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授权转载

公众号:没空读书(ID:mkdspeter)

原创作者简介:张思宏(Peter Zhang),一个读书人,两个孩子的爹,三所大学MBA中心企业导师/客座教授 资深职业经理人。

来源 | 授权转载

公众号:没空读书(ID:mkdspeter)

原创作者简介:张思宏(Peter Zhang),一个读书人,两个孩子的爹,三所大学MBA中心企业导师/客座教授 资深职业经理人。

张思宏(Peter)曾任亚马逊中国的VP,2016年年初,他加入了乐视,之后又回到了亚马逊,这段经历曾引发热议。

2016年末,Peter选择正式告别职场,开始了自由职业者的生涯。

···································

工作了20多年,今年才算是真正过了个消停年:

不用担心什么放假时间,想啥时候回家就啥时候回家(今年的春节是在福建漳州的乡下丈母娘家过的),想待多久就待多久,不用和别人抢机票/堵高速着急忙荒的在路上奔波。

不用担心什么放假时间,想啥时候回家就啥时候回家(今年的春节是在福建漳州的乡下丈母娘家过的),想待多久就待多久,不用和别人抢机票/堵高速着急忙荒的在路上奔波。

不用时时看Email担心KPI表现;没有越洋电话会议要开;再不用操心啥劳什子的年度绩效考评和调薪。

不用时时看Email担心KPI表现;没有越洋电话会议要开;再不用操心啥劳什子的年度绩效考评和调薪。

因为一直在外企混,而每年的春节都是跨国公司进行上一年绩效考评/下一年计划审批的关键节点,因此老外才不管你中国人放不放假,你如果不准时完成任务那就没钱涨,自己活该

省了在公司年会上给员工发红包的钱

省了在公司年会上给员工发红包的钱

虽然咱本质上来说也只是个打工的,但每次参加下属搞的年会,我都要自己掏腰包贡献出抽奖的礼品,为这事没少被老婆骂

当然事物总是有正反两面的,就好比说天下哪有光吃肉不挨打的贼啊。

所以这接下来就让我来谈谈做了自由职业者之后,都遇到了哪些不开心的事,以及我所得到的一些领悟。

权当为后来者泼些冷水,提供些借鉴,搞不好还真能拯救几只迷途的羔羊,让他/她们尽早悬崖勒马幡然醒悟别再重蹈我的覆辙,那这篇文章也就算是功德圆满了,善哉善哉。

提前为自己想好一个“地球人都能听得懂的”解释,省得到时候彼此尴尬:

回家过年总免不了要走亲访友—更何况今年是在一个小县城里过的,七大姑八大姨的每日迎来送往吃吃喝喝倒也挺有意思—尤其是对我们这种在大城市冷漠的钢筋水泥丛林里住惯了的人来说。可是见得亲戚多了我开始有点招架不住了:倒不是因为酒量不行,而是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亲戚们问的这个简单的问题:

孩子,你是干啥的?

答案A

打工的

我都已经辞职了,很明显这个回答不靠谱。PASS。

答案B

自己做生意

讲课教书写文章分享思想。。。。连我自己都没搞明白,本人将来想做的这摊子事叫不叫“生意”? PASS。

答案C

自由职业者

乡下都是实在亲戚,他们不懂什么斜杠人才/跨界精英/思想网红/意见领袖。。。。。对他们来讲,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营生:要么打工要么做生意,其他的都是不务正业的二流子。PASS

答案A

想不出来了

考虑到乡下人的知识水平和智商程度都不高,多说也是无益,因此我和太太十五都没过完就早早的收拾东西逃回了厦门。

心想这下可好了,总算不用再费劲巴拉的去解释自己将来要干啥去了。可结果呢?还是一样:

如果你现在已经决定要做个自由职业者了,那我奉劝你:最好马上给自己编一个是人就能听得懂的解释—关于今后的“职业”,否则别人要么觉得你装B(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要么认为你是傻B(不想再为五斗米折腰),反正没人会觉得你牛B。

