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天官诰[1]

志心皈命礼[2]

玄都元阳,紫微宫中[3]

部三十六曹,偕九千万众[4]

考较大千世界之内,录籍十方国土之中[5]

福被万灵,主众生善恶之籍

恩覃三界,致诸仙升降之私[6]

除无妄之灾,解释宿殃[7]

脱生死之趣,[8]救拔幽苦

群生是赖,蠢动[9]咸康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10]

上元九炁,赐福天官[11]

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12]

福 田

天官诰注解

[1]诰:道门常用文体之一,或记叙祖师功行,或赞颂仙真事迹,或称扬神灵胜境。

[2]志心皈命礼:专志一心之意,《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注》:“盖志者,炁之帅也,听其役使,一真聚则万聚。”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志者,心之所向之地也。心既抱一,炁即归元。”皈者,归也。“皈命”一词本是特指皈命于玄中大法师,《三洞众戒文》:“第一戒者,归身太上无极大道;第二戒者,归种三子六部尊经;第三戒者,归命玄中大法师。”也即是常说的皈依“道经师”三宝。但是在“三皈依”这种特殊情况之外,“皈命一词往往用作泛指。《太上黄籙斋仪》:“归身归神归命大道,臣等首体投地,归命太上尊经。”志心皈命礼说的是正心诚意,以“礼”的形式“输自己之诚,达自己之意” 也就是表达自己对神灵的诚意。值得注意的是道经中也常写作“至心皈命礼”。至者,极也,正心诚意以通神,“无诚不格,有感皆通”之谓也。《高上玉皇本行经集注》:“诚有未至,不为至心,少有追悔,不为皈命。讽此经,永诚不改而参持,故云至心皈命礼。”至与志虽然字有差别,但所看重的大体相通,都在于一念之诚。以下诰文所用“志心皈命礼”皆与此相同。

[3]玄都元阳紫微宫:上,中,下三元各有其宫,此为上元天官之所在,又名“玄都元阳七宝紫微宫”,宫中又细分左、中,右三宫。《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元炁始凝结青、黄、白三炁,置上元三宫。其第一宮名玄都元阳七宝紫微宮,始阳之炁,总主上真自然、玉虚高皇上帝、诸天帝王、上圣大神,其宫皆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万重.”

[4]三十六曹:上元紫微宫中根据司职不同,又有“三宫九府”之分别,三宫之下每一宫又各自统领十二曹作为下属机构,合计三十六曹。《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上元品天官凡有三宫,宫有三府,宫统十二曹,三宫合三十六曹,并治元阳之上、太空之中,自然之号,普统上真已得道。”九千万众:九千万众是指上元紫微宫中左、中、右三府各有九千万之官吏。《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太玄上府紫微宫有左、右、中三府,左府主生宫,太阳火官考;右府主死宫,太阴水官考;中府主生死罪录,风刀之考。三府各领官寮九千万众,总统生死罪福一十二曹。”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太阴水官”与三元三官中的“下元水官”并不相同。详细可见下文“上元天官三宫九府示意图”。

[5]考较大千世界之内,录籍十方国土之中:上元天官有考较众生罪福过往的职责,所谓“十方” 乃是东、西、南、北四正再加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隅再加上下两个方位,泛指一切地方。《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上元之宫,纵广五千万里,并皆青玄之气结成其宫。总主上真自然玉虚高皇上帝,诸天帝主、上真真仙,及国主、大臣、皇后、皇妃、诸王、太子、百官眷属、天下人民,一切贵贱罪福之由……于上元之夕,考较大千世界之内,十方国土之中,一切生死罪福缘对报应之由,众等虔诚,人各恭敬."

[6]主众生善恶之籍:紫微宫中有左、中、右,其中左宫主生,掌管生命录籍:右宫主死,掌管罪簿死籍。而在道教的观念之中,青气为生发之气,黑气为闭藏之气,生命录籍与罪簿死籍又可称青黑二簿。所以上元天官有主掌众生善恶之籍的职能。致诸仙升降之私:即使修行得道,名登仙篆,也依然有积功累德,升迁贬谪的情况,这些同样是受到青黑二簿的记录,所以诸仙的职位升降也受到上元天官的考较与管辖。《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其左宫,名太玄都元黄太极左宫。则元黄之炁总主上真已得道及未得道修真男女,生命录籍。其宫有招灵之符。右宫名太玄都洞白太极右宫,则天元洞白之炁,总主上真已得道、及未得道修真男女灭度仙篆,及罪簿死籍··...并治元阳之上、太空之中,自然之号,普统上真已得道。三元日,集校阴阳、水、火、风刀三府,考官三十六曹、青黑二簿,列奏紫微、太微左、右、中三宫."

