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灯之光(一册) 第一课 佛教的定义1 佛教不等于哲学 2 佛教不等于科学 3 佛教不等于宗教 4 佛教不等于唯物主义 5 佛教不等于唯物主义6佛教=佛学 7佛教=教+证 8佛教=智(空性)+悲(大悲心)
第二课 佛教的物种起源 1生物学(达尔文观点):海洋动物___爬行动物___大陆动物___袁化人类2神经学家(观点):意识是大脑的产物 佛教观点___物种的起源是1显宗是(无始无终) 2 密宗(如来藏)
第三课 佛教的世界观1微观科学___(一)早期的元子论 ( 二) 量子力学___波尔(包括海德堡)的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粒子。2宏观天文学___银河系,太阳系,月亮,360天,地球,金星,土星,木星,水星,火星以及轨道,运动等。1 佛教的微观___(一)唯识论的幻觉( 二)中观应成派___虚空 ( 三)有部___微尘 (四)经部___极微尘。水星 2(一)佛教的宏观世界__时轮金刚大疏木星___360天,金星,土星,火星以及轨道,运动等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二)佛教不同科学所述,就是为众生而宣说。 2014/7/10 星期四 第四课 和平共处的窍诀 人类非常的贪心,残暴,互相残杀。比如说,世界第一战时期。从亚,非,欧洲等先后参与了三十三个国家,参军人达到七百万人,八百万人死去持续了四年。 世界第二战时期,先后参与战争的国家六十个参军的一千万人,阵亡的五千五百万人持续了六年等。非洲黑奴贸易等可以证明人类野心所导致的后果。 第五课 三个差别1外道与佛教区别在于皈依三宝2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区别在于出离心3大乘与小乘区别在于菩提心。要成佛必须得修四加行(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不能忽略,在此基础上修五加行(皈依,菩提心,积累资粮,金刚萨陀,上师瑜伽)。 第六课 浅谈因果关系 有什么样因就会有啥样果。那么这个因果分四种,即现报,生报,后报,不定报。我们必须要知道因果是自然的而不是命中注定。 第七课 十二缘起 我们六道三界众生不愿受苦却受到痛苦,这是为何? 十二缘起:前世(无明 ,行识) ,现世(心识,名色支,受支,触支,入支,爱支,取支,有支),后世(生缘支,老死缘支)。 前世__能引,后世___所引,前世__能产,后世__所产。 第八课 三殊胜 三殊胜:前行动机,即为了利益众生而发心成佛。正行无缘,即一定要持之以恒地利益众生。最后回响,即我所做的善事一切给予众生。无论念佛,烧香,拜佛,磕头,讲经说法都要三殊胜来对待一切善根。 第九课 生存目的与生存方法 现在,不少人学习佛教,但,让人很遗憾的是生存意义就在建立今世上,却不打算后世的生死(解脱,利他)大难。所以我们更重要得是后世要准备生死保险。 第十课 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不堕两边,即不能太贫穷,不能太富裕。佛教徒的生活是知足常乐,知足少欲。金钱不是万能,信仰__幸福的来源。 第十一课 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 居士的见解:下等者是深信轮回,因果不虚。居士的中等者是空性,无我。上等者是了解如来藏。 居士的修法:下等者是修四加行(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要有出离心。居士中等者修五加行(皈依,菩提心,积累资粮,上师瑜伽,金刚萨陀)菩提心。居士上等者修法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 居士下等的行为守五戒(杀盗淫妄,酒)。