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带着求知若渴的心情,我们一大早便坐上了前往淮北市第十二中学的车辆,走进这座久负盛名、成绩卓绝的学校,近距离聆听一线名师的精彩授课,希望能够在此过程当中,不断拓展视野、精炼技巧、提升水平。

  我们有幸先后聆听了郑重莉、彭雪影等4位老师教授的《离子反应》《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等4节课程,老师们广博深厚的专业学识、异彩纷呈的课例展示、丰富多样的授课方式,让每节仅有40分钟的课程总是亮点不断;教室里的学生各个都呈现出良好的学习面貌,听课时聚精会神,思考时深学践悟,交流时畅所欲言,实现了学生与老师的良性互动、学生与课堂的深度融合,让我们眼界大开、意犹未尽,深感不虚此行。

  在每一节课程上,所有的学员都聚精会神的聆听授课,生怕错过一丝内容,大家都在仔细的听、认真的记,倾听老师精心准备的课程,领略他们对教材的精细解读,感受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从中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郑雪莉老师在《离子反应》一课中,对课程进度的整体把握,对课程内容的灵活划分,以及在小组讨论中的有效引导,让我们对如何讲授“离子反应的类型和条件”有了更深的体会。

  彭雪影在《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一课中,精彩的板书、精准的思路、精巧的案例、精细的讲解,无不让我们拍手叫绝,特别是他在引导加深学生对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的理解上,有着自己独到的教学技巧。

  尤伟老师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一课中,采用的思维导图形式,引申三条不同分析线路,帮助学生在迅速掌握常用元素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题干信息的分析,将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有效串联,让我们受益匪浅。

  《氧化还原反应》一课向来是学生学习化学课程中的第一头“拦路虎”,也是化学老师讲授课程的“老大难”,但王雅宁老师由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氧气切入,谈到燃烧,金属腐蚀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从生活走向化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分寸把握、因势利导,让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每堂课中,老师们分别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们设置了分组讨论、动手实验的环节,学生们各个朝气蓬勃、学思敏捷,纷纷乐于分享自己的所学所思所得,敢于亮出自己的困惑和不足,主动交流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这样的思维碰撞、头脑风暴,让全体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

  通过这样的培训活动,让我们对新课程改革和前沿的教学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从一些优秀教师的课程中,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理念、拓展了见识,一天的课程结束了,但所幸接下来还有数日的课程等待着我们。

1.《淮北十二中 研学正当时,你我同频共振——“遨游”淮北十二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淮北十二中 研学正当时,你我同频共振——“遨游”淮北十二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58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