[7]解释:解决、开释。

[8]生死之趣:趣,通“趋”,趋势。生死之趣也即由生到死的趋势。脱生死之趣,也就是超脱生死。

[9]蠢动:泛指一切动物,与群生同意。

[10]大悲:悲为悲悯之意,悲悯群生,哀怜世人。大愿:愿为志愿,《无上秘要》有启志愿品。发愿与盟誓均为道教重要的修行方式。大圣:圣为神圣之意。大慈:慈爱之意,《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慈者,和柔不诤也。爱者,物我兼容、自利利他。慈爱之大,故虽异骨相亲,然后国自安,民自丰,相忘于道德之乡,欣乐于太平之世者也。”

[11]上元九炁,赐福天官:道教认为天地之生成变化有分形分炁的不同。天地上下分形之后又有分炁的阶段,其中分炁之数历经的劫运也各自不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故元洞者,以成祖炁;玉历者,以纪天元。自一炁化分,三因成九,若龙若蜒;蟠曲九道,漠漠无极,总九阳祖炁之元。太上以运梵合炁,开始青天元祖炁,故东方得九炁以分天境,劫号龙汉。又合炁开南丹天元祖炁,故南方得三炁以分天境,劫号赤明。又合霖开中黄天元祖炁,故中央得十二炁,以分天境,劫号上皇。又合炁开素灵天元祖炁,故西方得七炁以分天境,劫号延康。又合炁开北玄天元祖熏,故北方得五炁以分天境,劫号开皇。”除了劫运的不同,各炁数所对应方位和五行也各自不同,《三十六部尊经·按魔经》:“天地分形之后,判以清浊,清者为天,浊者为地。以何为始·...··度数得定,于是分炁。东方九炁,木位柔顺。南方三炁,火炁猛焰,火炁惟三,与木位九炁相等平分一十二炁。西方七炁,金位坚实;北方五炁,水炁浩荡。水位之炁,与金位七炁相等平分一十二炁。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取四方余炁为梵炁。东南炁平,西北炁平,与四方炁同。东北炁多生山石、大木、巨兽,西南炁少,惟生宝物。上、下二位,即中央土位分一十二炁。起为天,藏为地,故天地各有三十六炁,而后能生产万物。”上元九炁,也就是上元所对应的是东方、木位、九炁。关于三元之日,与天、地、水三者之间的关系,道经中有比较详细的论述。《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所言三元者,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即天官检勾。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即地官检勾。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即水官检勾。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统摄。所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天官校录者。十一月一阳生,正月三阳生,三阳成乾。乾者,天之用也。正月天道数成,故一切天官主当校录.所以七月干五日为中元,地官检录者。五月一阴生,六月二阴生,七月三阴生,三阴成坤。坤者,地之用也。七月坤气王周,故一切地官主当校录。所以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水官校录者十月建亥,亥属北方,北方是坎,坎是水位,正是水司建王之时,故一切水官主当校录。”也就是说上,中、下三元与天、地、水三官有内在的卦数与月建的联系:一月三阳齐聚为乾卦,七月三阴完备为坤卦。如果仅仅只能说明上元、天官、一月十五三者相互对应,似乎与九炁无关。但参考水官十月建亥,以月建一一对应,则正月建寅,为木;七月建申,为金。由此月建则可推知,正月寅木之位为九炁、七月申金之位为七炁、十月亥水之位为五炁。下期地官宝诰、水官宝诰中的中元七炁、下元五炁即是如此。

[12]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此为上元天官之圣号,曜灵在有的道经中也写作耀灵。如《灵宝领教济度金书》所言:“上元赐福天官耀灵元阳上帝、中元赦罪地官洞灵清虚大帝、下元解厄水官金灵洞阴大帝。”(天官诰注解终)

中元地官诰

青灵洞阳,北都宫中。

部四十二曹,偕九千万众。

主管三界十方九地,

掌握五岳八极四维。

吐纳阴阳,

核男女善恶青黑之籍;

