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纯追求产量到综合考量高产、优质、抗旱、抗寒、抗倒伏、抗赤霉病等综合性状,小麦新品种选育也在与时俱进,育种家们的目标也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而发生变化。俗话说“好种多打粮”,而如今的育种目标已不单单是“多打粮”,还要打出优质粮。——编者
当前,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品种无疑应走在前面,做好储备。为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5月12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河南省新乡市举行国审小麦新品种示范观摩暨高产技术培训会。据介绍,今年,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等小麦主产省共安排了46个小麦新品种示范展示点,新乡是其中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等10多名育种专家、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通过现场观摩、室内培训会的形式,向500多名种植大户、种子经销商介绍新品种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技术,除了高产,优质、综合抗性、抗赤霉病等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小麦品种新方向。
关键词一:高产与优质强筋兼得
来到新乡市获嘉县位庄乡渔池村利农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杰伟说:“今年的赌注都压在小麦上了。”去年玉米价格下跌,合作社的1300亩玉米比前年少收入了40多万元,玉米行情仍难预测,去年秋播,合作社果断把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丰德存麦5号”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300亩,看着今年表现很好,计划明年增加到3500亩。
“亩产预计达到1400斤,一斤比普通小麦多卖一毛五到两毛钱,俺这1300亩地,就可多卖近40万元。”周杰伟给记者计算今年的收入,“今年最担心的还是玉米啊,期望小麦后期少发灾害,能达到预计的收入。”
“丰德存麦5号”的育种家是郑天存。他曾经培育出了响当当的周麦系列品种,建立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后,培育出了多个高产与优质兼顾的品种,他说:“一定要和面粉企业、粮食企业、加工企业对接,才能实现这个品种的价值。”
从2013~2014年度试种10亩地,到2014~2015年度的800亩,再到今年和明年的继续扩大,周杰伟对“丰德存麦5号”也经过了一年一年的试验,“原来为啥不敢种优质麦?只要一说优质,产量肯定就低,这个品种克服了优质麦产量低的缺点,所以就下定了决心扩大面积。”
“在高产的基础上,这个品种更加可贵的是品质很好,达到国家强筋一级标准,这是做面包很好的原料,我们国家强筋小麦很稀缺,能够把优质强筋和高产很好结合起来更加难。”程顺和叮嘱参会的种子经销商和种植大户:“除了优质高产以外还要广适性好,大面积使用,就该良种和良法一起推广,一定注意品种自身特点,发挥优点,克服缺点。”
据全国农技中心区试处副处长邱军介绍,种植业结构调整,虽然主要是玉米,但小麦也需调结构,需要更多优质与高产兼得的品种,国家审定的优质品种虽然占审定品种总数的10%左右,但能大面积推广的不太多,“丰德存麦1号”和“丰德存麦5号”具备大面积推广的潜质。
关键词二:综合抗性成标配
“你看,蜡质外观很好,综合抗性很好。”顺手扒开眼前的麦子,张建中让记者仔细观察小麦的茎部和叶片。张建中是河南富康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公司有3万亩土地进行制种,“冠麦1号”是今年刚通过国家审定的新品种,张建中就种了1300多亩,他说:“小麦并不是产量高就是好品种,还要抗病能力强、抗寒能力强,三个要素协调很重要,除了高产,这个品种综合抗性比较好,抗病、抗寒、抗旱。”
“冠麦1号”是河南华冠种业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新品种,公司市场推广负责人崔培涛介绍,品种是2012~2013年开始参加黄淮海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的,在2015年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1114.6斤,比对照品种增产6%,籽粒容重达到每升817克,成为当年审定品种中容重最高的小麦品种,超过国家一级麦容重标准。田间自然发病轻,综合抗性好。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詹克慧作为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专业组委员,每年要在不同时节到各地对新品种的生产发育情况进行考察。去年11月20日,河南迎来当年冬天第一次大雪,温度下降厉害,一些地区雪下得很大就相当于给小麦盖了一层棉被,即使温度低,小麦也能暖暖过冬;但在另一些地区雪不大但温度却很低,小麦就容易遭受冻害,在这些地区考察,詹克慧发现“冠麦1号”受到的冻害很少。
