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关系,去年在贵州大方主持彝族城市风貌改造项目,得以有机会深入了解水西彝族古建筑。在这以前,本人对水西彝族的了解仅限于彝族歌手奥杰阿格唱的«水西谣»,并对歌词"太阳是月亮的歌,月亮是太阳的梦"印象深刻。水西彝族在贵州鸭池河以西,即贵州毕节大部分区域和六盘水区域;贵州大方县隶属毕节市,是贵州彝族元明两代贵州宣慰府和水西彝族"慕俄格"所在地,"慕俄格"是彝语,意思是"古老的王城";了解水西彝族古建筑,绕不开贵州彝族的历史制度和民族文化。水西彝族由一个种姓君长世袭,实行奴隶制而稳定发展了一千四百多年,这在各民族发展史上是很少见的。贵州彝族在历史上经历了三大制度变迁:①从汉唐到元代的“羁縻制度”,②元代实行的“土流参治”即土官制度。③明中后期到清代的“改土归流”制度。清中以后至民国,资本主义入侵,宗教传播,商品输入,使贵州彝族经历了比“改土归流”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和社会开放。



如果要理解水西彝族建筑,包括彝族服饰,一定要对彝族崇拜有了解,贵州彝族崇拜大致可划分四大类:①自然崇拜。对山,岩石,土地,水,火,树木植物,太阳,月亮等的崇拜。自然崇拜反映了彝族先民浓厚的“天人合一”理念。②图腾崇拜。贵州彝族总体上崇拜龙虎,龙代表彝族史诗《勒俄特依》歌颂全民族的英雄神王吱嘎阿鲁。虎代表彝族史诗《梅蕙》中的造物主,创造万物的本源。还有就是反映彝族的“君臣师”观念的鹤,杜鹃和鹰,鹤代表彝族的“君长”,杜鹃鸟代表“大臣”,大家要特别注意彝族的鹰,鹰代表彝族的“毕摩”,"毕摩"在彝族中身份类似巫师,老师,会书画经书记事,传道授业解惑之类,主持婚丧嫁娶和各种祭祀活动,水西彝族普通百姓都不识字,彝族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毕摩书写和口授而流传下来的。接下来就是③祖先崇拜和④神灵崇拜。
在古代,彝族君长建九重宫殿而居,土目建七重堂,一般官史建五重堂,百姓居三重堂。鉴于彝族历代君长或土司受中央政府任命的基本事实,君长或土司的建筑等级不会超越中央皇宫,所以我推测(当然也仅仅是推测,并没有发现文献或实物佐证),在彝族古建中代表建筑最高等级的庑殿顶不会在彝族古建中出现,彝族古代官式公共建筑或宗教建筑中建筑形制的最高级别应为重檐翅角歇山顶。其次为重檐歇山顶。歇山顶民居多为悬山顶或硬山顶,自“改土归流”的进入,大量汉族及其他民族涌入,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彝族建筑的兼收并蓄,彝族建筑呈现了多民族融合发展的迹象。




理解彝族古建筑,还要了解一个彝族符号,那就是彝族"太阳历",彝族有自己独特的宇宙天文法,彝族的历法是“十月太阳历”,十月初一即是大年初一。“十月太阳历”是建筑装饰或建筑雕塑的重要内容。另外,
彝族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对彝族建筑文化影响巨大,它们基本确定了彝族建筑装饰体系和主体风格。
彝族建筑中的建筑构件圆挑与羊蹄结合,是彝族建筑受力构件中很有特色的部分,它与汉文化圈中的“斗拱”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彝族建筑装饰构件“牛角拱”,具有浓厚的民族装饰特点,在“牛角拱”的概念下,可以发展符合彝族审美特点的“羊角拱”或其他装饰构件。我在这次风貌改造中就设计了"羊角装饰构件",类似垂柱或是"瓜柱",实践效果还算好。
彝族民居屋背中正的“宝顶”有反映了彝族历法和自然图腾崇拜,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
彝族民居硬山或悬山上的手绘图案或浮雕图案,反映了本民族的图腾崇拜,具有自身特点。
彝族建筑的石柱础反映了彝族“天圆地方”,“地要包住天“的概念根深蒂固,这种执着的做法在汉文化圈中不多见。石柱础的纹饰图案也具有彝民族的鲜明特点,反映了彝族的宇宙观和自然崇拜。
彝族古建中的彩绘(红、黄、黑),各类装饰图案,瓦当,滴水,屋脊翅角,鸠尾,悬鱼等装饰构件均反映了彝民族的自然图腾崇拜和文化审美取向,因而具有自身特点。
彝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从建筑装饰角度而言,“彝文书法”和“毕摩画”亦可成为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所述,水西彝族的建筑装饰内容严肃或是执着的反映了水西彝族的民族信仰和精神秩序,它和汉民族建筑装饰所表达的趋利避祸,吉祥寓意或是"文本表达"有本质区别。 下图是本人在彝族风貌改造中绘制的草图,展现了我们关注的建筑细节和装饰内容。 下图是我在贵州黔西某地画的速写。彝族的服饰纹理也可以看出彝族先民的自然崇拜。 我根据老照片整理的彝族的土掌房,彝族民居的一种,这类民居我在水西彝族区域没有发现有实例。 下边是彝族风貌改造的施工照片,可以看到彝族建筑装饰构件,因为工期紧张,构件做得比较粗糙,上漆做色后局部还要彩绘。 随着我对水西彝族了解的深入,我发觉水西彝族在民族生存发展上很有战略智慧,他们总能及时把握历史机遇,很少与中央集权发生硬碰撞,从水西彝族先民协助诸葛亮打孟获到奢香夫人送学生到中央学习,修驿道搞改革开放,都说明了水西彝族具有战略眼光;汉人用"夜郎自大"来形容水西彝族,这可能是汉族书呆子文人犯下的历史错误。但它也恰恰反证了汉民族对待少数民族一贯的自大心态和自以为是。

1.《水西彝族 水西彝族古建浅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水西彝族 水西彝族古建浅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99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