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美国投资领域的经典著作,首次出版于1940年。作者杰西·利弗莫尔是一位华尔街传奇人物,1877出生于美国麻州,15岁入市炒股,白手起家,以投机交易为生,几经浮沉,在1914年破产,但在1929年52岁时他又赚到了1亿美金。
和利弗莫尔有关的三部著名书籍,分别是《股票大作手回忆录》、《杰西·利弗莫尔:投机之王》,还有这本《股票大作手操盘术》。前两本是写利弗莫尔的,本书则是利弗莫尔晚年亲笔所写。虽然是几十年前的股票交易心得、经验和技术要领,但放到今天,对很多证券投资者来说,仍然有很多值得借鉴以及感同身受的地方,这也是本书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作者在书中的开篇就提到:投机,天下最彻头彻尾充满魔力的游戏。但是,这个游戏愚蠢的人不能玩,懒得动脑子的人不能玩,心理不健全的人不能玩,企图一夜暴富的冒险家不能玩。这些人如果贸然卷入,到死终究是一贫如洗 。
作者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在做投机交易,所以对投机本身有较为深刻的认知。根据自己对股市的洞悉,自己总结出一些特有的经验和投机交易原则,遵循交易原则坚决的执行,在当年获得不菲的收益。
作者总结道:追逐小规模的日内短线波动是不会有真正的利润的,只要你瞪大眼睛,就能看到预告重大运动即将到来的价格形态正在形成。投入投机生意的人在每一次冒险过程中,也只应投入金额有限的一份资本,盼着从市场上既快又容易地挣钱是不切实际的。在投机生意中,或者说在证券和商品市场的投资事业中,从来没有什么全新的东西出现——万变不离其宗。
不可否认,杰西·利弗莫尔获得过巨大的成功,然而在投机市场中也多次破产,最终也是破产而告终,这位华尔街传奇交易奇才最后选择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所以有时我在想,难道这就是投机交易者不可避免的宿命?每次投机操作,成功还是失败,从概率上看,类似于抛硬币。除非在某次获得巨大成功后急流勇退,否则在这种投机交易成败的轮回之下,最终的失败不可避免的会到来。然而人性的弱点使然,贪婪和恐惧永远伴随着投机交易者,道理知道,却无法做到,总以为自己不会成为那个失败者。
圣经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对于投机交易,我也曾有过很多的困惑,是不是不应该有投机交易。后来看了很多的书,获得两个观点,分享一下。1、投机交易对证券市场也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市场没有投机交易者,那么市场就会非常的不活跃,资本的流动性就会很差,大家手中的股票就无法很快的交易兑现。从这种角度来说具有积极的作用,正因为有众多的投机交易者,所以才能够让投资者获得足够的流动性。2、投机交易,更多的是做对手盘,赚对手盘的钱,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种零和博弈的游戏。基本上赢家是极少数,输家是绝大多数。股票的价格短期交易不由其价值决定,而由参与市场的人们的买卖行为决定。这种买卖交易,多数人都难以逃脱人性的弱点,顺着人性操作,如追涨杀跌,贪婪与恐惧如影随形。所以你只要反人性操作就可获得成功。即他人贪婪时你恐惧,他人恐惧时你贪婪。
所以,在股市你想赚谁的钱?决定了你应该如何操作:1、赚企业发展、社会发展增值的钱:选择有成长价值的企业和行业,当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入,并持有;在股价远高于内在价值时,或者未来增长乏力时,卖出。将盈利作为对企业和社会发展提供所需资金作为回报奖赏。典型的价值投资属于此类情况。2、赚他人的钱:克服人性弱点,逆着人性操作。将赚他人的钱,作为自己对克服人性弱点的奖赏。大部分投机者都是频繁交易,希望通过低买高卖吃差价获得盈利。也许真的可以找到股价运动规律,而通过投机获利。但我想即使有这种规律的存在,这规律也是不稳定的,因为价格完全取决于参与买卖双方的行为综合结果。
最后引用巴老爷子的一句话:在股市里做波段的是神做的事,不是人做的事——巴菲特。

1.《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96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