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渔梁:沙洲名,在鹿门山的沔水中。喧:喧哗声。忽到庞公栖隐处:“忽”时间短暂,这里是指不知不觉。“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栖隐处”,隐居安身的地方。幽人:隐者,这是指诗人自己。
: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
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乃是他在隐居鹿门山后的一篇杰作。孟浩然本来家居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处于汉江西岸,名为“南园”。而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汉末名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乃携家眷隐居鹿门山,采药为生。从此这鹿门山便成了隐居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住在南园家里,四十岁始游京师,深得张九龄与王维爱重。王维尝邀入内署,适逢玄宗驾到,便令浩然诵诗。当听至“不才明主弃”之句时,玄宗不悦,遂放还。孟浩然在长安失意而归。接着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亦追步先贤庞德公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过上隐居生活。其诗作《夜归鹿门歌》正是他隐居生活的生动写照。其题虽有纪实之意,但主旨却在意表歌咏归隐志趣之情,非常值得细加欣赏的。这是一首七言古诗,直以白描手法勾划出回归路遇,借以抒发自己的隐居之情。头两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从岘山南园渡江往鹿门,途经沔水口,可以望见鱼梁渡头。此刻耳听山寺传来黄昏时分的钟响,眼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情景,彼此呼应。直将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首先点出,并紧相对照,由衷显示出山寺的僻静和尘世的喧闹,以此唤起联想。诗人潇洒超脱的归隐襟怀,依稀可见。第三、四句继续对比着写。说世人都忙着回家,而自己却是离家出走,直奔鹿门。从对比中可以看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归宿,两样完全不同的心情。字句中自然流露出自己志趣,颇有超然脱俗、恬然自得之感。第五、六句是写夜晚登山。在鹿门山路上,只见夜色中的树木在月光映照下,烟雾缭绕,朦朦胧胧,真是美妙至极。如此一路前行,仿佛于梦幻中很快就到了归宿之地。这里原是庞德公隐居的地方!诗人似乎恍然有悟,觉得这里才真正是一个清幽高雅的存身之地。尤其是“月照开烟树”中的一个“开”字,更是用得相当的绝妙。佛家在智慧点化上有个用语叫“开光”,人们日常生活中入夜照明一般叫“开灯”,而月光对夜间树木这么照着,岂不也正像“开光”或者“开灯”一样?!这段山行中的感受,既有“开慧怡神”的欣慰,又有“借灯开路”的喜悦,同时更有朦胧中“开心于隐”的惬意。其微妙而复杂的体验感受,尽以形象与洗练之笔把隐逸的情趣和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两句是写庞公栖隐处的生活境况。道是岩洞对着松林小路,尽管相当幽静,但毕竟不无寂寞。“幽人”,既指庞德公,却也是自况。他躬身仿效了庞德公“采药不归”的道路选择与归宿,在与尘世隔绝的日子里,惟山林是伴,自来自去,过的是一种清闲、安逸却也不无孤单的生活。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诗的全篇以谈心的语调,流畅的结构,干练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深切感受,生动地托现出超然脱俗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清新洒脱,十分自然,从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孟浩然的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其抒情之作,如《岁暮归南山》、 《早寒江上有怀》、 《与诸子登岘山》、《晚泊浔阳望庐山》、《万山潭作》等篇,往往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蕴藉深微,挹之不尽。严羽以禅喻诗,谓浩然之诗"一味妙悟而已" 盛唐田园山水诗,在继承陶、谢的基础上,有着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诗派。其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辈最长,开风气之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然而这在孟诗中毕竟不多见,不能代表其风格的主要方面。总的说来,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苏轼说他"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陈师道《后山诗话》引),是颇为中肯的。  孟襄阳虽为唐山水诗之始创者,然其成就却居王维下,何也?一 因其才气不殆,二因其诗意常未若王维高远。孟浩然一生不仕,心有不 甘,此情多发之于诗,令其诗每有寒俭处。而王摩诘一生出仕入仕,几 经周折,于世情之变体味颇深,此情发之于诗,则往往意趣清远,无迹可寻。  虽则,孟诗亦自有其过人处。其诗之淡远处,既上继陶潜余绪,又 不减王维。如"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 舟"等句,真可谓"清空自在,淡然有余",不愧山水诗中之佳制也。  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218首,其书已佚。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较王本多45首,其中窜入有别人的作品。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如有异议或侵权,请提示我们及时删除。

1.《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 夜归鹿门山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 夜归鹿门山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92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