根据我过去三个月的亲身经历,以下几种备选答案就挺不错,大伙不妨拿去试试:

身体原因,我想先休息一段,将来再看机会。

与其问道于盲,还不如打个太极糊弄过去,再说万一将来实在混不下去了,再回职场也不会显得太丢人。

和一些朋友在考察几个项目,暂时还没定下来方向。

听起来挺牛B的,满满的神秘感。

要想玩得更大一点,就直接叫“创始人/合伙人/总裁”。

无需掏钱,不用工商注册申报,有无办公场所/工作人员都行,想叫啥随你,看着还很牛B,仿佛是个正经营生的样子。

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妥善管理太太对未来生活的预期。

听说我想退出职场,今后做一个靠讲课教书写字分享思想谋生的自由职业者,太太用一种“哀莫大于心死”的神情看了我好久,然后一把拉过才5岁大的儿子,语重心长的说出了一句让我无地自容的感慨:“好孩子,看来妈妈想当上阔太太的愿望要寄托在你的身上了,你爹我看是指望不上了,哎。。。。。”

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讲,人生都不可能是独自在沙漠里的寂静跋涉,而是一场拖家带口鸡飞狗跳的红尘旅行。你可以有自己的理想/情怀,但孤独是不能拿来当饭吃的--除非你真的已经有了弘一法师般的决心和觉悟(索性做了和尚)。

再说你的身上还有着诸多的责任和义务要去履行呢:

比如血缘的羁绊(父母亲人的担心/对子女的抚养)

比如婚姻的延续。

比如爱人的承诺。因此得到他/她们的理解和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单单是太太的唠叨就能让你生不如死,不信你就试试!)

比如血缘的羁绊(父母亲人的担心/对子女的抚养)

比如婚姻的延续。

比如爱人的承诺。因此得到他/她们的理解和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单单是太太的唠叨就能让你生不如死,不信你就试试!)

“7 HABITS”里有个非常棒的工具叫做“家庭使命宣言”,意思是说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应当本着“以终为始”的理念,通过坦诚的沟通/妥协,在人生目标和对生活的期望值上一定要达成共识,想清楚什么才是对你们的家庭真正重要的东西(更多的钱?更大的房子?过让别人羡慕的生活?还是给孩子更多的陪伴?呼吸更清洁的空气?过简单开心的日子,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

其实无所谓对错与否,高低贵贱,关键的是两个人都要发自内心的认同:

从此心甘情愿,认赌服输,无论今后是好是坏都需坦然面对,谁也不能再JJWW。

尽快克服掉“不良”的职业习惯。

在职场混了20多年让我养成了一些非常“高效”的行为习惯,比如说:

凡事都要有目标。

凡事都要有目标。

一切皆要做计划。

一切皆要做计划。

这些习惯对我前半生的职业发展确实深有裨益,因此刚开始做自由职业者时我也把这些好的习惯不自觉的带了过来。

可是很快我就发现,这些曾经的“职场利器”,对于现在我所从事的这项特殊“职业”(体验生活)来说,丝毫不起作用,甚至有时候还有反效果。

你不信? 那接下来就让我给你们讲一个有关“行事历(calendar)”的小故事吧:

按照我多年的职业习惯,通常每周一我都会把一周的行程提前安排好,甚至具体到哪一天在几点钟做什么事,然后把这些活动统统写在行事历中,并放在视线可及的地方随时提醒自己。

既然现在不用上班了,那么接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工作就被太太理直气壮的移交给了我,好吧,看在她还没有从当不成阔太太的沉重打击中缓过劲儿来,我只好忍气吞声的答应了下来。于是我的行事历上就出现了一条每天雷打不动的项目:

8:30 — 9:00 送儿子上学

16:30 —17:00 接儿子放学

刚开始的几天此项目的完成情况还不错,我们两个一出幼儿园就直接回家,既没有发生丢失未成年人的事件,也没有出现成年人离家出走/消极怠工/超时迷路的情形,因此我的工作得到了太太相当正面的肯定。