慈育天地,

考众生录籍祸福之名。

法源浩大而能离九幽,

浩劫垂光而能消万罪。

群生父母,存殁沾恩。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中元七炁赦罪地官,

洞灵青虚大帝,青灵帝君。

道 心

地官诰注解

1、青灵洞阳北都宫:这是中元二品地官所居之宫。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地官所在之宫的称呼早期道经中多有清虚洞阳的说法。 在《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中有“当以下元之日,下诣清虚洞阳北都之宫”。《无上秘要》中也有“洞空清虚宫、南洞阳宫、北酆宫”的说法。

2、部四十二曹,偕九千万众:中元地官宫中也有三宫九府之分。《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中元二品地官清虚真君,总统左右中三府,共四十二曹。仙官三府,皆洞空清虚混元之炁,其宫皆五千万里,总主五帝五岳诸神灵仙。其中仙官总计九千万众也。”详细可见中元地官宫府示意图。

3、三界:天,地,水三界。九地:道教认为元始祖劫化生诸天诸地,其中天有九重,地有九重。 《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之四·训释经义品》:“道炁下降,乃生九地。一曰润色,地名元德,其炁上青中黄,元土卿之所治。二曰刚色,地名皇德,其炁通黑,元庭土丞之所治。三曰石脂色泽,地名帝德,其炁通苍,虎口土龙之所治。四曰润泽,地名王德,其炁通黄,元心土大将军之所治。五曰金栗泽,地名人德,其炁通赤,元福土令之所治。六曰金刚铁泽,地名水德,其炁通白,元骨土长之所治。七曰水制泽,地名里德,其炁紫,甲土父母之所治。八曰大风泽,地名复德,其燕通青,始贤土宗正之所治。 九曰洞渊无色纲维,地名昌德,其炁通绿,轩始土下二千石之所治。谓之九垒,每垒土水火风各一重,上下相次。”

4、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此处指中岳嵩山。

5、八极:四方四隅之极。也即是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极处。

6、四维:也即是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7、吐纳阴阳,核男女善恶青黑之籍。慈育天地,考众生录籍祸福之名:三元三官均有考较世间众生善恶祸福的职责,这两句的大体含义与天官诰中类似。《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主三界九地、五岳四维一切众生、男子女人,所作善恶之名青黑二簿,及应受开度者罪福报应,考召年月日限,或未得开度者罪对之名。并如清虚之格,录奏上宫。”

8、九幽:指九幽地狱。《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夫九幽者,乃北斗九元之所化幽狱也。分布九维,东曰幽冥,南曰幽阴,西曰幽夜,北曰幽酆,东北曰幽都,东南曰幽治,西南曰幽关,西北曰幽府,中央曰幽狱,是名九幽。”九幽地狱中的刑罚也各有不同。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注》:“九幽者,东方风雷,南方火翳,西方金刚,北方溟泠,中央普掠,东北镬汤,东南铜柱,西南屠割,西北火车,总谓之九幽地狱。”

9、浩劫:无穷无尽的劫运。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浩劫者,浩浩无数也。” 所谓浩劫垂光,乃是指在过往、现在、未来的所有时段,中元地官都一直不间断的垂怜世人。

10、殁(mò):死。此处指死去的众生。一切众生,无论生死,都能得到地官的济度。

水官宝诰

至心皈命礼

旸谷洞元,青华宫中。

部四十二曹,偕九千万众,

掌管江河水帝万灵之事。

主持水灾大会劫数之期。

正一法王,掌长夜死魂鬼神之籍;

无为教主,录众生功过罪福之由。

上解天灾,度业满之灵;

下济幽扃,分人鬼之道。

存亡皆泰,力济无穷。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下元五炁解厄水官,

金灵洞阴大帝,旸谷帝君。

善 芽

水官诰注解

1、旸谷洞元青华宫:下元水官之宫,详考《道藏》,其中颇多写作旸谷洞渊或者旸谷洞源,《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其中宫号旸谷洞泉宫,一名青华方宫,置左右中三府。”《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戒拔罪妙经》:“下元三宫者,一号旸谷洞源之宫,一曰青华之宫,一曰寒夜之宫。”若以其字意而言,渊与源似更合乎水官之神职,且在具体的下元宫府名称中,中宫多写作洞渊或洞源,元字则未见,此或为传抄过程中的误写。

