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8年各区城管共同项目综合成绩公布 整改效率高达37.9%

本报最新航拍

2018年,城市综合管理考评工作不断创新,有效破解城市管理难题,切实助力高质量发展。图为会展片区高品质的城区美景

考评人员正在对市容问题进行拍照记录。

考评办开展全市城区社区市容管理专项考评。

考评人员对厦禾路文园路口绿地脏乱问题进行跟踪回访。

考评办定期组织教育培训会,提升考评人员专业能力。

市考评办相关负责人、特邀考评团成员在考评现场与相关负责人沟通,督促整改。

市考评办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二次供水考评。

市考评办在电视台专设《市民与城管》栏目,定期曝光市容问题,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整改。

户外广告专项考评人员正对户外广告设施进行测量。

特邀考评团与考评办人员现场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整改。

讯全年开展考评活动1637次,共检查考评点5748个次,通报各类城市综合管理问题38184个,整改率高达97.9%——这是一组有着特别意义的数字,充分展示了2018年厦门城市综合管理考评工作取得的累累硕果,饱含了全体考评工作者日以继夜、扎根一线、攻坚克难的辛勤汗水。

然而,2018年厦门城市综合管理考评的工作成效,并不单单只有数字。这一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城市综合管理考评委员会、市城管执法局以及市考评办切实以城管考评机制为抓手,有效破解城市管理难题,在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水平,实现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既治标又治本,真正建立起与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相匹配的城市管理机制,完美诠释了城市综合管理考评的真谛。

不论是直观的数字,还是从中体现的深层次作用,都离不开城市综合管理考评工作背后三大要素的强有力支撑。那便是一套立足厦门城市管理实际完善、创新的机制,一支勇于担当、敢于突破、甘于奉献的考评人员队伍,一个充分运用科技技术手段建立的智慧考评系统。

三大要素,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最终成就了这一城市管理厦门样本的独到之处——真正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深入全市各个角落督促、推动问题解决,立足更高起点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美好环境,在提升广大市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同时,切实助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今天,日报便从这三大要素和六组亮彩数字入手,为您全面解析2018年厦门城市综合管理考评的工作成效。

三大要素看考评

要素1

机制

勇于担当敢于突破

推动管理考评实现标本兼治

市容整治、二次供水、”两违”治理……厦门城市综合管理考评工作一共有26个大项31个分项的考评内容,细化到了城市管理的每一个方面。不仅是考评项目全面细致,考评的范围更是覆盖了岛内外的各个角落。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要做到极致,这是一项十分繁杂的系统性工程,因此,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自然是不可或缺。

为此,市考评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市城管执法局的各项重大工作部署,以城区环境品质和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抓手,不断健全完善考评制度。尤其是2018年以来,市考评办进一步优化各项规范细则。《考评操作规范》《分组划片考评巡查方案》《重点问题跟踪督办》《考评培训方案》……一系列规范、制度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考评程序更是分解成可量化、可回溯的四步骤,以分数为导向,层层推进、步步落实,切实兼顾效率和规范,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真正确保考评工作高效规范、考评流程科学透明、考评结果公平公正。

特别是针对那些反复回潮的城市管理老大难问题,市考评办还“量身打造”了一套重点督办机制。但凡是影响城市环境的突出问题,或是群众投诉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论是在岛内还是岛外,不论是在城区还是在农村,一旦被考评巡查发现,市考评办都会第一时间启动督办机制,并且要持续追踪到问题解决。2018年,市考评办共建立重点问题跟踪督办案件1129个,其中1055个已落实整改并反馈,另有74件因未整改到位或回潮被加重扣分。一个重点问题、一张通报、一路要督办到底——正是这种“钻劲”,让不少难题都迎刃而解。

在勤练“内功”的同时,市考评办还积极推动各项创新机制“走出去”。2018年12月,市考评办牵头组织了一场绿色施工现场观摩会,推广工地扬尘治理的创新做法。市区两级与城建相关的部门单位,以及相关的施工企业悉数参加, 721家单位、2000余名管理和技术人员参与交流,取得显著效果,为厦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注入了强劲动力。2018年以来,市考评办组织了十余次类似的观摩会,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切实推动考评工作从事后“挑刺”向事前监管的转变,将不少城市管理问题化解在了萌芽状态。

要素2

全力以赴扎根一线

助推城市管理难题迎刃而解

2018年6月5日,市考评办农村项目考评员来到翔安区新店镇,对村居展开市容考评。整整一天的时间,他们马不停蹄,一共走了6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尽管考评任务重、工作量大,但这些考评员没有一丝一毫的偷懒、懈怠。不论是偏僻的背街小巷,还是山路曲折的村庄,他们都一一用脚步丈量,用手中的智慧考评记录仪进行仔细记录。即便是细小的市容问题,都没能逃过他们的眼睛。当天,他们一共发现了49个村容村貌问题,全部一一通报到位,督促相关单位必须落实整改。不仅如此,他们此后还重走了现场,对照问题“回头看”,确认整改到位,方才放心下班。

