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渝夫·河北石家庄

  编辑/桐言·辽宁沈阳



  第十章再难也要做个好军嫂

四十八

  牧仁,你们处里那个小张,我认识。他不是搞新闻报道嘛,文字功底和照相技术都不错,是个不错的苗子,人又勤奋,到哪都错不了。他家属我也见过,一月十七日下午,咱们联勤部机关列队欢送交流到榕城的同事去机场,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现场来了几位军嫂,其中就有小张的爱人,抱着孩子,站在大巴车不远处。小张上车前,快步跟到妻儿面前,抱了抱孩子,亲了亲孩子的脸蛋,他爱人面带微笑,泪水却在眼眶里打转。小张的双眼也是泪光闪闪,吻罢儿子,伸手抚摸了一下妻子的头发,什么也没说,低头上了车。大巴车启动的那一刻,在场的几位军嫂都哭了。当时,我心里说不出的难受,既有告别战友的不舍,也有对军嫂的怜惜。从那天起,之后一段时间内,这些军嫂将独自承担起照顾孩子、孝敬老人、完成本职工作等多重任务,不管多么坚强独立,她们毕竟是女人,是需要男人呵护照顾的弱女子啊。
  发生在小张和其爱人身上的故事,让我想起一位故人,一位我十分敬重的好军嫂。她叫王福美,山东济宁人,我当战士时我们团周洪宇副政委的爱人,大伙儿都叫她福美嫂子。我在师政治部宣传科当科长的头一年,也就是一九九八年底,裁军五十万那年的十二月下旬,福美嫂子因患子宫癌去世。遗体告别那天,我正好在这个团出差,亲眼目睹了全团官兵和家属们的巨大悲痛。毫不夸张的讲,在我的那个老团队,福美嫂子离世造成的情感冲击,不比我们所在集团军被撤编、我们师被改编为预备役师带来的影响小。
  一个没有正式工作的随军家属,一名普普通通的军嫂,她的去世,缘何会引发那么震撼人心的悲伤?原因只有一个:这是一名有着家国情怀、乐于奉献的好女子,一名用自己独特方式支持丈夫安心服役、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好军嫂!
  随军到东北之前,福美嫂子是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老师,几乎连年都是先进。随军随队后,由于部队驻地偏僻,找不到合适工作,在团领导的支持下,她和几位军嫂白手起家,建起了我们团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幼儿园,从此军娃们可以就近入园入托。
  福美嫂子之所以广受敬重,不只是因为她办起了幼儿园,还在于她真把部队当成家,当成一个大家庭,并且实心实意地为这个大家庭做着贡献。随军后,除了竭尽全力办好幼儿园,福美嫂子牵头在我们团成立了全师乃至整个集团军的第一个军人家属委员会,下设育儿教子、照顾老人、调解纠纷等若干个互助小组,定期召开座谈会,经常上门走访,哪家孩子调皮捣蛋不爱学习,哪个军嫂对公公婆婆态度不好,哪对夫妻出现感情不和的苗头,福美嫂子和她领导的热心军嫂不仅一清二楚,还对症下药,逐一化解,既为我们团的已婚官兵解除了后顾之忧,也给团领导分担和化解了相当一部分工作压力。
  当年,福美嫂子倡议创立的军人家属委员会,绝对是个新鲜事物,她和热心军嫂们急部队之所急,帮军属之所需,深受欢迎和好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福美嫂子的首创,我只知道如今不少部队都成立了家属委员会,其工作模式和内容,并不比福美嫂子主导的家属委员会科学和丰富。这也是我至今仍然佩服福美嫂子的原因之一。
  一直到去世前一个月,福美嫂子这个不领工资、没有报酬的家属委员会主任,还在协调地方政府给政策给优惠,准备利用部队临街闲置房地产搞军嫂自主创业一条街,解决军嫂就业难问题。她一走,没人牵头张罗,事情被拖了下来,加上后来部队调整改革,要裁军,这事最终不了了之。军嫂们很失望,都说如果福美嫂子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作为一名军嫂,福美嫂子对部队是真有感情。离开人世前,她专门立下遗嘱,表示她的骨灰不必送回山东济宁老家,埋在我们团部对面的凤凰山即可。福美嫂子去世后,周洪宇副政委决定尊重妻子的遗愿,在凤凰山上修建了一座简易坟墓。周副政委讲,福美喜欢安静,墓碑就不要立了。官兵们不同意,尤其是那些部队家属,强烈要求给福美嫂子立块墓碑,她们还以军人家属委员会的名义给团党委上请示。后经团党委研究,决定以部队名义立碑,上刻8个大字:“好军嫂王福美之墓”,落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xxxxx部队”。
  周副政委很感动,说他为有这样的好妻子而自豪。周副政委还说了,等他百年之后,一定叮嘱后人把自己埋在团部对面的凤凰山上,埋在妻子旁边,陪着福美一起守护她喜爱的部队,还有部队里那些可爱的官兵和家属。
  转眼近二十年过去了,期间发生的许多事情,随着时光的推移,不少已经模糊不清,但对福美嫂子的离世,以及后来发生的那些事,一直刻印在我的脑海里。这也恰恰印证了著名诗人臧克家的名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020年的十月,满街扬起的国旗和满街飘香的月饼,国泰民安和阖家团圆,国与家撞了个满怀,这是难得的国民同庆,难得的同日同庆,这太平盛世、这国富民强、这一片安静祥和的天地,是谁在默默坚守?是谁在久久守候?是谁在离家千里之外的边境之缘毫无怨言、不声不响的静静戍守?
  “小张上车前,快步跟到妻儿面前,抱了抱孩子,亲了亲孩子的脸蛋,他爱人面带微笑,泪水却在眼眶里打转。小张的双眼也是泪光闪闪,吻罢儿子,伸手抚摸了一下妻子的头发,什么也没说,低头上了车。大巴车启动的那一刻,在场的几位军嫂都哭了。”不是桐言感性,这种场面,任谁看过之后能平静如水?
  讲真的,其实桐言直到现在为止,没有把《九如巷》从头至尾读完,只是每写一期,点评一期,因为桐言真的没有勇气一读到底,如若那样,担心桐言已是泪腺枯竭-……
  选择了高山,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就选择了孤单;选择军营,就选择了磨砺。你们是戍守在辽阔边疆、保家卫国的英雄;你们是奔走在危险前线、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你们是建立了卓越功勋、铁骨铮铮的先锋队。
  在坚强不屈的军人面前,军嫂是温柔的春风,抚慰着戍边赤子的牵念;军嫂是温馨的港湾,酿造着边防哨所的香醇,砥砺着国境线上的威严;军嫂是清凉的雨丝,用轻柔细腻的双手拂去满身疲惫的征尘。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今天,军嫂的付出功不可没!!!


1.《军改 【军改长篇小说连载】九如巷48》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军改 【军改长篇小说连载】九如巷48》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73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