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信[2017] 31号

平凉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2017年城市产业和信息化发行的

工作要点通知

各县(区)工信局、平凉工团招商和融资促进局、华政、丁宁、景川、英台、崇信、张朗工团(中央区)管理委员会:

现在发行《2017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要点》,请认真把握。

平凉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7年3月6日

2017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要点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之年,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对加快产业集群培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幸福活力美好平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市四届二次全委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现提出2017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四届二次全委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工业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市之路,以再造工业新优势、重振平凉工业雄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加工业有效投资为抓手,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为支撑,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绿色环保和低碳技术为保障,优化存量、扩张增量,主动减量,壮大产业,培育集群,提升活力,努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促转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二、发展目标

1.全部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和6.5%,达到52亿元和45.5亿元。培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

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达到167.57亿元;

3.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5%;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同比下降8%,控制在62立方米以内;

4.电信业务总量增长54%;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达到1.8亿元;

5.新增中小企业200户,总量达到6200户,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 %,达到88.7亿元。

三、重点工作

1.在产业集群培育上聚力攻坚。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重,着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平凉行动方案》,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提升发展层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围绕陇东能源基地建设,加快平凉千亿级煤电化冶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建设。积极争取国省政策支持,按照“减量置换”原则启动邵寨、五举煤炭矿井复工建设,积极推进唐家河、安家庄矿井项目前期工作,煤炭产能控制在合理区间。建成投产华煤集团20万吨聚丙烯项目,积极推进华煤集团聚丙烯后续4个项目、华泓汇金70万吨烯烃、甘肃陇能660万吨煤基新燃料、中石化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平凉联顺镁业镁合金循环经济等项目前期工作,提升煤电化冶发展层次。着眼做大做强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以技术创新和项目建设为支撑,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推进重点工业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发〔2016〕109号)精神,稳步推进全市盐业体制改革工作,切实加强全市盐业管理,完善监管体制机制,保障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紧盯市场需求,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扩大新型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有效提高建材工业的质量和效益。制定出台大力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杭萧钢构等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推动新型建材产品升级换代。力促华亭众一兴旺PE、PPR管材生产、杰辰节能环保建筑幕墙生产线等项目实现达产达标,庆华建材二期、平凉名人居复合门窗资源综合利用、甘肃大业木塑型材等项目建成投产,鑫盛建材二期、杭萧钢构制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围绕农产品资源优势,积极推进资源精深加工,培育平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力争泾川天纤棉业二期20万锭棉纱生产线、宝马纸业高速木浆纸生产线、金江集团1000吨清真养生牛骨髓油茶技术改造、庄浪恒辉包装出城入园等项目建成投产,平凉惠丰10万吨小麦等级(石磨)面粉生产线、柳湖春酒业提质扩能等项目开工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力争中德合作立体停车场生产基地一期、兰煤机械矿山机械再制造基地、国电20MW光伏扶贫发电综合示范园、甘肃亿联盛通物联网信息采集终端产业化、甘肃俐源7万吨精细丁基再生胶粉、昊源医药物流园等项目建成投产,皇甫谧1000吨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线、平凉铸康单味中药超微饮片“GMP”生产线、甘肃优能500兆瓦时锂离子动力电池等项目开工建设。

2.在推动工业平稳运行上聚力攻坚。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把稳增长、增效益作为经济运行工作的重点。坚持常态调控与定向监测相结合,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的预警监测分析,及时研究解决工业经济运行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增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的针对性、有效性;加强煤电为主的重点企业跟踪协调和服务,帮助煤炭企业扩大销售市场,支持火电、高载能企业参与大用户直接交易,积极搭建煤电企业洽谈和合作发展平台,促进煤电企业协调发展,着力做好生产要素保障工作,切实做好铁路运力协调服务,全年铁路运量完成1450万吨,其中煤炭发送量1000万吨;紧盯企业市场开拓,加大产销对接力度,围绕重点行业和主要产品,促进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互保共建,互为市场,共同发展,定期发布全市产品供需对接目录,帮助水泥、建材、装备制造等企业扩大销售市场,支持平凉海螺、祁连山等水泥企业多产快销,推动煤炭与电力行业、建材与基础设施项目间的有效供需对接,提升重点工业产品在省市内的销售份额;全力以赴稳定困难企业生产经营,扎实开展困难企业认定工作,积极协调税务、人社、财政等部门,落实稳增长、降成本、增效益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平凉工业园区售电侧改革试点工作,切实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支持企业走出困境、稳产增效;促进规下转规上企业培育工作常态化,筛选更新重点培育企业后备库,力争培育入规15户,持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盘子。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面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积极探索全员、全层次、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管理新模式,保障工业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力争全市原煤产量、发电量、甲醇、水泥产量分别达到2300万吨、140亿千瓦时、50万吨和430万吨。

