,根基未稳,就给他出了这么一道难题。

此时,嬴政面对的情况,与当年秦惠文王刚刚登基遇到的情况多么相似啊。当年公子虔为报割鼻之仇,代表秦国宗室的立场,向新君秦惠文王要商鞅的人头。秦惠文王为了坐稳王位,必须杀掉商鞅。

如今嬴政为了坐稳王位,也不得不答应宗室的请求,来稳住他们,获取他们的支持。

同时,嬴政下“逐客令”还有另一个原因,这道命令明面上针对的是全部在秦外国人,其实只是针对朝廷中任职的外国人,尤其是吕不韦的门人。

《史记》上说吕不韦有门客三千人,大家伙儿还聚在一起给他写了部《吕氏春秋》。说明这伙人都是有文化的士人。吕不韦为了坐稳相位,肯定是把自己的门人大批量安插进秦廷。

如今吕不韦被嬴政给废了,这些门人就成了一个不稳定因素,留在秦廷,他们不一定会听嬴政的,让他们跟着吕不韦走,那他们还想干嘛?吕不韦都落地凤凰了,他们还愿意跟随,难道有其他心思?

所以,对待这批人,最好是找个理由把他们都驱逐出秦国,避免再和吕不韦搅合在一起。

正好这个时候,秦国宗室来找嬴政了,提议要驱逐外国人。

时势走到这里,嬴政必须答应啊。

于是,秦王下令全国实行大搜索,驱逐外来人。

但命运就是如此巧合,又或许嬴政本身就是天选之人,一个叫李斯的人出现了,一封“谏逐客令”阻止了嬴政继续实施这个方案。

当嬴政看到李斯上书的时候,李斯还没出秦国。嬴政当即就决定恢复李斯的官职,并撤销逐客令。

朝令而夕改。

这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不是什么好事。但是政治眼光敏锐的嬴政又必须这样做。

因为在他这么一逐一废之间,就等于施恩给原本吕不韦的政治遗留势力。这些人本来是要被赶出秦国,出去流浪的,现在嬴政又叫他们回来,他们能不感恩戴德,拥护嬴政吗?

嬴政先打一巴掌,再给一颗糖,就把他们收买成自己人了。这笔生意也没什么成本,两道诏书而已。

而且这对秦国宗室也有了交代,你们让我驱逐外国人,我照做了。但是人家李斯说得也没错,“招贤令”是从秦孝公就有的,秦国确实因此强大了,所以有好人才,秦国还是要用,不然就是对不起秦国。从国家高度堵住了宗室的悠悠众口。

最后,回到文章开头的这句话:在古代帝王眼里,一切有利于自己统治的东西,都可以利用。嬴政就是如此。

我们普通人虽说不是帝王,但是,这种权术思维还是要有的。因为阳光之下无新事。

1.《东汉末年话三国_嬴政的帝王韬略,逐客令背后的权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东汉末年话三国_嬴政的帝王韬略,逐客令背后的权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09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