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 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哪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在送灶时,人们在灶王象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让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槽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软”,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或“二十六,割刀头”,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但是,因为现在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我们的年货品种也越来越多。 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或“二十八,把面发”。在这天人们就会准备把这个年要吃的面食蒸好,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仙。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中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 由于现代人们对于祭祖并不看中,只有老一辈的人,还保存这个习俗,但也只是简单的烧烧纸钱。 除夕这一天,人们要开始贴春联了。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农村里,村民们自己做窗花。窗花有各种各样,也成了一个特点。 中午的时候,会做一大桌子的菜,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吃饭。 到了晚上的时候,一起吃着团圆饭,一边看着春晚。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还有的人家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儿,整晚都不能入眠,至少也要等到明天一点才行,即使睡觉也不可脱衣服。 这个时候,桌子上一定会有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开始着一年好的寓意。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奶奶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是传说在以前,有一个叫“岁”的妖怪,来吃小孩,人们发红包赶走“岁”。就这样,发红包的习俗在民间传开了。 守完岁,要睡觉的时候,大人们就会把糕塞到枕头下面,第二天起床的时候就吃掉,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面步步高升,开启一年的好兆头。 大年初一这一天,一大清早不能赖床,要早起吃饺子汤圆。另外再过年这几天,饺子有一个别名叫“弯弯顺”。因为饺子是半圆形的,弯弯的,所以叫“弯弯顺”,又因为弯和万是谐音,“弯弯顺”和“万万顺”是谐音,寓意着一年事事顺利。 初一这一天,人们就开始拜年了,拜年时要用左手包住右手,右手握拳。
之后就开始了拜年模式。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亲戚家、须带礼物。进门先向长辈们依次拜年。以后便可以逗留吃饭、玩耍。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家人好的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忱。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个年也就差不多过完了。人们也就开始忙着上班,上学了。

1.《过年的风俗习惯 淮安的过年风俗习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过年的风俗习惯 淮安的过年风俗习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25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