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熬夜看书时究竟在想什么(一)


那时自己正坐在椅子里,左手拿着书签,右手拿着手机,看一眼书瞄一眼屏幕,扭头看屏幕的时候就把拿着书签的手移过去,随时做好暂停阅读的准备。
故事的主角还是大庭叶藏,从水中被救起送去疗养,中间的故事并没有什么吸引我的,而在最后的结局叶藏与真野登上疗养院的后山,虽然被阴霾阻隔没能看到富士山,却看到了断崖下渺小的江之岛。他们站在断崖边,"然后,不,仅仅是这样。"
后面的几篇故事中频繁的出现名为太宰治的角色,不知是不是作者把自己投映在作品中。但作为另一个姓名不同的投映来说,"仅仅是这样"在更长远的未来中,成为了一句众人皆知的谎言。
除去这点,我很难把故事复述讲给第三人听,故事梗概记不住,人物记不住,年份也理解的不太对,故事背景更不了解,另一位读过以后有类似感觉的作者则是米兰昆德拉。
我自己觉得他们的书很适合熬夜来看,熬夜与阅读都是没有目的的,伴随着时间与故事同时进行,似乎身处在一种精密的机械架构中,两者的速度都会相互呼应,随时改变,同时自己的心理与生理状态,环绕外界的人事物也都会改变这两者的速度。两种速度有时并驾齐驱,有时翻腾追逐,又相互纠缠变成一条莫比乌斯带,在一个并不大的范围内扩展出无限的时空,思维在其中可以追赶明天的自己,也可以等待昨天的自己,从人物、情节、环境的设计与排布中逃逸出来,用此世、彼世以及更入禅的方式来阅读故事。
这时候究竟在想什么呢,我设想过像作者一样来思考,不,我不能说"让我来像谁一样思考",只能设想自己所认知的他们来思考,也必须选择两个虚拟的人物来代问问题。那么,这边的角色就叫叶藏吧,很具有代表性,另一边叫什么呢,作品中的人物名字不记得几个了,只有曾经读过那几本书的印象。
拿出来,拿出来,叶藏说道。
我把书翻了出来,我还记得放在什么位置,封面已经有了一点泛黑,一定是曾经翻过很多次,一口气看完的书会变型,频繁拿起放下的书封面会变脏,我是这么认为的。随便翻了几页放在一边,找到一个名字,就叫托马斯吧。
两本书的一切要素都不一样,但为什么会带给我相似的阅读感觉呢。叶藏总是坐在酒馆里,在一个不大的空间内,几个角色融合为一个,他有才华,又似乎只是自认为如此,有时还真觉得他有两把刷子,但舞台周围的地面逐渐升高以后,发现身边到处都是这样的角色,他们开始走动,空间顿时车水马龙,在体会了怕跟丢的担忧之情后,叶藏又坐在酒馆之中。他带的钞票不多不少,与每个酒馆维持恰好的陌生感,不知道与环绕在身边的陪酒女们谈了什么,但他似乎总会在她们之中找到一个能在三天后一起乘船的,或者一个笑容甜美,能随时与他远行的女子,忽然画面暗淡,叶藏说,另一本书呢,快翻翻看。
托马斯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又在那,二十世纪的欧洲读起来只像是机械的,摆脱了女巫、骑士、异教徒,也没有电子、朋克、足球流氓,暂时沉浸在自己对别人眼中的自己,意识形态与更大胆的意识形态,我所存在的世界上的我与世界上存在的我所处的世界诸如此类根本就没法理解只能蹩脚描述的矛盾之中。
你又怎么知道你描述的不对呢,托马斯说,你描述的时候要么轻快自若,要么深思熟虑,但总归是说了,然后又担心他们不对。
是这样的。
所以我反复的出现,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在那,托马斯说,你现在看看我在哪?
房间的摆设很想是一间卧室,但托马斯的样子的确不太想描述出来。
我只是想告诉你,托马斯说,角色,在文字里,我的衬衫,圆高帽,这些都很容易被人忽略,但是一丝不挂的时候却一言胜过许多。
对对对,他们就等这个呢,叶藏插话道。
再加上几句描写,你现在觉得怎么样,托马斯把床上的杯子掀起来,露出另一个角色。
我觉得这样很……
另一个角色,这个描述很好,这不是情色,不是反禁欲,不是美,不是丑,是什么?是什么?托马斯问。
是……
是与其他角色发生互动,又违背了私密性,姑且先这么表述吧。角色总是全方位的展示在读者面前,而读者之间却填满了迷雾,爱好的口味、喜欢的音乐、在意的人、以及某个契机之下所展示的另一个自己,这些隐秘的东西构成了更完美但不合格的角色。
你是不是在想,我就是因为这样才选择带着另一名角色沉入水底,就是因为这样才想着逃离,叶藏说,有了终点或转折点,那些私密的东西就不那么吸引人了。
而我却要说,你看这名角色,刚刚还在对着广场上受伤的鸽子哭泣,转眼就做下伤害百万人的决定,而那名角色,昨天下午茶时还在说今生不会爱上任何人,现在就躺在这里,托马斯拍拍身边的人,你不知道却又知道。
每个角色都不相同,都有隐秘的一面,知道这一点再看过去,又似乎都相同了。
这只是你想的,又不是我们想的,也不是作者想的。叶藏和托马斯逐渐模糊。
无法像其他角色一样思考,但是可以去模仿。
角色们也在模仿。
角色们在模仿人,人们也在模仿角色。
模仿对话,模仿独白;
模仿经过,模仿结果;
模仿悲剧,模仿喜剧;
模仿爱,模仿恨。
甚至生,甚至死。
人人都去模仿,人人都成为角色。
在没有叶藏也没有托马斯之前有什么,我想是孤独。
在开始模仿的之前有什么,只有孤独。
真正的美也会暂时委身于每一名模仿者,像太阳驱散寒冷一样驱散孤独,然后又移向别处。
要不要为了不承受孤独而成为一个角色,面对需要模仿什么来相待的人和事物,角色们很少会如此慎重。

1.《熬夜看书 当熬夜看书时究竟在想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熬夜看书 当熬夜看书时究竟在想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95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