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神学的权威》

目录 :

介绍

第一章 中世纪罗马天主教

一、圣经的权威

1、默示

2、意义

3、模糊性

二、教会的权威

1、过去的权威

2、中世纪教会权威

第二章 早期更正教

一、圣经的权威

1、默示

2、含义

3、清晰性

二、教会的权威

1、过去的权威

2、早期更正教的权威

第三章 当代更正教

一、圣经的权威

1、默示

2、含义

3、清晰性

二、教会的权威

1、过去的权威

2、当代更正教的权威

总结

介绍

你有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的一生里,我们用了多少时间去寻找和跟从权威?

现代社会说这句话,听起来挺刺耳但这话是真的。我们的汽车坏了要找修理汽车的权威;我们病了要找医学方面的权威。几乎在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如果我们是有智慧的人,我们就会去找权威人士,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或多或少跟从他们的指导。

基督教神学方面的情况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是有智慧的人,我们也会倾听神学方面的权威,寻求他们的指引,带领我们去正确的方向。

我们认真聆听他们的话。乍看之下,在基督教神学方面,权威的问题很简单,但是对于在千禧年里寻求神学方面指引的基督徒来说,他们发现有一些非常重要和实际的问题要去面对 :

在基督教神学方面我们需要哪一种权威?我们可以在哪里找到这种权威?

这是《建立你的神学》系列的第四课,题目是《神学的权威性》,因为我们要讨论在建立我们的神学时,寻求和跟从权威所涉及到的一些中心问题。

我们要集中精力去看在教会历史的三个不同时期,基督徒怎样处理这些问题。

第一,我们要总结中世纪罗马天主教对神学权威的立场;

第二,我们要察看早期更正教基督徒怎样认识神学权威这个问题;

第三,我们要探讨当代更正教基督徒应当怎样看待这些问题。

让我们首先来看中世纪罗马天主教对圣经神学权威的立场。

第一章 中世纪罗马天主教

在这些课程中,我们主要关心的是归正宗,或是更正教神学,但是我们以讲论罗马天主教作为开始,以此为背景衬托更正教的立场,这常常对我们很有帮助。我们会发现,归正宗对神学权威的立场,主要是针对中世纪教会的错误观点作出回应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我们察看中世纪教会时要涉及两个话题:

第一,中世纪教会对圣经权威的教训;

第二,由此而来的对教会权威的立场。

让我们首先看看中世纪罗马天主教怎样看待圣经的权威。

一、圣经的权威

在宗教改革之前,教会内部不同的人和修会,对待圣经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说——大多数中世纪神学家相信圣经的权威,至少理论上是这样。但是在实际做法方面,中世纪教会对待圣经的态度,使得人几乎无法按照承认圣经权威的这个承诺来行事。

我们察看这个问题,就会碰上三件事:

第一,中世纪时期对圣经默示的极端立场;

第二,对圣经含义的过分立场;

第三,夸大圣经隐晦的说法。

让我们首先看看中世纪教会对圣经默示的立场。

1、默示



总体来说,中世纪的天主教神学家宣告——圣经既完全是神所默示的,也是神通过人为器皿把它赐给我们的。

然而不幸的是,在教会历史的这个阶段,很多神学家在对默示的认识上走上了极端。他们强调圣经是来自于神的,却忽略了圣经在人和历史方面的来源。

中世纪教会过分强调圣经来自于神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

依赖希腊哲学

首先,中世纪的神学家十分依赖希腊哲学,比如新柏拉图主义和亚里斯多德哲学,这些哲学思想指引着基督教神学的分类和重点。

在很多方面,这些哲学思想看重永恒的实在性,大大胜过时间和历史的实在性;基督教神学家倾向于认为,在圣经的特征方面,圣经属天的来源比它从历史性和人一方的来源要重要得多。

不熟悉历史背景

除此之外,中世纪的圣经学者对圣经年代的古代历史是如此不熟悉,结果他们不能好好实际地应用圣经的历史背景。所以,他们强调他们确实认识的部分,就是圣经包含了天上永恒之神所启示的、超越时间的真理,从而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对其他因素的考量。

中世纪教会强调圣经来自于神,这导致对圣经含义产生一种令人遗憾的认识。

2、含义

很多人认为圣经源自上天,这就意味着圣经与其他书本表达含义的方法不一样。

他们认为——因着神的默示,圣经就充满了各样的含义。

很多中世纪的神学家跟从[奥古斯丁]的思想,认为其中一种表明圣经是神所默示的证据,就是圣经经文拥有多重的含义。请听奥古斯丁在《论基督教教义》第三卷是怎样表达这个立场的:

「我们对圣经同一句话有两种或者更多的解释,即使对圣经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还不清楚,这样也是没有危险的 ……同一句话能按几种含义加以理解,神为圣经所作的预备,还有什么能比这显得更慷慨,更硕果累累的呢?」

在很多方面,我们可以赞赏奥古斯丁对圣经极为重视的立场。圣经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它超越一般的特质表明它是神所默示的。

我们也能认同,圣经的许多方面只能按照神超自然监督它的成书来加以解释。

但是,奥古斯丁的立场比这更远。他相信神的默示让圣经里的经文充满了多重含义。奥古斯丁不是让我们关心写圣经的人要表达的意思,他相信我们应当关注神要表达的多重含义。人们称他和与他相关的观点是「经典多元性」的立场,就是相信圣经是出自神的,所以圣经经文有很多层次的含义和价值。

也许「经典多元观」最广为人知的表现形式,就是因着[卡西安], 伊格那修(Ignatius), 爱任纽(Irenaeus), 特土良(Tertullian) 和殉道者遮斯丁(Justin Martyr);以及后期教父,比如奥古斯丁(Augustine), 阿他那修(Athanasius)和耶柔米(Jerome)等人的作品。

这些人深深影响着教会内不同修会的思想。这些教父通常并不被人认为是无误的,教会内不同的派别倾向偏好早期教父传统不同的支流。

然而,大部分人还是认为神给了过去的伟大神学家们特别的看见,教会一定要特别留心他们的教导。中世纪的哲学家提出的神学观点,很少有不从教会早期教父那里寻求支持的。

大公会议

另一方面,中世纪教会更大程度地依从教会的大公议会。

尼西亚会议,康斯坦丁堡会议,迦克墩会议,这些以及其他大公议会的决议非常受人重视。为了各样实际的目的,中世纪的神学家认为这些是对圣经教导无可置疑的总结。不认同这些,就等同于不认同圣经、不认同基督。

随着一个又一个世纪过去,教父的很多教训和大公议会的很多决议,都发展成为了正式的教会传统。随着这些传统得到加强,它帮助人们制定了教会的极多教理。人们认为这些教会教理并非是可能有错的人的神学,而是和圣经一样有同等权威的神学。事实上,为了各样实际的目的,教会的教理取代了圣经。在宗教改革之前,忠心的基督徒不应当问「圣经怎么说?」而应当问「教会怎么说?」

过往的教会权威对中世纪教会来说十分重要,当时关于圣经的教训也产生出一种需要,要求在当时的社会要有很大的神学权威。

2、中世纪的教会权威

肯定的是,教会在理论上继续确认圣经的权威,但是圣经太隐晦了,不能指导教会去解决过去没有得到解决的眼前问题。这样,教会怎么可以在当前的神学争议中找到指引呢?

简单来说,中世纪的神学家相信,神使用教会等级建立了一个「活权威」的体系,这种等级权威为基督的身体提供了无可置疑的教训。解决当前神学争议的权威落在神父、主教和教皇身上。很多人认为教皇就是教会无误的头。当教会需要作出一个神学决定,它并不鼓励信徒去问 : 「圣经怎么说?」而是鼓励他们去问 : 「教会的等级权威怎么说?」

几十年前我在东欧一个天主教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参与一个街头传福音计划。有一次我要把一本圣经送给一位年轻人,他停下脚步和我交谈,但拒绝接受圣经。

他对我说 :“我不能明白圣经,我要我的神父告诉我它讲的是什么意思。”

“不,你可以自己明白圣经。”我边回答,边打开圣经翻到《约翰福音》3:16, “就看这节经文,告诉我它在说什么?”

他看了《约翰福音》3:16 ,非常真诚地说 : “我都告诉你了,我不能明白它的意思,只有我的神父能告诉我。”

尽管这位年轻人生活在现代社会,他对待圣经的态度和中世纪时期大多数西方基督徒对待圣经的态度非常相似。

如果明白神旨意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教会权威,那么普通基督徒就根本没有充分的理由认真看/读圣经。就是这样,教会官方的等级权威,而不是圣经,成了那时候的人研究当时神学问题无误的指引。

死海编辑。2020年10月15日。

1.《罗马天主教 第一章 中世纪罗马天主教 IIIM》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罗马天主教 第一章 中世纪罗马天主教 IIIM》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73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