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初级生活圈”,人们大部分的社会交往活动都是从这个所谓的“初级生活圈”向外延伸和扩展的。在当代,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程,生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人们,不论是物质层面还是思想层面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婚姻家庭处在巨大的变化之中,出现了新的矛盾和特点。

择偶标准日趋功利化

选择配偶是婚姻的初始,尽管存在东、西方文化差异,但地域、经济、宗教、文化、种族、性别、年龄、情感等主观方面一直都是择偶的制约条件。不管形式如何变化,根本还是取决于择偶的意识观念,而“观念的形成则是社会发展的折射”。

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与日俱增,当代社会的青年男女不再对爱情和婚姻给予更多超出婚恋本身的世俗性和功利性的奢望。有些男性在择偶时忽略了爱情的因素,把权力与地位凌驾于婚姻之上,试图通过婚姻使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获得高起点,导致有名无实的婚姻最终走向失败。有的女性将嫁入豪门作为她们的终极梦想,把摆脱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困扰寄希望于一场婚姻,妄想着不劳而获,成为婚姻的寄生虫,却忽视了自身价值的实现。金钱的诱惑有时超越了爱情的魅力,“傍大款”、“求包养”的女性大有人在,“老夫少妻”的婚姻年龄组合也渐渐增多。随着单身男女的比例不断上升,近些年来婚恋相亲的相关产业异常火爆,不论是在电视节目中还是在交友网站上,男女双方都亮出各自的条件待价而沽,现实便是那些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学历学识较高的单身青年往往被哄抢,而各方面条件平平的青年则极少被纳入考虑范围。可见,市场经济的功利化已深深影响了人们对婚姻生活的选择。

如果将爱情看作是婚姻的基石,那么物质便是装饰婚姻美丽外表的材料。当这个浮躁社会所衍生出的功利化的婚恋观占据主导地位时,婚姻便成了可以以物质利益交换的工具,赤裸裸的物质崇拜和婚姻关系的异化,使得在拜金主义指引下组建的婚姻家庭不再是爱情温馨的港湾。现如今青年男女的婚姻择偶标准早已不仅仅是“有情饮水饱”,而极少数的“裸婚一族”也实属无奈之举。物质基础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择偶过程中的重要考量因素,男女双方在本不应掺杂任何杂质的浪漫激情中与残酷的现实苦苦纠缠。

男女婚恋地位不平等

男尊女卑,是由古代传统社会延续至今的落后观念,这种观念不仅仅是中国社会有,就算是时刻标榜“民主”、“平等”、“自由”的西方社会同样存在对女性的歧视问题。尽管在近代女性解放运动的推动下,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有所改变,男女平等这一原则也得到了法律的保证,但是现实婚姻生活中的性别歧视依然存在。

男女在婚恋上的不平等,还体现在对于男女择偶年龄的问题中。《全国婚恋报告》显示,超过九成的男性认为女性应该在27 岁之前结婚,其中50%以上的男性认为女性的最佳结婚年龄是25-27 岁,由此可见,尽管女性在择偶时不存在经济上的压力,但是最佳择偶年龄的观念限制对于女性来说是相当残酷的。与此同时,社会对职业女性的认可度也是有限的,尽管大多数国家的法律都规定了妇女有参加工作、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但现实却是女性在就业方受到歧视的情况笔笔皆是,许多公司在招聘中就算未明确写出,但实际情况就是只要男生或者在同等条件下男性优先,这些在职业领域的不平等加剧了女性谋求经济地位平等的难度,使一些女性不得不更倾向于通过婚姻获得较好物质生活,强化了婚姻中的功利性因素。男女在就业方面受到的不同待遇也直接催生了一种新的婚姻形式--隐婚,这是婚后女性为了寻求更多就业机会的无奈之举。

婚姻家庭责任观念的淡薄

市场经济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发展,也带动着一场由内到外的家庭变革,婚姻家庭伦理作为家庭成员之间利益关系、情感关系的调节剂,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某些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标准已经逐渐不适用于现在家庭生活中出现的诸多道德现象了,于是,很多人不禁产生疑问:难道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已经失去它的规范价值了吗?当然不是,婚姻家庭伦理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些老旧的、落后的伦理道德标准固然会被淘汰、摒弃,但是其宝贵的、优秀的精神内涵会被永久保存下来。尽管爱情的生理基础是性欲,但长久的爱情只有将激情化作“责任”才能得以实现。

在当代,离婚率的不断攀高、外遇、包养等等现象,折射出的却是当代经济社会组成家庭的夫妻双方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淡化甚至缺失。尽管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个体自由平等意识增强,感情因素在婚姻家庭生活中分量增加的表现,但家庭责任意识的缺失造成的这一系列严重后果直接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婚姻关系破裂对孩子的影响,母爱或父爱的缺位、心灵的创伤都会在青少年的成长道路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不论经历过怎样的社会更迭,不论区域之间的社会发展轨迹有着多么大的差别,忠诚与责任显然是每个社会家庭伦理中很重要的一点,然而现代婚姻家庭中出现的种种责任缺失现象,无疑是对传统夫妻情操的一种颠覆。怀揣着甜蜜与憧憬的年轻夫妻并没有做好承担家庭、社会两方面责任的准备,当新婚的激情逐渐褪去,生活的压力破碎了他们的幻想,现实的琐碎加之对于正确处理婚姻家庭关系的知识缺乏使得现代社会的婚姻家庭出现了种种矛盾,稳定性逐年下降。

1.《当今社会现状 当代社会的婚姻家庭伦理现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当今社会现状 当代社会的婚姻家庭伦理现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2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