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台山,对于蕉城人来说并不陌生,也许有的人是因为佛教信仰而常前往,有的人是因为体育锻炼——登山而常去,有的是因为摄影爱好也偶尔光顾过,我就属于这第三类人群。去过的大部分人可能都认为,它只不过一座普通的小山峰而已,可我认为她并不普通,她是集健身、祈福、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圣山”,不信你随着我的镜头到山上领略一番!
,重建镜台于旧塔址因此又称镜台山,台高2丈1尺,方围9丈有余,中竖擎柱,置石镜于上,南面书“日”字,北面书“月”字。台的四周镶嵌有正楷繁体“万古长明”四个字。可见,倡建者的立镜鉴人的意图很清楚。他不仅要镜鉴城内的平民百姓,还要镜鉴由此门户出入的官员与行商坐贾者。从石镜面对的白鹤岭古官道和东湖塘船码头两大水陆通衢,即可说明这一问题。从镜的整体看,是个山字型镜,加上文字,寓意为“日月山川”。石镜为何以“南日北月”坐向刻字,依据是伏羲先天八卦定位:正南夏至为乾位;正北冬至为坤位。乾坤定天下,日月相消长。代表心祭太阳。还有,那圆形的镜和方形的台也非偶然凑合,而是按照我国古代宇宙论“天圆地方”的“盖天说”设计。再看镜边雕刻隐约的花草,不就表示着天盖之中的大地吗?而镜两边像活动眼的装饰,形成可旋转运动之势,不也就反映出天旋地转的规律吗?这正是我国历史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显见立镜目的在于鉴人。 这是登顶后,所看到的全景图,是不是很壮观呀? 这就是“知识链接”里面所提到的,石镜“日”一面对着的东湖塘船码头(现如今的东侨开发区)。 这边就是石镜“月”一面所对的知识链接中提到的白鹤岭古官道方向。每当夕阳西下常可以看到如此美妙的晚霞。 这个方向是面对着金涵水库和上金贝方向,常有云雾缭绕山间,给上金贝蒙上了神秘的色彩。看到此番美景,是不是蠢蠢欲动,想马上登顶远眺呀?别急,随我的镜头从山脚下一步一步往上登! 镜台山不到300米的海拔,有些人上山居然选择骑车或开车直达天王寺停车场,那脚未免太金贵了吧!还是选择拾阶而上吧,那样你就不会错过路上的好风景。这张就是走石阶时拍摄到的,也许有的朋友会问为什么P成这样?是的,是我故意而为之,想表达当时的一种心境。大家都知道镜台山脚的民居建设很不规范,杂乱无章,也许会影响你登山时的心情,但是要懂得寻找趣点来取悦自己,所以这时这棵树一下子就进入我视觉的焦点,超有型,超级喜欢,此时,我的眼中只有这棵树! 没走几步就天王寺了,这是天王寺外的一座塔,好像有些年份了,具体建于什么时期,有兴趣的亲们自己去考证吧!可以把结果告诉我哟! 天王寺门前的空地上有棵枝繁叶茂的香樟树,常有村民、寺院里的僧侣三五成群的在树下拉家常。特别是炎热的夏天这里也成为他们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天王寺几经改造、扩建,现如今规模相当可观。 此处,通往大雄宝殿。 院内一撇!每逢佛节日或初一十五香客一多,可没这么通透,那又是另一番烟雾缭绕的景象! 镜台山还藏着另外一座寺院,那就是金光禅寺!我对金光禅寺了解甚少,有兴趣的微友,自行前往,至于路怎么走,自己在登顶过程中可以看路牌导向。提示:快到顶时左侧一个分叉路口进去,很容易找的,即使错过了,下山途中照样可以去! 真的是名副其实的金光寺呀,每到傍晚时分在夕照下门口呈现金黄色! 寺院全景,这是几年前拍摄的,现在规模有扩大。 这是上山途中一个歇脚点,也是一个观景台,前面那张全景图就是此处进去拍摄的。一进门你会觉得豁然开朗。里面也供有菩萨,不知是不是新建寺院! 进门后可看到这番景象,没有忽悠大家吧! 再接着往前走就是真正的石镜台了!有幸拍到一抹彩霞飘于镜台上方,此时,是不是更像传说中的烽火台? 下面几张就是绕镜台一圈各个角度所拍摄到的石镜台。我就不一一做介绍了! 到此处不能老是绕圈,一定要登台近距离看日月神镜哟!这是“日”字一面。 这当然就是“月”字一面了! 参观完石镜台,可别忘了去一睹观海楼的芳容哟!前面这一堵墙是怎么回事?告诉你吧,观海楼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你就止步吧! 就这样远远地看着其实也不错哟!距离产生美,不是吗? 如果你实在不过瘾,也可以带上望远镜,或用长焦镜头拉过来看,那样会更清楚一些哟! 好了,我这小导游只能带你走到这里了。如果还意犹未尽,就再亲自走一遍吧!哦,下山记得走慢些哟!最后,给大家送上那张全景图。记得手机横着看哟!亲们如果觉得镜台山确实不错,就给点个赞吧!谢谢观赏!敬请期待下期的如歌带你玩宁德哟!再见!

1.《宁德镜台山 【宁德好风光系列作品】蕉城·镜台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宁德镜台山 【宁德好风光系列作品】蕉城·镜台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25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