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陈开枝在报告会上讲述脱贫攻坚事迹

5月25日上午,《攻坚——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在南宁举行。会上,全国扶贫状元、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工作先进个人陈开枝讲述脱贫事迹。

从1996年至今,经陈开枝牵线搭桥,广州已帮扶广西建成300多个项目,帮助380个村实现通电,兴建人畜饮水工程2.57万处,修建公路5000多公里;陈开枝动员社会筹集资金3亿多元,帮助8万多名儿童重返校园。

从1996年到2018年,22年间,我到百色102次,其中有10年春节是在百色度过——你要问我,为什么目光始终关注着百色这片红土地?我的回答是,因为百色乡亲称呼我——“广州那个兄弟”。

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东西结对帮扶”的决策部署,广东帮扶广西、广州帮扶百色,广州市委决定由我负责这项工作。

我很清楚地记得,我第一次踏上百色这片令我终身难忘的土地,是1996年11月28日。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个年代百色的困难状况:100万人没路走,80万人没水喝,60多万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15-20万人生活在生存条件极端恶劣的地方。用一句话形容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是“吃饭不上桌,睡觉不上床,孩子不上学,住房不挡风”。

看着百色的贫困状况,我想到当年小平同志举旗领导百色起义,想到1992年我陪同小平同志南巡时的情形,一名共产党员强烈的责任感让我在心里发誓:生命不息,扶贫不止!一定要实践小平同志先富帮后富的理念,让百色的“兄弟们”也走上富裕路。

我头10次去百色时,每次都是流着眼泪离开的。记得1998年正月初五,我到田东县作登乡梅林村家访,在瑶胞班连成家的茅草屋里,看到两个孩子病倒了,在发高烧,揭开锅头,光光的。班连成对我说,他们家春节都没粮食过,孩子烧了几天了,也没钱治。我眼泪流了下来,感到老百姓太苦了,我们欠他们太多了。我立即掏出身上的钱,和随行的同志一起凑了2700元,让孩子治病,给村里没粮食过年的农户过年。

为了掌握真实情况,我平均一个多月去一趟百色。工作一直很忙,我就争分夺秒。每次去百色都是星期五早上5点起床,赶7点飞机飞南宁,一下飞机直奔扶贫点。车上放点红薯、玉米,饿了吃一口。下午2点吃午饭,晚上9点吃晚饭,晚饭后10点开会研究工作,星期天晚上9点才从南宁飞广州,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又一次去了百色。这就是我当时的工作常态。干部群众编了个顺口溜:“跟着陈开枝,累死无人知。”

我一直这么认为:扶贫不是一种恩赐,更不是一种救济,从名利出发是做不来扶贫工作的。再具体一点就是:认识要高、感情要深、路子要对、措施要硬、作风要实。作风深入是关键。脚上没泥土,身上不流汗,算不上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只有作风深入,才能扶真贫、真扶贫。

百色老区扶贫攻坚工程的艰难、复杂程度超乎想象。仅六隆一个移民开发区,我就先后28次到现场指导。许多次都是带着病,拄着拐杖,爬山过坎去的。但再苦再难,也没有我们过不去的坎。事在人为,人定胜天!




陈开枝到学校关心贫困留守儿童

正确的帮扶路子,加上广大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巧干,1998年,百色提前两年完成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目标。广州先后帮扶百色建设分布在平果、田东、田林、德保、乐业等5个县的6个移民开发区,完成搬迁大石山区特困农民8000多户4万多人。

1998年7月,我任广州市政协主席。当时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一个有三万六千多名失学儿童的地方,如何才能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我的答案是教育。我的做法是,充分用好政协的平台和我的社会影响力,专攻教育扶贫,解决百色教育落后的状况。

从1998年到2005年间,我发动捐资近3亿元,新建、改建242所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动员广州青年和社会人士搞手牵手活动,帮扶4000多名百色贫困孩子完成学业。我自己也拿出工资资助了30多个百色孩子。

2005年,我满65周岁,从领导岗位退休,组织上安排我到中国扶贫基金会任副会长,给了我一个参与扶贫工作的更大平台,我也感受到,开展扶贫募捐更需要真心诚意和智慧。有企业或老板请我吃饭,我经常幽默地说:你请我吃饭可以,但我们“胃口”很大的。请客的人继续问,我就坦诚地说:饭我就不吃了,你把请我吃饭的钱拿出来,捐给百色老区,扶贫助学吧。就这样,还真为百色募捐到了一笔笔助学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这项工作看做是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进人民福祉、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性举措。我这个受党教育培养多年的老党员,始终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去。

为建立扶贫工作长效机制,2012年,我筹建了百色教育基金会,并担任名誉会长。目前,基金会已筹款1.8亿多元,扶持了三万一千多名贫困孩子。我自己每年也拿出一些退休金,至今已捐出22万元。

党的十九大已吹响全面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我虽年近80,但对百色的扶贫工作仍一如既往地关心和坚持。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百色乡亲叫我一声“兄弟”,只为我对这革命的红土地,爱得深沉!

1.《陈开枝 【模范人物】陈开枝:讲述22年扶贫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陈开枝 【模范人物】陈开枝:讲述22年扶贫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57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