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龙凤呈祥在这里寓意着皇帝有了张居正的辅佐,国家才会兴旺发达。


走进大门的第一个院落,迎面为 “太岳堂”,左边为 “太师居” 。太岳堂门口两边有一幅楹联 “一人而为帝王师,双肩能担天下事”,门口上方有一幅匾额“千古一相”,堂内有明朝大儒李贽对张居正的评价 “宰相之杰” 四个大字。四周墙上布有“荆州神童” “初涉政坛” “休假三年” “步步高升” “荣膺首辅” “锐意改革” 等生平事迹板块。




明神宗朱翊钧曾赠御笔大字于张居正,称其为 “元辅” “良臣”,又为 张居正拟写楼名“捧日” 和堂名 “纯忠” 的御题匾额,并特颁御笔大字两 幅,对句一联 “尔唯盐梅,汝作舟楫” 。

“捧日” 典源《三国志》卷十四《魏书·程昱传》:程昱年轻时常常做梦登上泰山,两手捧着太阳,程昱私下里觉得很奇怪,将做梦一事告诉荀彧,等到兖州造反,依赖程昱的能力得以保全了三城,于是荀彧就将程昱做梦一事说给太祖听,太祖对程昱说:"你将最终成为我的亲信。" 程昱本来的名字是立,太祖就在立字的上面加上日字,改名为昱。后遂用"捧日"喻忠心辅佐帝王。

花园内郁郁葱葱,绿树成荫,小桥流水,亭台楼榭,还有一个现在已经难得一见的水车。虽然没有紫禁城内御花园的规模,但确实幽静舒适。



祠堂的后面是“文昌阁”,院内有一颗长势茂盛的树,叫“祈福许愿树”。树下的牌子上是这么记载的:“此树名女贞树,为张居正幼时亲手所栽。相传生张居正前夕,张居正的爷爷梦见一只白龟迎着月亮而来,张居正出生后,他爷爷在文昌阁修了座神龟池,然后让张居正亲手栽下了这棵树,庇佑神龟。后张居正屡屡高升,当地人称之为神树。当人们有什么心愿之时,都会来到神树前挂上祈福带,到文昌阁拜文曲星。”

《神龟池》却是这么记载的:“曾祖怀葛公诚,于太师诞世夜,梦有月坠入水瓮中,流光发色,化为白龟,浮水上曳。有顷,太师生,因名太师白圭,应月精之瑞。”一步之遥,故事情节出入较大,孰是孰非?张居正确实有个少号叫“白圭。两岁入学,五岁识字,十岁通六经大义,十六岁通过乡试成为最年轻的举人,二十三岁中二甲进士,当地的人们把他敬为“文曲星。要知道范进中举“三进三出”胡子都白了。蒲松龄学问大到能写出《聊斋志异》,但考到72岁 才考了个“贡生”,比“举人”还低半级。


袍笏巍然故宅残,入门人自素衣冠。 半生忧国眉犹锁,一诏旌忠骨已寒。 恩怨尽时方论定,边疆危日见才难。 眼前国是公知否?拜起还宜拭目看。
此间,他家后人便陆陆续续从流放地重返故里,农耕传家,繁衍生息,为他守护墓庐,四时祭祀。但是,一切都为时过晚,明王朝终于在一片刀光剑影,波谲云诡的变幻中翕然坍塌。直到清朝初年,其墓园的“翁仲华表,犹在草莽间”。

清朝康熙年间,后人追慕张居正的功绩,还在荆州城内为他立祠建庙,四时祭祀。张家台张居正的墓地却从没有谁修葺过,任由荒草一年一枯荣,渐渐沦为菜畦。 清朝灭亡,进入民国。因张居正是一位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其的生前死后,对其功过是非的评说径庭。而正是由于这种争议,使得其墓冢在漫长的日月内难以得到当局妥善的维护、修葺和管理。抗战期间,我国史学界巨擘、复旦大学教授朱东润先生从英国留学归来,以先进的史学理念,修撰出其传世名作《张居正大传》,真正展现出了传主张居正那雄阔博大的胸襟抱负和沉笃刚毅的施政才华,并对其是非功过,作出了公允的评价。但由于其时正值战争岁月,社会上无人会留意对一位历史人物的争议,再加上此后时代洪流滔滔,波澜迭起,致使张居正墓寂寥荒凉依旧,于沉睡中阅尽人间变幻风云。



1.《张居正故居 明万历首辅张居正故居与墓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张居正故居 明万历首辅张居正故居与墓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05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