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哺乳动物中,有一种并不十分引人注目但却是唯一会飞的动物,这就是蝙蝠。

“会飞的老鼠”

蝙蝠,在德语中的意思是“会飞的老鼠”,这是因为许多蝙蝠看上去非常像长着翅膀的啮齿类动物。其实,与老鼠相比,蝙蝠更接近人类。仔细观察蝙蝠的翅膀,你就会看到这种相似性。在蝙蝠的翅膀与身体之间,长有一层皮膜,如果除去这层皮膜,蝙蝠的翅膀的确与人类的手非常相似。

蝙蝠扇动翅膀,就像人摆动两只胳膊,与其说它在飞,不如说它在空气中“游泳”。从翅膀上延伸出来的爪子,就像人的拇指,专门用来攀爬树木和其他物体。蝙蝠所在的这一目被称为“翼手目”,在希腊语中就是“手翼”的意思。

科学家认为,蝙蝠是由大约1 亿年前生活在树上的一种不会飞的哺乳动物进化而来的。

那时,蝙蝠在树枝间窜来蹦去,就像现在的狐猴和松鼠。渐渐地,某些蝙蝠的胳膊与身体之间长出了皮膜,这使它们在空中跳跃时能“飞”得更高、更远。拥有这种变异的蝙蝠比那些没有发生变异的同类更加灵活,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也因此能活得更长久,能生育更多的子女。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蝙蝠的皮膜越长越宽,越长越厚,最终进化成了现在这样具有完整功能的翅膀。

蝙蝠灵活的翅膀使之具有极好的机动性。蝙蝠能将翅膀转换成各种形状,可以非常迅速地改变飞行的角度和方向。这种特性使它们在空中飞行时能灵活地闪躲和俯冲,没有一种动物能像它们那样飞行,这使它们在捕猎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世界上有1000多种蝙蝠,是种类最多的一种哺乳动物。

蝙蝠分为两个亚目:大蝙蝠亚目和小翼手目蝙蝠。大蝙蝠亚目的蝙蝠最突出的特点是长着长长的鼻子,

大蝙蝠亚目

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大部分大蝙蝠都是食草类动物,以水果和花粉为食。小翼手亚目蝙蝠一般比大蝙蝠亚目蝙蝠要小,大部分种类长着像哈巴狗一样的鼻子,属于食肉类动物,主要以昆虫为食,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

小翼手亚目

蝙蝠在个头和外貌上差别很大。最小的蝙蝠是大蜂蝠,翼展只有15 厘米,

大蜂蝠

最大的蝙蝠是马来飞蝠,翼展可达1.8 米。

马来飞蝠

如果不是长有一对像皮革一样的翅膀,果蝠看上去最像陆地上的哺乳动物,大眼睛,小耳朵,长长的猪鼻子,这些都是哺乳动物的典型特征。与果蝠相比,小翼手目蝙蝠的面貌则更为独特,耳朵又宽又长,长着一对非常奇特的鼻孔。这些生理特点使得它们特别适合在夜间活动。

蝙蝠如何导航

大多数蝙蝠过着昼伏夜出的生活。为了在夜间捕捉昆虫,它们进化出了一种被称作“回声定位”的导航系统。什么叫回声定位?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站在峡谷边上大声喊叫时,你发出的声音很快会遇阻反弹回来,你会听到自己的回声。回声定位的原理非常简单:在你喊叫时,声波传到峡谷对面的石壁并被反射回来,传到你的耳朵里。一个地区的气压和空气成分一般都是稳定的,因此声波总是以固定的速度移动。如果你知道一个地方的声音传播速度,你就能利用它计算出峡谷的宽度。比如,在空气比较干燥的海平面地区,声波的移动速度是每秒0.32 公里。要知道峡谷的宽度,你只要计算出你发出的第一声喊叫与你听到的第一声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可以了。如果用了3 秒钟,那么,3 秒×0.32 公里/秒=0.96 公里,这就是声波的往返距离,再除以2,就得到了峡谷的宽度。

蝙蝠也是利用这种方法计算距离的。蝙蝠在飞行时始终张着口,从嘴里不断向外发射声波。

大部分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非常高,超出人类的听觉范围,但它们的发声方式与人类的喊叫方式是一样的。蝙蝠发出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遇到物体后反弹回来,蝙蝠会认真地倾听反射回来的声音。蝙蝠的大脑在处理返回来的信息时,与我们人类大脑的加工方式是一样的。通过确定声音的往返时间长度,蝙蝠就能计算出对面物体离它有多远。

