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仁、梁谷音、岳美缇、王芝泉、计镇华五位昆曲大师,近日走进《可凡倾听》。这一次的倾听,不仅仅是倾听他们的曲唱年华,也不仅仅倾听他们的岁月峥嵘,更多的倾听他们对于昆曲的坚守,倾听他们耐得住寂寞,在现代繁华的都市中,依然与水磨相伴,依然将自己最美好的时光与清冷的红氍(qu)毹(shu)相伴。

│官生魁首:蔡正仁│

天生一个唐明皇

蔡正仁师承俞振飞、沈传芷,尽得昆曲小生行当"俞家唱,沈家做"的精髓,台风儒雅稳健、大器沉稳,唱做俱佳。

他是白先勇先生口中“天生的唐明皇”,他是昆曲舞台上当之无愧的官生魁首,他曾做了上海昆剧团十八年的团长…… 作为演员,他在舞台上把角色塑造得淋漓尽致;作为师长,他年逾古稀依然奔波在教学的第一线;作为领导,他曾陪着上昆、陪着昆曲走过最困难寂寞的十八年。

当蔡正仁老师坐到《可凡倾听》的现场,我中特意准备的一把折扇,让这一场倾听从艺术访谈的现场,变身成为了一场老友知音之间的相逢。我手中所执的折扇,扇面便是蔡正仁老师的恩师昆曲大师俞振飞先生的亲笔,就是这小小的一把扇儿,就是这小小的一份巧思,使讲述者打开了回忆的钥匙。

访谈的过程中,时而听见蔡老师爽朗的笑声,时而又看见他现场演绎着经典片段的重点,整个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舞台上“仙狂两具”的李太白,“沉稳端正”的唐明皇,“儒雅倜傥”的柳梦梅,更看到了生活中的爽朗健谈的蔡正仁,这一份“真”,感动了主持人,也感动了在场所有的工作人员。

  

│空谷之音:梁谷音│

画梁软语言多情

梁谷音师承传字辈老师,主工六旦,兼工四旦、五旦,在观众眼里梁谷音老师是娇俏的红娘,是刚毅的赵五娘,是痴狂的崔氏,是泼辣风情的潘金莲…… 梁谷音自己说她像是山谷中的百合,没有特别的娇嫩,迎风而立,迎着挑战而生长。

人们喜欢的梁谷音老师,除了舞台上表现力的直接,更喜欢她直爽开朗,一生爱演,一生要演,一生善演的执著和坚定。或许大家爱的就是舞台上那些敢爱敢恨的真女性,爱的是台下直率可爱的梁谷音。

在访谈的过程中,梁梁谷音更是爱憎分明,直言不讳,学艺时的艰苦,求艺时的冷板凳,演艺时的矛盾和质疑,传艺时的责任……在一眼一句之间,我们看见的就是舞台上那个敢爱敢恨的女性,我们听见的就是她“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的执著。

│巾生巾世:岳美缇│

风月消磨情未尽

岳美缇,最早进入昆大班时学习旦角,之后听了俞振飞大师的建议改唱昆曲小生,这一改便成就了昆曲舞台上一位极难得的女小生。

她扮相俊雅,台风潇洒清雅,极具书卷气。舞台上,她擅演巾生,从风华正茂的年纪直到现在年逾古稀,但是她一直都是在舞台上谈情说爱的小书生,而在昆曲舞台上,岳美缇就代表着昆曲巾生,代表着水磨雅韵里永远的爱情世界。

在和我的交谈中,人们也见到了岳老师的另一面,与舞台上的风流倜傥不同,生活中的岳老师稍显腼腆一点,在谈笑间,有时表现出小儿女的情态极为可爱。

她说自己是孤独的女小生,在昆曲的舞台上,能像岳美缇老师一样既能演出书生的风流又表演得极干净的女小生很少。但是就是这孤独的女小生,她更加坚守着自己的家门,坚守着自己的本分,坚守着属于的清冷岁月。直到今天,风月虽然消磨了容颜,虽然消磨了风姿,但是依然消磨不了她对昆曲的爱。

│芝兰馥芳:王芝泉│

刚柔相容大武旦

作为一代大武旦的王芝泉老师,在台上演的是刚强英朗的武林高手,在台下她是柔情满怀的好老师。学生们一句撒娇,便融化了这位武旦皇后的心。

和现在所有昆大班艺术家拥有众多粉丝,在古稀之年依然频繁演出不同,王芝泉老师很早就从舞台来到了讲台。其他国宝艺术家的光彩在舞台,在于让更多的人欣赏百戏之祖昆曲的美,而王芝泉老师的光彩则在于为昆曲培养了一代代的接班人,让薪火相传,让水磨传承。

在访谈的过程中,王老师嘴里念的还是昆曲武戏,心里想的还是自己的“心肝宝贝”——昆五班的小朋友。看着一代代昆曲继承人从学校走到院团,看着桃李满园的景象,她感到满足和欣慰。

│苍松风貌:计镇华│

计语华章述世情

计镇华老师是昆曲界最有个人风格的老生演员,也是昆大班中的“多栖明星”。无论是电视剧《封神榜》中的比干丞相,还是电影《千古风流》中的陆游,都不如他在昆曲舞台上演的一个个人物来得更加立体,更加让观众津津乐道。

在舞台上,计镇华老师不仅是在表演人物的故事,更是在演绎人生的道义:《长生殿弹词》里的李龟年唱尽了天宝遗事,唱尽了兴旺更替;《浣纱记 寄子》里的伍子胥唱出了悲壮也唱出了无奈;《琵琶记 扫松》里的邻居老汉满腔热忱。

计镇华被戏迷誉为“不慌不忙,唱戏的大王”,可见他的艺术让多少人为之折服。有人说师从计镇华的那些昆曲老生演员,其表演可以称为“计派”,可是计镇华自己却说“昆曲是没有流派的,我们最多称为表演风格,而不能成为流派。”这不是自谦,而是对于昆曲艺术最根本的认知。在他身上有一种苍松的气质,不仅是身形上的挺拔,更是风貌上的挺拔。他与程十发先生的交往亦师亦友,他面对繁华和名利宠辱不惊。昆曲浸润了他,他也成就着昆曲老生艺术。

1.《红氍毹 对话五位昆曲大师:此生愿付红氍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红氍毹 对话五位昆曲大师:此生愿付红氍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186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