3.在园区体制机制创新上聚力攻坚。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市开发区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的实施意见》(平办发〔2016〕22号),加快推进工业园区(集中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力争静宁、华亭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投入运行,泾川、庄浪工业集中区投融资平台启动建设;着力推进工业园区(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紧盯环保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短板,实施工业园区(集中区)环保能力建设攻坚行动,启动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危险废物处理等环保项目建设,力争华亭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平凉、静宁工业园区、庄浪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泾川、灵台、崇信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完成前期各项工作,“三园四区”年内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亿元以上;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培育创建“园中园”,加快平凉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青年创业大厦、静宁工业园区欣叶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步伐,力争平凉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静宁工业园区欣叶电子商务产业园全面建成,一批特色企业和特色产业入园发展;以工业园区(集中区)为载体,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进产学研有效对接,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攻关相结合,引导企业加大创新资金投入,以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为重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实施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依托泾川天纤棉业、金江集团、中力新能源等骨干企业,着力建设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力争年内培育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省级技术创新企业1户,开发新产品20项;以提升工业园区(集中区)产业集群水平为重点,立足产业发展重点,加大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切实招引承接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支撑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个。平凉工业园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华亭、静宁工业园区分别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个以上。

4.在加快绿色循环发展上聚力攻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要求,坚持把节能节水、污染防治作为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严格按照平凉市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要求,认真履行“管行业必须管环保”工作职责,切实抓好重点行业企业污染防治工作,督促指导企业实施污染治理项目,减少“三废”排放,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全面落实工业节能、节水工作责任目标,切实加强重点用能用水企业监管,完善企业能耗、水耗计量管理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和预警监控。强化节能执法监察,严格落实工业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重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积极开展能效对标、用水定额对标活动。鼓励企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探索开展节能量交易试点工作。按照《平凉市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方案》,支持燃煤工业锅炉、工业窑炉等节能环保改造和产业化示范,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经济环保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综合提升区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严格落实工业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强化节能执法监察,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企业清洁生产,加大节能节水技改投入,实施节能节水、循环经济及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20项,力争工业固体废物利用达到30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83.5%。按照市政府《关于对全市环保违法违规项目依法予以淘汰关停的通知》要求,牵头抓好粘土实心砖生产企业淘汰关停工作,年底前完成全市314户实心粘土砖企业关停、转产工作。同时,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多措并举化解产能过剩,抓好水泥、玻璃、制革、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按照国家甲醇汽车试点市建设要求,继续开展甲醇汽车试点各项工作,督促指导试点单位加快甲醇加注站等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进度,扎实做好数据采集、技术数据管理、分析和评估工作,完善应急处置预案,落实安全运营措施。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大宣传力度,落实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强化新能源汽车运行监测和服务保障,提升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服务支撑能力。

