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全国劳模的不变初心——记者跟踪采访王泽林27年的见证本报记者 郭文剑   上周末,看到记者作为老朋友登门来访,74岁的全国劳模王泽林连忙拿出刚收到的一封信,并拨拉着手机找到之前收到的同样内容的短信,难掩兴奋之情。
这是来自国家信访局的一封回复感谢信——“王泽林:您好!近日致习近平总书记的来信收悉。感谢您对总书记的拥护支持!多年来,您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无私奉献,扶助大量孤儿、贫困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您的善举彰显了一名老党员、老劳模的本色和担当,令人钦佩,值得肯定和学习!祝您身体健康、事业顺利!此复。国家信访局 2017年11月10日”。
“党的十九大一闭幕,我控制不住内心激动,就给总书记写信表达我的心情和决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我的享受,没想到还收到了国家信访局的回信,给予那么大的鼓励。”王泽林说。
  “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是全国劳模、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虞城县刘店乡大王庄农民王泽林几十年如一日的初心坚守,记者跟踪采访27年以新闻见证。   从《用汗水和心血为党旗增辉》到《34名孤儿的幸福和一名农民党员的责任》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我作为一名农民党员,就要尽自己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几十年的接触中,王泽林经常重复这句话,而每次重复他都充满着深情和自豪。
  这种深情和自豪,王泽林一直用无声的行动诠释着。
重读21年前的通讯《用汗水和心血为党旗增辉——农民王泽林的人生追求》从《王劳模的“中国梦”》到《王劳模的笔墨情怀》 近年来,昔日热闹的“全国劳模王泽林慈善孤儿院”冷清了许多,年过古稀的王泽林已悄然转型“玩”起了书法。
2015年2月,记者顺路看望王泽林。在挂着“全国劳模王泽林慈善书画院”门匾的画室里,只见两张画案上笔墨纸砚应有尽有,书画装裱机一侧陈放,空中四壁悬挂、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书法条幅。最耀眼的是落款“全国劳模王泽林书”的雄浑大字“中国梦”。
   “‘一颗红心报党恩,一生一世办好事’是他的追求。有感于党的十八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更感慨于时代发展的大变化,王泽林2014年办起慈善书画院,利用自己早年存有的一点书法功底,加上勤学苦练,大笔书写‘中国梦’。他打算将自己书写并装裱好的‘中国梦’送给乡村学校和社会各界,弘扬社会正能量。”2015年2月12日《商丘日报》刊发记者采制的摄影报道《王劳模的“中国梦”》,这样叙述。
  “我们党倡导文化自信,我现在练习书法也越来越有自信。去年送出去好多‘中国梦’,今年主打‘诚信是金’,不少企业老板看中拿走,钱随便给。”这是今年11月21日《商丘日报》刊发记者采写的短文《王劳模的笔墨情怀》中的记录。   
上周末,记者再次走进王泽林的“慈善书画院”,更觉书香墨海、新风扑面。“十九大描述的发展前景更加让人提劲,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导更是说到俺心窝里了。”王泽林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激动,他新创作、新装裱悬挂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书法布满两大间书画院。“已免费送给附近的解楼小学、王七庙小学,我以书法作品宣传十九大精神,很受欢迎。”王泽林开心地说。

初心不改,晚霞似火。通过装裱赠送或者任人选购自己的书法作品,宣传党的政策,教化诚信向善,74岁的全国劳模王泽林依然执着前行。

1.《王泽林 记者27年跟踪采访见证:一位全国劳模的不变初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王泽林 记者27年跟踪采访见证:一位全国劳模的不变初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07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