除了确定物体的距离,蝙蝠还能确定物体的具体方位和移动方向。通过比较声音到达左耳和到达右耳之间的时间差,蝙蝠就能确定昆虫是向右飞还是向左飞。如果回声先传到它的右耳,然后再传到它的左耳,昆虫显然就是向右飞,反之则是向左飞。蝙蝠耳朵内有很多复杂的褶皱层,可以帮助它确定昆虫的声音的方位。如果回声是从下方传来的,就会撞击它的外耳层,如果是从上方传来的,则会首先到达它的内耳层。

此外,蝙蝠还能根据回声的强弱和音调判断昆虫个头的大小及其移动方向。较小物体反射回来的声波较弱,产生的回声强度也较弱。如果昆虫远离蝙蝠而去,反射回来的音调比正常音调低,反之则高。这种差别是多普勒效应的结果。

蝙蝠对返回来的各种信息进行的加工和处理完全是无意识的,这与人类用眼睛和耳朵搜集、加工信息一样。蝙蝠根据获取的声音信息在其头脑里形成回声定位图像。除此之外,蝙蝠还能加工处理视觉信息。与大多数人的看法相反,大部分蝙蝠的视觉功能实际上非常敏锐。它们在进行回声定位时是结合视觉信号一起进行的,而不是单用其中的一种。

除了用回声定位法导航外,某些蝙蝠还能利用紫外光导航。在中美和南美的热带雨林里,生活着一种名叫G.soricina 的专以花蜜为食的蝙蝠。科学家近来发现,这种蝙蝠在黎明时分觅食时能利用紫外光寻找含有丰富花蜜的花朵,因为花朵在黎明时会反射波长较短的紫外光。

与鱼类、爬行类和鸟类不同,大多数现代哺乳动物的眼睛看不见紫外光,这是因为在我们眼球的晶体内有一个紫外线滤光器,如同我们戴了一副太阳镜。而G.Soricina 蝙蝠在长期进化中失去了这种滤光器,因此它们能看见大多数哺乳动物看不见的许多光线。

独特的生理机能

食虫类蝙蝠是一种昼伏夜出的动物,它们的生理机能也完全适应了这种生活方式。它们在夜间活动,白天则栖息在各种洞穴内,如山洞、桥洞或内部中空的树洞,它们常常挑选一个地方一动不动地倒挂在那儿。

蝙蝠为什么会采取倒挂这种栖息方式呢?

科学家认为有两种原因:其一,这是为了起飞的需要。蝙蝠与鸟类不同,由于它们的翅膀无法产生足够的升力脱离地面,因此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从地上直接飞入空中。其二,它们的后腿很小,发育不全,以至于它们无法借助奔跑来积聚必要的起飞速度,因此它们在起飞时必须用前爪先爬到一个较高的地方,然后再跌入空中。

倒挂还是躲避敌害的一个好办法。在白天,在大多数食肉动物活动的时候,蝙蝠挑选一个较高的、食肉动物看不见也到不了的地方,把自己倒挂在那儿睡觉,并做好随时起飞的准备。那些地方很少有其他动物与蝙蝠竞争,因为其他飞禽没有头朝下倒悬的本领。

蝙蝠是如何倒挂的呢?

你可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想将自己的身体挂在某个地方,你必须首先用手抓住物体,这样你的胳膊上的肌肉就会收缩,随着肌肉收缩,连向手指的肌腱也会拉紧,从而使你的手指向里收紧。蝙蝠也是以同样的方式收紧爪子的。为了抓牢物体,蝙蝠先放松自己的身体,让身体上部的重量压向连接爪子的肌腱,使爪子牢牢抓住物体。

与人类不同的是,蝙蝠的肌腱只连向身体上部而不是肌肉,因此它们能抓牢物体不是因为肌肉收缩,而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也正因为此,蝙蝠倒挂自己不用费多大劲儿。事实上,即使一只蝙蝠死了,它仍然可以保持倒挂的姿势。

大部分蝙蝠每天晚上都栖息在同一个地方。在睡觉时,它们一个紧挨着一个,形成很大的群体,这样既可保暖,又能保证安全。蝙蝠是一种利他主义动物,如果一只蝙蝠生病了,无法出去觅食,群体内的其他蝙蝠就会将自己的食物分给它吃。目前,科学家还不知道蝙蝠的这种群栖行为是否有动力学作用,但它们至少是一种结构复杂而又紧密的社会性组织。

