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光山,叫我如何不爱上她!》 李国权作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的老家广东省兴宁市,就有一座充满灵气的神山,其顶峰不过海拔360米,但在粤东地区却颇有名气,她就是神光山。神光山,原来叫“南山”、“挂榜山”、“铁旗峰”。相传北宋邑人罗孟郊(北宋末谏议大夫,翰林学士,为与李纲齐名的抗金大臣,据史书记载,罗孟郊“早丧父,事母孝。”)因家贫,经常借寺中烛光苦读。山神为考验其心,一日中午化作乞讨跛脚老婆婆,在罗孟郊放牛山坡处故意跌倒。当时罗孟郊正看着书,听到声音,连忙赶过去扶起老婆婆,并毫不犹豫的把自己当午餐的两块烙饼送给了老婆婆。山神大受感动,遂每日晚上降下五彩神光助其读书。得到山神神光之助,罗孟郊终于在北宋宣和六年摘取探花之功名。神光山自此改名,一直沿用至今。 神光山的灵气,还在于她是集佛、道、儒三教于一山的宗教胜地。神光山上早在北宋嘉佑三年(1058)就建有“曹源寺”(一说为“寿庆寺”明代时寺名改为“神光寺”)。明朝一代高僧牧原大师何南风(1588——1651,兴宁石马镇人、佛教临济宗横山堂新学派创立人,曾作《半僧先生传》,人称跛者道人)就曾在此开山传道弘法。1958年该寺被毁,1984年在牧原大师第六代嫡传弟子、泰国龙福寺主持彰慈大师(石善光)等的倡仪下在原址重建了神光寺。在神光山西边,还有一块巨石“石古大王”,传说为兴宁古代的一位民族英雄所化。因其保家卫国有功,被当地百姓尊为神。后人为纪念他,在巨石旁设有神坛和行宫,并在坛上方竖有一横匾“岩固天全”,四字拆写为“山口一人,石古大王”八字,意为“安民固境,有赖石古大王和苍天保全”。自此,兴宁果真“兴旺安宁”,就连日军侵略中国期间,兴宁也未曾失陷。抗战时,兴宁一度还成为广东省政府的临时首府所在地。传说在石古大王神坛里求的签,其灵性更是远近闻名,更有其特殊之处。那就是兴宁民间谒后语说的那样“石古大王的签——反解”,意思就是如果求得的是上上签,其实际却是下下签,要反着来解签才对。外地的游客,如果有缘到了神光山石古大王那求签,一定要记得这一点喔!神光山除神光寺和石古大王神坛外,现还有祖师殿、三山大王、望兴亭、小碑林、李振将军(抗日名将,原国军十八兵团司令、四川省政府主席,1949年率部起义)纪念亭、百花园等景观。至今在神光山东边的山坳里还保留有当年罗探花洗砚所用的一口石泉——墨池。后人为纪念他和激励后学之辈,在墨池边还建有探花祠(后又改为探花书院)。在墨池和探花书院边还有一古老的寺庙--墨池寺。墨池寺中有广东最大的千手千眼观音佛像和落成的大雄宝殿内的五百罗汉雕像。如今每日前来游玩敬香的游客络绎不绝,并为罗探花的幸运而羡慕不已,却不知道罗探花当年的艰辛。为此,笔者曾作过《探花祠》“秋日重游神光山,觅得墨池书香还。游人只羡探花好,哪知孟郊历苦寒。”此诗,后来还发表在惠州日报上。 神光山不仅是有灵气的,还充满了诗意。或许是神光护佑之故,兴宁自宋以来就文风鼎盛,文人贤士辈出,终有“无兴不成书”之美誉。而神光山自宋代以来便是“兴宁八景”之一,文人墨客亦曾留下许多诗文。如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在兴宁知县任上(在任七年),游神光山后就曾诗兴大发,写下“出郭西南五里强,翰林留得读书堂。漫漫古岫云烟薄,寂寂闲陂草树旁。几点远村依野水,一间空殿锁斜阳。山灵为我乡人问,更许何年会有光。”今人黄华华(原广东省省长,兴宁神光山下福兴人士)在回家省亲考察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时,也欣然为其挥毫“神光山”三个大字,并赋诗一首“茫茫长夜露晨光,寥廓山乡万瓦霜。苍翠巍峨似群玉,大王石古佑齐昌”。现其写下的牌匾及诗歌已被当地分别刻在门楼和建设碑记上,成了游人拍照留念的又一景点。 神光山是美丽的,她的美,在于她的多彩。春天,百花园中群芳争艳,蜜蜂与百鸟齐飞。夏天,草木茂盛,时而有蝉儿鸣叫,在宁静的林中小道中,显得尤为突出,构成了动与静完美的和谐统一。秋天,由于这里地处南方,这里和萧瑟两字永远也沾不上边。站在山顶远眺,天是蓝蓝的,而白云仿佛伸手可及。山脚下一片稻田,到处张扬的是金澄澄的谷穗,空中弥漫的是丰收的气息。让人不由得有心旷神怡,高歌一曲之感。到了冬天,最让我兴趣盎然的,却是水塘栈道边,那些水杉。一粒粒的果实,黑中带灰,似乎透着一股股神秘感,那是生命力的呼唤和呐喊。而水杉的叶子,这时多数已是泛黄而带浅红,偶然或还残留一些墨绿色,倒影在池中,与蓝天白云交映在一起,构成了幅幅以中国山水画为主调的水彩画。 神光山还是多情的,她的多情,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1985年,那时我还没有真正游览过神光山。在听了老一辈人关于神光山的简短介绍后,加以自己的合理想像和发挥,写成了故事《神光山的传说》,发表在南方日报的子报,当时在广东农村地区发行量很大的《广东农民报》上,并获得了首笔稿费5元钱。当时村小学的民办代课老师一个月的工资也才十来元钱,可把我乐坏了。某人当时正追某女,还专门叫我把报纸剪下来,给他拿去给某女看,说这篇文章的作者他认识。后来,他俩真成了。不知我的这篇文章起到的作用有多大,反正后来他也没请我,就连那剪报也没还给我!我的公开发表的处女作就这样丢失了!我的处女作发表后,陆续又在《嘉应报》(现为《梅州日报》)上发表过通讯,在湖北文联办的杂志《少年作家》发表过诗歌《童年》等。可惜,后面的作品也没保存下来,与《神光山的传说》遭遇了同样的命运! 然而,命运始终是存在的。不管你信或不信,但我总是相信的。因为神光山的多情,使我情不自禁的爱上她。高中读书时,因与她的缘份,我终于与她有了初次的亲密接触。后来参加工作后,在我的推介下,也曾带着在惠州的几个同事、亲友游览过几次。而我的夫人虽然每年都随我回老家省亲,也多次听我念叨过神光山,但一直以来都来去匆匆,未能亲身一游,引以为憾。2015年冬,我和夫人利用双双休年假回老家省亲之机,陪同夫人游览神光山,夫人终于得偿所愿。回惠州后,我即又为之写了一些诗歌,作为纪念。而神光山,早在2006年1月就升格为以自然景观为主,以宗教文化为特色,集历史文化、客家文化和游览、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了。 如此神光山,叫我如何不爱她?(2017年2月25日凌晨作,2020年1月17日修改,2020年2月2日在惠州日报发表,发表时有删节) 附上几首笔者小诗: 《游神光山》鸡鸣寺前起舞花,和山合水景色佳;探花常饮墨池水,神光犹佑读书娃。(2008年7月6日发表于惠州日报) 《探花祠》秋日重游神光山,觅得墨池书香还;游人只羡探花好,哪知孟郊历苦寒。(2015年12月2日作,同年同月2O日发表于惠州日报。)