居士的中等行为是实践六度行(布施 持戒,忍侮,精进,禅定,智慧)。居士上等者是密宗利益众生),生圆次第。 第十二课 居士五劫 居士五戒是一种社会和平,家庭和合的行为规范。 五戒是杀盗淫妄,还有饮酒。戒酒是必须戒掉,在此基础上不同守戒,出路心,菩提心,则是标准的居士。将来会成就,即成佛。 第十三课 关于戒杀放生的功德 戒杀可以分三种人,下等这就是不杀马,牛,羊等其中不杀一些动物?中等者是决不杀死那些动物,但为了救命自己命杀害有些动物,比如说,移植五官等。上等者是不仅不杀动物,而且自己命都危险也不杀体内的小虫子。那么有什么功德呢?不杀害一切生命今生延年长寿,病痛减少,诸佛菩萨高兴,了;心愿实现,并且时刻保护你。来世就算没有出离心,菩提心,可以投身做人,天人,如果具备出离心,菩提心,则成佛。 第十四课 八关斋戒 八关斋戒:1种类(人天乘,小乘,大乘,密宗乘) 2差别(发心) 3受戒者(居士,出家人) 4受戒这(有守戒就可以)5受戒时间(24小时或12小时) 6守戒方式(发心大小,禁食,洗手等) 7学出(杀盗淫妄戒酒等不做,歌,舞,音乐,花蔓,涂香,涂色,等七条) 8功德(成佛) 第十五课 把病痛转为道用 第一,为清净罪业而道用, 第二,曾经无数次流转轮回,现在趁这个机会来代替所有众生作为回响。第三 ,下等者把病痛如梦如幻,中等者证悟空行,上等者大圆满来对待。 第十六课 素食意义 依据佛陀所宣说的<<楞芥经>>,<<经>>小乘允许吃三净肉,即不是故意杀死的,大乘连三净都不允许,密宗更不允许。 第十七课 关于放生 在实践放生的过程中 ,要实践六度(布施,持戒,忍侮,精进,禅定,智慧)。其功德不可思议。 第十八课 饶益众生九种观察 1神通 2圆镜术3为众生清净罪业4利益众生8六度9九中人 慧灯之光(第二册) 第一课 四谛__脱离生死出路1 苦谛:无常,痛苦,无我,空性(果) 2集谛:业,烦恼四十(因) 3道谛 4灭谛。
第八课 四法印见解与修法 四法印的概念:大手印或国王的印证。分类:诸行无常(内外)有漏皆苦(苦苦,变苦,行苦)诸法无我(人无我,法无我(具体))涅畔即寂静,见解和修法包括在内。 第九课 三主要道 三主要道:1出离心 (人身难得,寿命无常) 2@2菩提心(要慈悲或我要度化众生而成佛) 3证悟空性(中观空性,禅宗的明心见心,生圆次第)。 第十课 金刚萨陀修法1福田 2四治力(依止力,厌患力,回复力,现行力)3功德:四十万遍或十万遍清净一切罪业,发心,念诵等。
第十一课 阿弥陀佛修法1作为解脱的人至关重要2远离二障(五间罪,傍法罪)。3具备四种(观想阿弥陀佛,七支供,发菩提心,回响和发愿)。4一定要信心。 慧灯之光(第三册) 第一课 菩萨的见,修,行,果 见:知恩,念恩,报恩。修:知恩,念恩,报恩。行:行动,发心,无私。果:成佛。 第二课 菩提心略修法 1前提:慈,悲,喜,舍。2正式: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3慈心:观想__左边是亲戚,观察:都是做过自己的父母。大悲心:知母念恩:肉体,生命,财富,世间法, 报恩。 第四课 如何自守菩萨戒 1四无量心是前提。2上等者二十戒中等者八戒,下等者愿菩提心。3出离心,菩提心很重要。4在上师或佛像前守戒。 第无课 自他平等修法 1 慈心(向往,发心,发誓,祈求)2悲心(也是),喜心(也是),舍心(也是) 第六课 自他相换修法 1自他相换很重要2最佳时自他相换3标准:真是不虚的自他相换。4向往,发愿,发心,祈求。5具体的把自己的身体当作六道轮回(三个相换:执着,疼爱,苦乐。发心:身体,财产,三根回响)。
第七课 自轻他重修法 知母,念恩,报恩,思想和行为一致:连自己的肉身都奉献。

1.《慧灯之光 慧灯之光系列笔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慧灯之光 慧灯之光系列笔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03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