可惜好景不长,到了第四天放学时,儿子不干了----原来从家里到幼儿园的路上,沿途会经过一个有着儿童游乐场的小公园,之前因为想着要“准时”回家,顺利“完成”接送孩子的“光荣任务”,因此每天我们都是匆匆而过,从未让他进去玩过。

这一天再次路过的时候,儿子哭着闹着非要进去玩,于是我们父子之间就有了如下一番极具人生哲理的对话:

儿子:爸爸,我想进去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会儿。

爸爸:别玩了,我们要早点回家,听话。

儿子:为什么要早点回家呢?

爸爸:因为还要吃饭啊。

儿子:那吃完饭能玩吗?

爸爸:不行,因为还要洗澡啊。

儿子:那洗完澡能玩吗?

爸爸:不行,因为还要睡觉啊。

儿子:那睡醒了能玩吗?

爸爸:不行,因为还要上幼儿园啊。

儿子:那放学了能玩吗?

爸爸:不行,因为还要回家吃饭啊。。。。

儿子:(放声大哭)呜呜呜,那到底啥时候能玩呢?。。。。。

记得小时候去农村玩,我们一群小伙伴最喜欢作弄的,就是那头带着眼罩转着圈拉磨的驴,儿时的我们觉得天下最蠢的动物莫过于这头笨驴了:每天被主人打着,一圈两圈三圈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的做着同样的工作,这样的日子多乏味无聊啊!可是当我们长大了以后却痛苦的发现:

其实驴并不是世界上最笨的东西,人类才是,而且还不需要被鞭子打(欲望)。

我们都知道自己是从那里来的,以及最终要到到哪里去,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毫无悬念。

对我来讲,人生真正好玩的,不是去憧憬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是在成为自己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风景,遇到了什么人,以及发生了什么事,而这一切都是无法计划/预知和管理的。

既然我选择了要把“生活”当作今后的“职业”,那么就绝不能再用,在前半生里用来“经营”职业生涯的思路,去过我的下半生了。

我想去“体验“和”经历”我余下的生命,和我爱的人一起。

前两天去外地讲课,在飞机上的杂志里看到了一首小诗,我一下子就被她深深的打动了。仿佛其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为我而写;都是发自我内心深处的感慨。你听,说的多好啊:

今天是今天的,让明天自己来找我

我教课,我写字。一节课一节课的教,一个字一个字的写。

于是,喜欢我的人就会喜欢我,该发生的一切就会发生。然后,我就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然后,我就过完了自己的一生。这样,不也挺好吗?

一个朋友说:“先挣钱吧

等生存问题解决了

再去读书,去写诗,去享受生活。”

然而不,怎么能呢

我一无所有的时候就开始了恋爱

我喝酒,我打架

我为了一个女人跑了两千里

为了一首诗,我几小时蹲在大门外

今天是今天的,让明天自己来找我

妻子说:“先围着孩子转吧

等孩子长大了

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然而不,怎么能呢

孩子会自己长大的

如果我等他长大,我就老了,我就死了

我就什么也做不了了

对不起,孩子并不比我更重要

正如我不比我父亲更重要

我们各人都是自己的

相互区别,相互爱着

- END -

【版权归作者及「没空读书」公众号单独所有】

来源 | 授权转载

公众号:没空读书(ID:mkdspeter)

原创作者简介:张思宏(Peter Zhang),一个读书人,两个孩子的爹,三所大学MBA中心企业导师/客座教授 资深职业经理人。

来源 | 授权转载

公众号:没空读书(ID:mkdspeter)

原创作者简介:张思宏(Peter Zhang),一个读书人,两个孩子的爹,三所大学MBA中心企业导师/客座教授 资深职业经理人。

1.《从500强VP到“一名不文”的自由职业者,我所学到的几件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从500强VP到“一名不文”的自由职业者,我所学到的几件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