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5)同学七十寿庆与校庆同日举行 报导:寿星、江枫”左右相认。毕竟半个世纪未见了,能否认出,实不敢说,所以定了地点,就差定暗号了。
28号,我失言,9点才到。在校门口又和朋友们拍照,急急忙忙进去,直奔“求真”。遇见班上女生,便说,我错了,不该告诉杨慧芳是“求实”。
此音未落,一语惊耳:“你们是哪班的?”不等我们回答:“我是杨慧芳”!
50年哪!当年的小姑娘,如今白首!她不识我,我不认她,、、、、、难怪她热泪盈眶!我们紧紧握手,我们紧紧相抱!
她说,我早来了,不认识人。听见有人说“求实”就问是哪个班的。
她说,我现在灌南,三天前就来到南京,等待今天。
她说,我跟儿子讲,这次你们自己解决困难,我一定要去南京,见见同学。
她说,我记得到范京华你家;我记得张胜珠你是运动员,跑步的。
她说、、、、、、不尽的知心话,不尽的思念!真可谓,两边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看到杨慧芳,多少双手伸向她,多少句可心的话送给她:“50年没见了,你好吗?”
貌不识,情难绝!毕竟曾在一间教室度过三年。
大家共愿,在母校的怀抱里,来个班级合影,和班主任合个影,我们以是南京一中的校友为傲!我们也以高二五自豪!
笑容灿烂!当然!有什么比现在的心情来得开心,来得珍爱呢!
我们相携来到庆生会场。只见红底黄字的“南京一中67届高二5班70寿庆联谊会”横幅高挂,一下就让气氛隆重起来,一下就让心情激动起来。
会场地方较窄,三桌一长条。但这不影响大家的欢声笑语,不影响同窗们的情谊传送。
唐金鑫的开场“三谢”,引起第一个鼓掌高峰:
感谢恩师来到我们身边。您对我们的教育,终身受益!
感谢办事的同学。出面的、无人知的,出谋划策的,实际联络的,都是一个心愿:一定办好这次聚会!
更要感谢上帝没有带走我们,感谢我们来到这里!是的,没有到场的每一位同学,哪来的聚会!没有对高二五的热爱,哪来的集体庆生!感谢啊!感谢,我的同窗!
一个接一个的发言,一首歌接一首歌的高唱,真情倾泻!互为感动!这场景不能不叫人掌声不断,不能不叫人齐声呐喊:“好”!没有六幺催拍,酒自频传;身在情中意欲醉,人生何处似友前!此友乃程军所说:学友、农友,更是经得起风浪考验的诤友!岁寒三友哦!
欢笑中,李志共朗诵起自己写的欢聚之感,赞了同窗以往的坚强,提出未来的目标:八十再聚!此言引起共鸣,向往的火苗燃燃成燎原之势,一片叫好!
舒德惠走上台,总以为他要长篇大论,谁知竟唱起来。真是情到酣时不由己。
我们女生其实也有很多歌想唱,一时记不起。便来了个《卖报歌》。起先还不好意思,可歌中意一经出口,哇,兴奋来了!快乐来了,童心来了!人人使劲地唱,个个笑开了花。拍手的,挥臂的,跺脚的,形似顽皮又少时,疑是梦境回童年!那感觉好亲好亲!
胡建邺及时抓住了这个画面,鹤首聊发少年狂,诸君莫笑可人怜的画面。他是我们班的摄影师,大师!在那咫尺的地方,将我们这次聚会全程录像,全面记下了这次七十岁集体庆生的丰富内涵!不愿放过一个镜头,总想把最好的场景献上。顾不上好酒好菜,只抓了把花生米填饥。
沈文鸿用他那浑厚的男中音,唱了三首歌,声声唱尽人生路,尤其是《我们这一辈》。
“我们这一辈,与共和国同年岁。上山练过腿,下乡练过背。酸甜苦辣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那悲怆深沉的旋律,唱的人不由低首沉默,心酸泪飞!我们的经历啊!
可是,历尽沧桑的人儿,最后喊出的却是“人生无悔”!
人生无悔!
我想,今天我们高二五班的聚会,或许正是表现了这句豪迈的有着宽广胸怀的“人生无悔”!
七十年来,我们从热情少年到嘻哈老人,我们有意志有胆量,承受住了艰难岁月给与的残酷与磨砺;我们有壮怀有能力,跟着时代的巨流向前;我们也有温情有品格,爱护理解身边的人群。
当刘嘉强提出在横幅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以作留念,当大家真挚热情地签上大名时,只觉热气上升,直冲胸间:这是我们友谊深厚的佐证!高二五班团圆的梦终得实现!