“这个品种幼苗非常健壮,冬季抗寒性比较好,春季发育比较平稳,抗倒春寒的能力比较强。”詹克慧解释,“这个品种苗期相对比较健壮。过了年之后,发育相对平稳,尤其在低温的时候,长得快受害会严重,慢慢生长影响就不会大。”
除了抗寒,因为平均株高适中、茎干坚硬,抗倒伏能力也较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品种利用研究室主任赵虹说:“现在推广品种,第一要看抗倒性,只要一倒,第二年农民肯定就不种了。第二个是籽粒的商品性和抗病性,这个品种对条锈病、纹枯病、叶枯病都表现出良好的抗性。”
关键词三:抗防赤霉病要重视
据农业部测算,今年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预计小麦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呈重发生态势,其中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麦区大流行。“只要得了赤霉病,整个穗子都变白了,产量会受到严重影响。”张建中告诉记者。
在品种观摩田中,未曾见到赤霉病发生,这与良法有很大的关系,“我是第一次到利农合作社来,没想到他们种植的比我试验基地里的还好!”郑天存说:“虽然实现了优质和高产结合,为了防范市场风险,注意事项要强调一下,播期以10月15号为主,不宜过早,要加强穗部病害的防治,主要是防控赤霉病的问题。河南的品种不像程顺和院士的品种抗赤霉病,要在小麦刚开花的时候就加强防治。”
“要注意防控赤霉病。”赵虹也对“冠麦1号”的防控要点进行了强调,“不仅仅是这一个品种,咱们黄淮海麦区和北方冬麦区大部分品种都是高感赤霉病,但只要防治了,就不会明显发生。因为黄淮海地区品种都是丰产性比较好,结实性比较好,穗秆比较低的,但赤霉病抗原比较缺乏,所以大都不抗赤霉病,都需要注意防治。”
“从这么多年的实验结果来看,我国对赤霉病的鉴定还是比较严格的,但在有些赤霉病发生厉害的区域做实验,即使是非常抗病的品种也感病。这些区域对抗赤霉病的要求极其苛刻。”赵虹说,“一些很严重的地区,拔下来的穗子挂在墙上都得赤霉病。”
“咱们黄淮海麦区的品种,这10年有几个品种抗赤霉病较好,‘西农979’,‘郑麦9023’,这两个品种都是弱春性、半冬性早熟的;‘淮麦30’是弱春性的,今年生产实验中还有两个。”赵虹说,“这么多品种中这几个是中感赤霉病、抗性比较好,其他品种都是高感,所以防治赤霉病应该作为常规措施,发不发病、下不下雨,扬花期都要防。”
从品种上解决赤霉病难题 破解抗性与高产的矛盾
近年来,由于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巨大影响以及较大的防治难度,小麦赤霉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在长江中下游麦区、东北春麦区和黄淮麦区危害严重。
“由于小麦扬花期多雨潮湿,且小麦往往与玉米、水稻等作物接茬,赤霉病菌源丰富,再加上绝大多数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敏感,极易引起小麦赤霉病流行。”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小麦育种家夏中华告诉记者,“而且,目前国内少有对赤霉病高抗或免疫的品种,只有部分抗或中抗赤霉病的品种,如‘宁麦13’、‘扬麦11’、‘扬麦158’、‘扬麦14’等。当前防治小麦赤霉病主要是依靠农艺和化学防治措施。”
如今,在强调减肥减药种植模式的形势下,通过品种选育而获得抗逆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作物品种对于农业生产意义重大。“种植抗病抗逆品种,可减少肥料和农药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可以为社会提供有机、绿色农产品,确保食品安全。”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培育高产、稳产、耐病的小麦新品系,夏中华坦言,“但是,在抗赤霉病小麦品种选育上却有几大难点。首先,抗性资源的农艺性状往往太差,抗性与高产的矛盾难以协调。其次,大多数育种单位没有适宜的选择环境进行抗性选择。”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定位了7个抗赤霉病QTL(数量性状基因座,指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但迄今还没有分离克隆出抗性基因,而且这些QTL分散在不同的种质资源中。”夏中华解释说,“需要通过聚合育种技术在赤霉病易发环境下诱发鉴定,将不同抗性QTL聚集到优良的遗传背景下,才有可能选育出对赤霉病抗性较强的小麦品种。”
随着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技术被运用到育种研发领域,新品种的选育速度、性状控制的精准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抗性与高产的矛盾正被逐步破解。“分子辅助选择、基因编辑等技术都可以运用到抗赤霉病品种选育上来。”夏中华说,“体细胞培养结合赤霉病毒素筛选技术,可从突变细胞中筛选出抗性细胞,进而培育出抗性组织或植株,创制传统育种技术难以发现的新型抗性材料。”
1.《9023看这里!小麦品种选育新方向 除了“多打粮” 更要“打好粮”》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9023看这里!小麦品种选育新方向 除了“多打粮” 更要“打好粮”》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117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