与其他哺乳动物一样,蝙蝠也是温血动物。不过,与大多数哺乳动物不同的是,当蝙蝠不活动时,其体温能下降到与周围环境一样的温度。随着体温的下降,它们将进入一种迟钝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新陈代谢速率会变小。通过减少生物活性,降低体温,蝙蝠能很好地保存能量。这一点对它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整夜飞行毕竟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当冬季来临,气温急遽下降时,某些种类的蝙蝠就会进入冬眠状态,这使得它们能安全地度过食物极度缺乏时期。另外一些蝙蝠种类则有迁徙的习性,当天气变冷时,它们会迁往比较温暖的地区,这也就是某些地方每年会经历所谓“蝙蝠季”的原因。

害兽还是益兽

许多人对蝙蝠感到恐惧,之所以会这样,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蝙蝠只在夜间活动,而人类夜伏昼出,对黑夜天生有神秘感和恐惧感,加上蝙蝠的皮质翅膀和怪异的面部结构与神话传说中的魔怪形象非常相似,更增加了人们的恐惧心理。

其次,民间有许多有关吸血鬼的传说,而吸血鬼常常指的就是吸血蝙蝠。实际上,人类对吸血蝙蝠的看法与事实不符,有太多想象的成分。蝙蝠中的确有几种是吸血蝙蝠,它们以动物的血液为食,但它们不是嗜杀成性的恶魔。

吸血蝙蝠只是用它们的尖嘴刺穿动物和人类的皮肤,舔食流出来的血液。在蝙蝠的唾液里有一种很强的抗凝血剂,能起到阻止血液凝固的作用,因此血液能源源不断地渗出来而不凝结。吸血蝙蝠每天只需吸吮大约两汤匙血液就可维持其一天的食物需要,它们决不会无节制地吸吮过多的血液而导致猎物死亡。它们通常吸吮像牛、马、鹿这样的大型动物,偶尔吸食人血。吸血蝙蝠之所以会对动物造成威胁,是因为它们可能携有狂犬病毒,并通过唾液将病毒传染给猎物。吸血蝙蝠只生活在南美和中美地区,对人类的危害不大。实际上,人类遭到蜜蜂和狗攻击的次数远比遭到吸血蝙蝠攻击的次数多得多。

大多数蝙蝠种类对人类不仅无害,而且是有益的。一只食虫蝙蝠一小时能消灭1200 只蚊子,在消灭害虫方面没有任何一种动物能与它们相提并论。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国会街大桥下面,栖息着一个庞大的墨西哥无尾蝙蝠群,它们在一个夜晚能吃掉10 吨昆虫。

而栖息在得克萨斯州布兰肯洞穴里的墨西哥无尾蝙蝠,其总数超过2000 万只,在一个夜晚能吃掉200 吨昆虫!墨西哥无尾蝙蝠主要以损害庄稼的害虫为食,这种蝙蝠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好处。此外,蝙蝠还能传播花粉。许多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蝙蝠以花蜜为主要食源,它们在采集花蜜的过程中会将很多花粉沾在身体上,当它们飞到临近的花朵上继续采蜜时,就将花粉带到了同类植物的花蕊上,从而起到传精授粉的作用。蝙蝠是许多当地植物,如香蕉、无花果、腰果和龙舌兰植物等的主要授粉者。

由于出生率低,蝙蝠是一种极易走向灭绝的动物种类。大多数蝙蝠种类一年只生一胎,是繁殖速度相对缓慢的动物。由于蝙蝠的生命周期相对较长,哪怕打死一只雌性蝙蝠都会对其出生率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中美洲地区,人们出于对狂犬病的恐惧,常常大规模地捕杀蝙蝠,实际上他们猎杀的都是对人类有益的食虫蝙蝠,而吸血蝙蝠由于善于隐藏常常能躲过人们的追杀。人们对蝙蝠的杀戮行为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蝙蝠是地球生态链上的一环,如果有一天蝙蝠从地球上消失了,人类恐怕也很难独自存活下去。

1.《会飞的哺乳动物 地球上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它们是地球生态链重要的一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会飞的哺乳动物 地球上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它们是地球生态链重要的一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2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