梦圆了,圆得如此轰轰烈烈!圆得如此情意绵绵!圆得使人难以遗忘!
我用泪,满眶热泪感动于高二五班的七十庆生!
我用掌声,响亮掌声庆贺高二五班的七十庆生!
我用祈祷,虔诚的祈祷祝愿高二五班的同窗们身体健康,幸福每一天!
只是,此梦圆了,新梦又起!大家一致“期盼再汇八十寿”!
哦,高二五班的同窗,与你们指指相扣!与你们珍重相约:平实轻松过每天,延年益寿享余年!
高二五班的同窗们哪,从此,回回梦境与君同,时时笑里八十逢!
梦圆梦又起,新的活力!新的希翼! “大上海酒店”门前合影 20171029晚杨惠芳巧遇初中同学

王文庆:昨天没有去学校,今天在超市偶遇,53年没有见过面,今天算是补偿,谢谢方块块,要不是你带着她去欧尚,我们也见不到!
范祖宁:今晚在欧尚超市老同学偶遇。是的,真是太巧了。是杨惠芳带我去的因为她住那边
南京的十月丹桂飘香,秋意渐浓。随着南京一中110周年校庆暨高二(5)同窗七十寿庆的即将来临,前段时间浓云密布、淫雨霏霏,给一年最好的季节平添几分萧杀的恼人天气,也终于在最近结束。
今日阳光灿烂,秋高气爽。上午九点半钟,高二(5)班的同学陆续来到一中校园的“求实”碑前集体留影,而后自由参加校庆,再于十一点半钟到位于健康路的大上海酒店聚餐。
由于不想放弃每周一次我所钟爱的声乐课,本人没参加一中校庆,而是课后直奔同窗聚餐的所在地。不瞒您说,校庆在我心中的真实地位其实一直是淡淡的,几十年来只是五年前参加过一次。还记得那次的登记接待,分成普通校友和杰出校友二个摊子,这种等级制度多少有些令我们这些基层校友扫兴。在漫漫110年的一中校史长河中,我和许多普通校友一样,只是一粒躺在河床最底层、最不惹人注意的沙子,况且我们当年也未能正常读完高中,就被赶到了农村。我询问了去参加校庆的同学,了解到这次校庆将校友群体的层次分得更细。
回想当年,觉得无忧无虑的初中校园生活还是挺丰富多彩,挺值得回忆的。那一张张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笑脸,那一汪汪纯真无邪的师生同学关系,那学得轻松、耍得愉快的校园生活,仍能掩盖当时物质的极端贫乏和生活之艰辛,谱出一曲相当动人的青春之歌。
到了高中不但陷入寒窗苦读,更有那左的恶魔登峰造极地窜出,无情地肆虐着一中校园。什么“一颗红心,二种准备”,什么“教育改革”,什么“有成份论,但不唯成份论”等,让班上许多出身不咋样的人战战兢兢。高考未临,不祥已笼罩心头,内心不战已自怯。
能进一中的学子,基本都是青年学生中的骄子,可大多数人当时连入个小小的团,竟然都比登天还难,太不正常了。随着荒诞的一步步延伸,不人道的阶级路线最后发展到残酷无情的“战地整军”。学生斗学生、学生斗老师,造反派你方唱罢我登场等文革的俗套,最后在一中几乎无一幸免地上演。
回忆高中的校园生活,苦涩大于温馨,更有许多难于挥去的噩梦。不想再多说了。但我也深深体谅母校110年来育人之艰辛,及漫漫成长之路的不易。为有这样一座百年母校,一座省级示范名校而骄傲。
高二集体,完全应验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古话。聚会前期,有人在本站上发起寻找杨惠芳的倡议。我依稀记得她住在程善坊口,就打联系问询也住在那附近的表妹。表妹说认识杨一家,和她妹妹还是初中同学,平时有联系联系。寻找的线,没想到仅举手之劳就牵上了。手机通后我报上大名,杨同学说不知道我是谁。自己进一步强调是高中同班同学,她还是想不起来。被漠视、被遗望虽有些令我失落,但很快就被寻芳有果的巨大喜悦所淹没。在班级本站群上报喜后,引起一片欢腾。
集体庆生,重阳节。我们这些同窗与普通意义上的同窗是不一样的,因为对许多同学来说,决不仅是寒窗三年之缘。在座不少人从幼儿园开始,一直伴到小学、中学;伴到插队、伴到同一个单位,伴了一生啊!弥足珍贵,所以要格外爱惜。”
李志共同学当场赋诗并朗诵:
《欢聚七十》
七十华诞齐聚首,
千言万语涌心头。
同学少年风华茂,
十年蹉跎壮心留。
崇文求真善学习,
一中基因血脉流。
浮沉顺逆泰然处,
各自领域显身手。
弹指一挥五十载,
健康快乐唯追求。
本站旅游常相伴,
期盼再汇八十寿。
聚会结束,胡建邺同学为我们三十一位高二七十寿庆辰联谊会”。
尽管此次聚会是AA制,但是还是有人奉献爱心。章康生提供了白酒“天之蓝”和葡萄酒,范京华则提供了饮料。胡建邺则自始至终为大家进行高水平、高质量的摄影摄像,非常麻烦和辛苦。