《神光山》

神光山上檀香浓,佛道同归万法弘;石古大王签反解,祸福自招天命中。(2015年12月2日作) 神光山远眺。 山门门楼,上书“神光山”三个大字为原广东省长黄华华所题。 黄华华的诗歌《神光山》书法雕刻。 这就是神光寺!“神山藏古寺,光影照尘寰” 祖师殿。   这是笔者第一首诗中提到的鸡鸣山!图为鸡鸣山上灵化寺前的雄鸡雕像。鸡鸣山,亦得名于南宋罗孟郊。其时,罗孟郊幼时夜读神光山墨池,每当拂晓之际,常耳闻兴宁东南方鸡灵山有鸡鸣报晓,后其高中探花功名,故改山名为鸡鸣山。与南京鸡鸣山同名,而兴宁在民国时也有“小南京”之称,可谓神奇巧合。 此为神光山东边的墨池寺。 墨池寺。 “墨池”碑为明朝万历年间兴宁县令陈应荐所题刻。 神光山东边的探花书院(原为探花祠)。 石古大王神坛行宫。 神光山西边的那棵千年古榕树及古茶亭、巨石“石古大全”! 神光山健身绿道。 神光山上的南风湖(为纪念牧原和尚何南风而命名)景色! 远眺栈道。 山水画。 水彩画。 多籽多福。 是否有水墨画的感觉?

1.《遭遇四大才子 神光山,叫我如何不爱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遭遇四大才子 神光山,叫我如何不爱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33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