2、部四十二曹,偕九千万众:水官之宫中,同样分有三宫九府,四十二曹,合计九千万部众。详细可见下元水官三宫九府示意图。

3、正一法王、无为教主:都是下元水官之名号。《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戒拔罪妙经》有“正一法王,无为教主。含阴吐阳,天地父母”之说,乃“正一妙道,明威法王” 之意。天一生水,故而下元水官为正一法王,《道德经》 以水喻“道”,水几于道,有“无为而无不为”之意,故又为无为教主。

下元水官与上元天官、中元地官共同司掌群生祸福,无论得道与否,俱在其列,不过水官之责又侧重于水府之事。

“总主九江三河、四海水府积夜死魂,谪役年劫,百鬼万灵之事,一切应死之名。十方世界之内,一切善恶男子女人功过,简对录籍之簿,以致水中万精蛟龙,溪谷水灾,大会开度劫数之期,功过轻重之事 .三官考籍之日,五帝集圣之宵,或甲子庚申之日,或三会五腊之日,当开九幽之府,考核长夜之魂,拔度业满之灵,分别人鬼之道。是诸群动,随福受生,随业受报。如是大小劫会,青黑二简,言上三天,功过罪福,生死缘对。应合生者,言于左宫。应合仙者,言于中宫。应合死者,言于右宫。”

4、上解天灾,度业满之灵:为群生解除天灾,若有罪业消除净尽,修行圆满者,就为其接引。

5、幽扃(jiong):扃即是门,幽扃则是地府之意。

6、泰:平安,安定。“存亡皆泰” 也即是生人死魂都得到济度。后面“力济无穷” 也即是水官之圣力济度无穷众生之意。

三官大帝为天地水三界之主宰,为太极界之神。在玄黄判分,天地肇定后。乃有三官大帝之出。而为治理天地水三界。考校于天人功过。司众生祸福之神。故又称为上中下三元。

系自汉祖天师张道陵开始,直至元魏时。乃从三官配为三元节。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而上元节为天官诞辰。中元节为地官诞辰。下元节为水官诞辰。

天官为玄都元阳一品。居紫微宫中。部三十六曹。主宰众生善恶之籍。致诸仙升降之司。号曰上元九炁赐福天官。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 地官大帝为中元地官。青灵洞阳二品。居北都宫中。部四十二曹。主宰三界。号曰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灵清虚大帝。青灵帝君。 水官大帝。为旸谷洞元三品。居青华宫中。部四十二曹。主管江河滩海水域万灵。掌死魂鬼神之籍。录众生功过之条。号曰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灵洞阴大帝。旸谷帝君。 世称为三元三品三官大帝。

盖三官之号曰赐福。曰赦罪。曰解厄。皆为天圣度世之德心。故世俗乃有传尧帝乃天官所降生。舜帝为地官所化身。禹帝为水官所降生.按<三官宝经>序云:三官大帝之父为陈氏子,与龙王三女自结姻室.三女各生一子.三子法力通神,俊秀聪慧.天尊封其主宰三界考校三界众生善恶.

今人只求福报而不识罪之深恶.今据宝经校录三官大帝之神咒,但求有缘众生能知罪障,获福报,解灾恶.

善皈善位!

三官颂:

稽首皈依天地水

三官大帝慈悲主

神功妙德不思议

谨运一心皈命礼

上元赐福天官大帝神咒

真都元阳

紫微之尊

自然大圣

赐福天官

统摄天将

驱使鬼神

鸣钟击鼓

乘车紫云

队仗千万

总领天兵

涤除凶秽

驱浊神清

玉帝有敕

中元赦罪地官大帝神咒

中元赦罪

七元炁君

太阳洞曜

主地之尊

灵君大圣

社稷之神

滋生万物

长养群生

涤除凶恶

扫荡魔精

乘龙胯虎

游遍乾坤

救护群伦

遣邪归正

保命长存

蠲消九横

馘灭五瘟

留祥降福

与道合真

下元解厄水官大帝神咒

下元解厄

水府之尊

洞阴大帝

暘谷神君

扶桑宫主

清冷之神

乘龙嘘炁

搜捉邪精

驱雷掣电

役使风云

平波伏浪

海晏河清

敢有妖魔

辄扰生灵

寸尸万段

不得留停

急急如律令

1.《三官大帝 三官宝诰注解及三官大帝神咒》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三官大帝 三官宝诰注解及三官大帝神咒》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77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