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卫
去年,朋友小孩参加中考。学生平时成绩不错,考后,自己估分时,终因作文题目没有标准答案(也不可能有),故只敢保守估计得分。在填报志愿时,为稳妥起见,只能退而求其次,不敢填报孩子理想中的学校。因为,按目前当地中考的录取方式,第一志愿落选后,学生很可能仅因1分之差,就连其他公办的一级一等学校都与之无缘,最后不得不被调剂到自己不理想的学校。
然而,志愿提交一周后,公布分数时,家长才知道孩子实际考分为568分。让家长、学生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几场学校的推介会下来,家长、学生们还是不知所措。报是不报,煞费心思。直到实际分数下来,尘埃落定之时,家长、学生才欢呼的欢呼,叹息的叹息。欢呼的是估分"准确",志愿填报大胆,获得意外惊喜的家庭(此等家庭估计不多);叹息的是估分不够"精确",相差几分,报低或报高了志愿,担心被自己不满意的学校录走的家庭(此等家庭比比皆是)。当然也有坐怀不乱的,虽数量不多,倒还是有的,这部分家庭的学生不是学霸,便是"潜力"类学生。
教书多年,不知从何时起,小小少年除了完成十余门功课的学习任务外,竟然还得掌握全学科的"估分"技能。但在今天看来,此技能确实很重要,其重要性甚至远高于语数外的学习成绩。因为,本来本地为数不多的公办一级一等学校间录取分数线也就只相差2-5分。600分的总成绩,个位数的估分误差,对于一个15岁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们来说,是很难把握得住的。所以,考得好真的不敌"估"的准。然而,如果说考得好是学生的本分的话,那么,"估"得准就难为孩子们了!
我从教35年,自己的孩子和学生中考都是如此这般。可就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全国统一的高考,是先让学生们知道自己的考分和各分数段考生的数量后,才让家长、学生们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再来做出自己的选择。而在有的城市,中考为何就非得让家长、学生们先交出志愿,才通知学生实际分数,让家长、学生们在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的情况下去做出决策呢?同样是选拔性考试,同样是择优录取,"知分报志愿"甚至是"知分数段报志愿",怎么全国统一的高考使得,在有的地方,中考就使不得?究竟实施了多年的"估分报志愿"于学生,于教育,于公平有几多好处?或因自身愚钝,至今也不得而知。当然也无人向家长,向社会讲清楚这个道理。
时至如今,朋友孩子面临陈年问题而求教于我。自称教育工作者的我,不得不再次冥思苦想,编出些说法来应付朋友了事。否则,就经不起朋友对自己枉为"教育工作者"的冷嘲热讽了!
然思来想去,"估分报志愿"除了有利于让各类学校将成绩好,但估分"差",胆子"小"的优秀学生懵入自己的学校(或许学校也是好意),以备来日为学校高考"争光"之外,再想不出其他有利于学生教育与成长之益处了!
或许有关部门是考虑到"估分报志愿"有利于解决高中各学校生源均衡问题即:让估分低但实际考分高的学生不敢高报志愿而落入次一级学校;让估分高而实考分低的学生志愿报高也同样自然就落入次一级学校,甚至被调剂到自己根本不愿去的学校。殊不知,多少年来,政府强调的教育均衡是指城乡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学校软硬件的建设,目的是为城乡学生都能享有公平教育机会的,均衡本是为学生服务的,怎么会变成了学生为教育均衡去牺牲自己的理想,放弃自己选择学校的权利呢?
如此填报志愿,从学校的角度看,各类学校都拥有了高分的学生,生源倒是均衡了。但是,就学生而言,其结果却是从根本上损害了作为受教育者的最根本的利益,最起码的是学生和家长们的知情权受到了无端的剥夺。进而使广大家长和学生丧失了明明白白选择学校的、本应该享有的受教育者之选择权。"估分报志愿"的录取方式沦为了学校争夺生源的工具,同时也成了众多优秀学生和家庭的噩梦!
"估分报志愿"的录取方式让学生丧失了自己把握自己命运的机会与权利。不知道有关部门是否站在家长和孩子们的角度考虑过这一问题?如果自己的孩子面临中考时,你将如何面对填报志愿的这一难题?
又细想,全国高考统一的"知分报志愿"甚至是"知分数段报志愿"的好处,倒是有了些不一定全面的认识。
好处之一,"知分报志愿"甚至是"知分数段报志愿",至少能保证考生知情权得到享有。当然,或许有人会说,分数通知单都已发到考生本人了,怎么还不知情?要知道,知情权不仅包含知道什么,还包含何时知道,后者往往比前者更为重要。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
好处之二,"知分报志愿"甚至是"知分数段报志愿",也可以让每一个考生都知己知彼,有利于考生找准自己位置,合理填报适合自己的学校,最大限度减少考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
好处之三,"知分报志愿"甚至是"知分数段报志愿",还有利于考分接近的考生相对集中,便于学校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最重要的教育原则,进而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们提供适合的教育。也可以避免因同一班级内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教师教学顾此失彼的情况发生。
好处之四,"知分报志愿"甚至是"知分数段报志愿",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勤奋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进入自己满意的学校,杜绝学生投机取巧,碰运气的侥幸心理。
最为要紧的则是,"知分报志愿"甚至是"知分数段报志愿",能充分体现择优录取,分数优先的公平公正原则。就像高考一样,将考试情况公诸于世,将考试录取工作置于阳光之下,从而彻底铲除招生考试工作中可能存在的腐败土壤。
如此看来,高考的"知分报志愿"甚至是"知分数段报志愿",自有其道理。因为,高考的录取方式涉及千家万户,必定是通过教育部专家们深思熟虑和反复论证的。
记得以前的高考志愿也曾有过估分填报的时期,当然也曾带来过诸多问题。但近些年来,随着高考录取工作的改革与完善,已不再沿用过去估分报志愿的方式了。中考与高考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是否可以相互借鉴借鉴呢?
中考改革,不妨也听听家长、学生和老师们的意见,看看能否借鉴一下高考改革的成功经验,向教育部的高考改革学习学习,让家长和学生们都能共享些招考制度改革的成果。让勤奋学习,成绩优异的学子们学有所得,不再因与择优录取毫无关系的"估分"能力不足而自责;也让几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往接送孩子上下学,为孩子们学习生活日夜操劳的家长们不再为自己无能为力的"估分"而自责!
如果说教育的其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的话,那么招生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去选拔人才。我以为,后者比前者更为要紧。因为,以什么样的内容培养人才,以什麽样的方式选拔人才直接关系到人才本身的质量,也牵连着千家万户万千学子之心。刚刚结束的党的"19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再次重申了教育公平的要求,为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招生制度改革在整个教育改革的系统工程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地位。择优录取,公平公正是中高考录取的本质要求,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标准录取学生、选拔人才对端正学校办学思想,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取到的是不可低估的导向作用。没有一个公平健康的录取制度,就算莘莘学子们九年寒窗取得了再好的学业成绩,到头来,也只能将自己的未来交给命运去捉弄。相信相关部门的领导们定会三思!
好在,近几年来,全国诸如山西省、合肥市、哈尔滨市、乌鲁木齐市、包头市、烟台市、厦门市等都摒弃了"估分报志愿",而纷纷采用"知分报志愿"的录取方式。
就连首都北京市,也于去年就在全市实行了"知分报志愿"的录取方式,且深受考生家长们欢迎。这是否让当地的家长与孩子们也看到了一丝丝曙光?

1.《估分报志愿 中考的“估分报志愿”该休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估分报志愿 中考的“估分报志愿”该休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94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