在记者看来很艰苦的工作,很值得赞赏的责任心,这些考评员自己却不以为意。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早已是习以为常的事。市考评办共有52名考评员,每年都要在岛内外的各个角落来来回回巡查。以农村考评员为例,全市292个行政村、1100个自然村,他们每年不仅要把292个行政村全部走一遍,有的甚至还要去两三趟,共考评600趟次,1100个自然村也至少要巡查到800多个。每次考评,光是来回的路程就要花费好几个小时,考评员们经常是一大早就出发,直到夜幕低垂才返回。

更值得一提的,还有特邀考评团——这支由老党员、老专家、老干部组成的特别队伍。起早摸黑的扬尘考评、又苦又累的农村考评,甚至是需要爬到高处水塔的二次供水考评,特邀考评团的成员们一个都没落下。遇到哪些责任单位权属不明、责任单位推诿扯皮的难题,他们更是一马当先、以一当十,用老党员的坚持,充分利用老专家、老干部的“资源”优势,积极展开协调。

不论是市考评办的工作人员,还是特邀考评团的老党员们,日复一日、扎根一线的坚守,全因心中坚定的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市民群众服务,为厦门的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服务。而厦门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勇于担当、敢于突破、甘于奉献的队伍,一系列城市管理难题才能迎刃而解,才能对标国际一流不断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要素3

科技

创新驱动科技支撑

确保考评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26个项目、33套标准,落实到具体的考评工作中,就是2000多条扣分细则。若仅靠手工记分操作,不仅效率低,公平性也难以保证。自从市考评办创新建立“智慧考评”平台之后,情况就大为不同了。这个“科技+制度”的考评利器,不仅提升了考评的标准化程度,更是将风险防控、廉政制度融入考评全过程,成为确保考评工作公正性的科技支撑。

垃圾清扫不到位、门前杂物乱堆放……每一项城市管理问题,在信息化考评系统里都能找到对应的选项。考评过程中,考评人员只需对问题进行判定,选择对应的选项后,一键拍照、上传图片,系统便可自动进行扣分。此举有效破解了以往标准不一、操作随意的弊病,切实提升了考评的规范程度。除了实现量化的快捷评分操作,对人进行约束,也是智慧考评平台的一大特色功能。立足考评对象、考评项目等数据基础,如今,每一次考评,都实行网络抽签,考评人员现场随机抽取受检单位后,立即开启考评环节,有效杜绝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大大提高了考评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2018年,基于“智慧考评”平台实现问题自动通报以及整改对比的在线可视化——这一“独门秘诀”的使用,更是大大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能和水平。特别是考评数据接入数字城管平台后,考评人员在现场考评发现的问题,会同步发放至各责任单位,并上传到数字城管平台。相关问题整改后,责任单位也可以实时发送整改情况。而城管部门也可以在线检查整改情况,及时对拒不整改的单位或个人依法做出处理,确保立查立改、查改到位。数据的对接共享,打通了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壁垒,清除了监管的真空地带,形成了更加强大的管理合力。

六组数字看成效

扬尘防治

发现问题6211起,整改率92.6%

2018年7月的一天,扬尘考评组在集美区对两处在建工地展开考评。烈日炎炎,工地上没有什么遮蔽物,考评人员大汗淋漓,但他们还是仔细地检查着,果然发现了不少问题——防尘设备不合理、墙角有垃圾积存……考评人员不仅记下问题,还展开了现场评议,督促施工方立即整改。

不仅是这一次,每一次考评,他们都是这么较真。2018年以来,市考评办共抽查各类工地、码头、道路1767处,“回头看”复查考评点76个次,发出《扬尘防治考评通报》392期,发现的6211起问题已协调落实整改5751起,整改率达到92.6%。

眼里容不下尘埃,这是厦门扬尘防治考评工作的真实写照。不仅要细致巡查、认真挑刺,市考评办还加强了事前的引导和监管,2018年以来,共通过厦门日报等主流媒体开展专题宣传报道75次,被表扬或曝光的工地达80多个,相关考评结果也被纳入建设系统企业信用体系,切实提升了相关企业守法的自觉性。

二次供水监管

水质监测合格率高达97.78%

每逢重大节日、全市重大活动期间,对学校、医院、宾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的二次供水设施进行重点检查,这早已是厦门考评工作的常规动作。2018年以来,市考评办认真协调、指导各区抓好二次供水监管工作,仅2018年1月至11月,就组织市、区两级检查1658家次,抽检水样3156份,发放整改通知书35份,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底,全市“二次供水合格单位”总数达1266家,水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7.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除了日常的考评,市考评办还进一步完善升级“一户一档”管理措施,确保基本情况有据可查、考评工作细致全面,扫除了管理的盲区,2018年,全市新增102家二次供水设施单位,共完成建档2024家,大大提升了精细化管理水平。