聚餐开始。唐金鑫首先致祝酒辞。他说了三个感谢,感谢赵老师的光临,感谢牵头人的热心操办,感谢大家的出席。活动牵头人范京华也表扬了为本次活动做实事的一些同志。如戴巧玲
我班的歌手沈文鸿随即高歌了《蹉跎岁月》的主题歌--------“一支难忘的歌”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接着在饭店外的台阶上,进行大团圆的合影留念。
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虽然说,七十岁已经不算稀奇,但是,七十岁,这毕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啊。
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就是:只要遵守了大的框架,我们就能自由翱翔。
七十岁了,我们要更加珍惜家人。七十岁了,我们要更加珍惜时光。我得出的人生感悟,用一中校友孟非的话来说就是:让自己快乐,对社会有用。
再过18年,就是2035年。十九大确定的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要实现。让我们要好好过,好好活,待到春风传佳讯,重摆美酒再相会。 今晚的音乐会十分精彩,想当年黄光荣(好像是六班弹琵琶的)指挥的校乐队,真是不可同日而语。指挥有两个老外,弹《黄河》的也不是黄皮肤。 这小丫头拉《辛德勒名单》主题曲很好,只是音响不行,乐队喧宾夺主。 20171029发现我的手机里有一组摄影师的特写,胡建业在辛苦地为同学们服务的间隙,留下了率真可爱的表情,加上郑仁俊的默契配合,更是微妙微肖。作个表情包怎样的?_东向 这张易中天像我。再说一遍是他像我。_建邺 @qhsd  太好了,这就是满腹诗文艺术的胡建业!寿补磋砣!_京华 @qhsd  好好作哎!很有特色!_京华 寿补有艺术大师的范_文鸿 @qhsd  高手在民间![强][强][强]_肄欣 高手就在67届高二五。[强]_荣凯 @qhsd 哈哈,谢谢,谢谢。收藏了。给别人拍了无数照片,自已像这样有声有色照片还真没有。一言以蔽之:活脱脱一个嫉恶如仇的穷酸文人。 崇文以致远 求真而创新
---------参加南京一中110周年校庆活动侧记
今天,10月28日上午南京一中10点---11点举行了规模宏大充实、节目丰富多彩的校庆110周年的庆祝大会。
校长尤小平很有志气。他要开展崇文项目,引入高校导师制,来回答“钱学森之问”。我佩服他,因为我注意到:南京一中的男排2017年刚刚获得全国中小学生排球比赛的亚军。
我们祝愿南京一中在教学改革中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和成绩。
我们衷心祝愿母校越办越好,越办越兴旺。
后来我听说,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孟非也来了,他也是一中的校友。他曾经在一中读过三年初中。他文科很好,理科较差。而当年一中的教师激励他学好文科,又包容了他理科的不足。他感谢母校的教师。
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不要企图让一二十岁的人,一下子完全懂得三四十岁的人才真正懂得的东西。教育不要太着急。李泽椿院士
这个青山也可以看作是风华正茂、同学少年之时的初心,是几十年同窗、朋友和农友的友情,是孜孜不倦地报效祖国和追求真理的赤子之心。
时光如流水,东去不复回。这次我们在抓的时机-----校庆110周年很好。这次集体庆生活动,对过去是一个好的总结,树立了一个亮丽的继往开来的里程碑,也为我们班今后的友谊和交往开辟了很好的前景。 2017.11.04.

1.《南京一中老三届 南京一中110校庆中的老三届高二五》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南京一中老三届 南京一中110校庆中的老三届高二五》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89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