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做一个善良的好人。即使自己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到孩子长大谈婚论嫁的时候,没有一位家长不希望未来的儿媳妇或女婿是一个孝顺的,礼貌的,讲道理而有学养和能力的人。   谁都知道“做事先做人”!但在现实生活中,到了自己孩子的教育上,大多都忽略这句话,又有几位家长把孩子的品德教育放在“先”。真要是到了孩子不听话,不爱学习,甚至交些不三不四的朋友,还隔三差五给你惹点祸的时候,或许就晚了。   不妨在孩子小的时候,学学“弟子规”  《弟子规》,是一本教孩子先学做人,敦品励行的书。整本书源自孔子的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分七个部分展开,孔子的大概意思是说:“小孩子,先学‘孝’、‘悌’、‘谨’、‘信’、‘爱’、‘仁’,学会这些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再学‘文’。” 如此说来,当下的学校教育确实有些“本末倒置”了。
  《大学》里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我们常说的“修齐治平”: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由此可见,“修身”才是根本。如果一个人连做人的基本品德都没有养正,也不知“爱国”为何事?如何“爱国”?怎么做一个好公民、好公仆?! 《大学》既回答了如何“修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也回答了为什么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本很实用的经典。 “天下”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幸去“平”的。如果将“国”延伸为“单位”、“部门”、“公司”、“县市”、“省部”,这或许是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的殷殷期待。最不济,家总是每个人要“齐”的。可见“修身”是何等重要了! 《大学》就是一本关于“修己治人”的教材。   所幸的是,现在部分家庭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教孩子诵读《弟子规》之类的国学经典,有些孩子甚至会像背诵“核心价值观”一样背诵《弟子规》。如果能在孩子“三观”养正的黄金时期帮助孩子明白“为什么”,“怎么做”,则善莫大焉。   一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里曾经将中国的希望寄于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就“思品”教育而言,借梁先生此句结合“五常”寄语今天的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少年仁,则中国仁;少年义,则中国义;少年礼,则中国礼;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信,则中国信!” 如此这般,则家庭幸甚!国家幸甚!!民族幸甚!!!

1.《学做人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学做人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10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