“门前三包”落实

城区26个镇全覆盖

通报问题1736个

作为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创新机制之一,升级版“门前三包”制度的落实,对于厦门城市管理工作来说至关重要。因此,2018年,市考评办将“门前三包”作为最重要的专项考评项目之一,对城区26个镇实行了全覆盖的考评,共检查街道办90个次、抽查道路180多次,通报问题1736个,超额完成年初定下的考评任务。

通过这一专项考评工作,市考评办切实解决了不少疑难杂症。去年10月,针对槟榔东里101号对面停车场、黄厝社区居委会边侧停车场无人管理、市容较为脏乱等问题,考评人员以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为立足点,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单位,不仅解决了眼前的问题,还推动了长效管理机制的健全,成为“门前三包”推动城市管理水平升级的典型案例。

“两违”治理

开展4轮考评,确保违建应拆尽拆

2018年9月,市考评办接到群众投诉,称湖滨中路一物业管理方正在违建,严重影响小区居民的居住安全和正常生活。市考评办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实情况,并现场协调相关部门单位,督促落实问题解决。刚刚冒头的违建很快就被依法彻底拆除了。

快速回应群众呼声、深入现场调查核实、第一时间协调解决,这就是市考评办通过专项考评助推“两违”治理工作的诀窍。结合网格化巡查、智能化的跟踪督办,考评工作已然成为查违治违的一大利器,2018年以来,市考评办配合市治违办,将“两违”强制执行案件办结情况纳入考评,共对全市6个区的重点案件和强制执行案件开展了4轮考评,抽查执法案件达90起,确保案件执行到位,确保“两违”治理工作严格落实应拆尽拆。

群众投诉处理

全年收到重点投诉97件,办结率100%

2018年4月,某媒体刊发了一则群众举报,称集美大道一处人行道污水横流、长期无人处理。市考评办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现场勘查,不仅很快找到了举报人说的地点,还积极协调相关责任单位整改,短短一天时间,就把举报人说的这处老大难问题处理好了。

一摊污水,看起来是小事,一则地点含糊的举报,看起来并没有处理的可能,但市考评办都一一认真去做了。因为,这是来自群众的呼声。群众有所呼,考评办有所应。2018年以来,该办共接到群众直接举报97起,每一起都作为重点督办案件,指派专人立即着手处理,办结率100%,真正落实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推动整改落实

全年通报各类问题38184起

整改率达97.9%

以评促改,尤其要让那些存在管理权限交叉,“沦为”管理盲区的难题得到解决,这是考评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以来,市考评办共通报各类城市综合管理问题38184起,已落实整改37369起,整改率达97.9%,那些屡教不改的问题,更是被列入智慧考评系统,进行重点跟踪督办,整改率达93.4%。

湖里区金钟路浦口小区区间路口周边环境较为脏乱、翔安区火炬园围墙内外乱倒垃圾并焚烧、环岛路与马卢奇路交叉口地块无人管理……一个又一个类似的城市管理难题,在考评的协调推动下,不仅落实了整改措施,相关部门还联合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真正做到了既治标又治本。

链接

2018年1-4季度各区考评排名

展望

创新推动城市品质提升

引导市民参与城市管理

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使命,这依然是2019年城市综合管理考评工作的第一要务。市考评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新的一年里,他们将紧紧围绕市城市综合管理考评委员会、市城管执法局的工作部署,立足更高起点,以更坚定的决心,用更强的力度,全面推动考评工作的落实,更充分地发挥考评工作对于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精细化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作用。

新的一年刚刚开始,新的事业谋划早已准备就绪。接下来,市考评办将持续聚焦薄弱环节,着力抓好“门前三包”考评工作,推动责任落实,督促各区完善相关管理机制与平台建设。垃圾分类和占道整治工作也是2019年厦门城市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市考评办将通过相关的专项考评,切实提升垃圾分类检查覆盖率,推动厦门生活垃圾处理早日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将在岛内中心城区展开密集的流动摊贩专项考评,揪出乱象的同时,推动相关单位落实疏导责任,确保岛内早日实现禁摊,切实对标国际一流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区环境。

与此同时,市考评办还将依托“i厦门”平台,进一步完善智慧考评平台的功能,让更多热心城市管理的志愿者有序参与到考评工作中来,并通过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完善投诉反应机制,积极引导市民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真正形成共治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围。

1.《厦门城管 2018年厦门各区城管共同项目综合成绩公布 整改效率高达37.9%》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厦门城管 2018年厦门各区城管共同项目综合成绩公布 整改效率高达37.9%》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34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