5.在中小微企业培育上聚力攻坚。认真贯彻落实国省有关促进中小微企业各项政策措施,加大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和政策宣讲,打通政策措施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涉企收费清理规范力度,加强督促检查,落实企业减负政策措施,促进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创优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突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宣贯落实,积极扩大市场主体规模,加大中小企业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实施扶助中小微企业专项行动,积极培育创建“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年内培育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户;进一步健全中小微企业监测体系,坚持“点面结合”,持续抓好国家工信部80户重点监测企业的直报审核工作,进一步扩大监测企业数量,强化与统计、工商等部门的联系对接,提升全口径中小企业系统数据采集质量。开展市级中小企业孵化基地(园区)培育认定工作,以各类企业孵化器、小微企业创业园、园区“园中园”为培育重点,促进企业创业创新和孵化基地发展,力争年内培育创建市级孵化基地(园区)达到30个,省级孵化基地(园区)2个,市级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10个,省级创业创新基地1个。大力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大省、市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推荐认定,全面落实省、市支持企业人才引进各项政策措施,积极牵线搭桥,做好企业人才引进工作;围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大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项目推荐争取力度,积极利用基金支持我市种子期、初创期中小企业发展;争取设立平凉市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吸引省级基金配套参股,撬动社会资本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产融合作政策,促进“助保贷”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搭建银政企对接平台,支持中小企业通过挂牌、上市等股权融资方式融资,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确保担保市场稳定,做好担保机构换证审核工作,力争融资担保业务总量达到20亿元,增长8%。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科技、服务外包、商务服务等行业为重点,建立企业名录库,完善项目库,加强数据监测,实施动态管理,力争生产性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达到97.6亿元,其中:开采辅助活动增速达到11%,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增速6.3%,商务服务业增速达到25.2%。

6.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上聚力攻坚。继续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大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扩大光纤网络改造提升覆盖面,加快4G网络、广电网络建设,加快三网融合实施步伐,推动网络提速降费,扎实开展国家级农村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完成1104个行政村光纤宽带建设试点任务,力争完成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亿元以上。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制定出台《平凉市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深化工业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提升全市智能制造发展水平。着力打造“双创”平台,支持大中型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建设“双创”服务平台,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按照《平凉市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工作方案》,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企业技术改造等环节,加大信息技术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融合渗透,全面实现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企业的信息化与自动化,加快集成创新发展,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全年培育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体系试点企业2户。推进 “民情流水线”工程,加快崆峒区市级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力争年内建成投运,构建社会服务管理大数据、云平台,实现数字化社会管理新模式,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目标管理。市县工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做好产业政策研究和工业布局统筹谋划,全力以赴做好项目建设协调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监测调控和要素保障,通过落实工业经济联席会议制度,解决好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为工业改革、创新发展创设良好环境。各县区、平凉工业园区要按照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专责的工作要求,集中精力、科学谋划、周密组织,形成推动落实的工作合力。要强化工业发展目标管理,把各项指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重点企业,按照责任领导、工作内容、完成时限、质量标准、责任追究“五明确”的要求,逐级靠实责任领导和主抓单位,逐项明确工作任务、进度要求和标准,使每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

2.强化协调服务,加快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工业招商引资的良好工作机制和实施办法,千方百计加强与大型企业集团的合作对接,引进战略投资合作伙伴,落实投资主体,推动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实施。继续坚持重大项目建设情况月报制度,按月统计,按季分析,及时了解掌握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按照项目建设“三个一”包抓责任推进机制,全力做好协调服务保障工作,切实解决项目落地实施、建设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动项目建设步伐,切实形成协调服务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

3.落实扶持政策,创优发展环境。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推动企业壮大、产业培育、工业发展的支持政策,通过项目支持、财税扶持、用地保障、收费减免、科技创新等方面优惠,切实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把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产业作为各级各部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坚持经常深入企业一线,围绕产业培育壮大、经济运行监测、重大项目建设、中小企业成长等工作,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切实解决企业在技术、资金、人才及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证照办理等服务,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努力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4.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改进作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制度规范建设和权力监督制约,按照权责清单履职尽责,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能。坚持依法行政与优化服务相统一,驰而不息改进作风。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弘扬“创新服务、提升效能、跟踪落实、协调有力、科学谋划、转型发展”的工作理念,树立工信干部的良好形象,以过硬的工作作风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5.严格督导考核,推动工作落实。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将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牢牢抓在手上,时时扛在肩上,切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强化信息沟通,建立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对工作中形成的亮点和推进中存在的重大难题,市、县工信部门要及时沟通情况,统筹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工作。对市上安排的阶段性工作,要认真抓好推进落实,及时反馈办理结果。进一步强化督查调度,跟踪问效,对重点工作任务按月调度,按季通报,对任务有欠账的进行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制定对策,落实措施。通过强有力的督查考核和问责措施,力保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1.《2017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要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17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要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048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