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电视节目策划?

来源: 南方传媒书院

电视新闻策划,其实有点玄乎,很多东西在实践中,往往是灵光一现的点子,往往跟着感觉走。

在陈老师看来,电视新闻策划大致包括理念、创意、思路、方法,实施方案、背景分析、前景预测、评估。

同样,电视新闻策划需要遵循任何新闻媒介最都应该遵从的基本原理即——新闻要素,五个“W”,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及“为何”五个要素。


通常意义上,一般短平快的新闻资讯,只需要把握基本的“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即“是什么”。比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晚间新闻》、《新闻30分》等一批曾经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家喻户晓的消息类新闻节目。

深度报道类的电视新闻节目需要把握——“为何”,即“为什么”,要解释新闻背后的背景和成因。比如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这类新闻节目在报道“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同时,着重挖掘“为何”,强调对新闻事实的发现和解读。

和一般短平快的新闻消息不同,电视深度新闻专题报道中,重视交代新闻背景,告诉大家某个新闻事件的起因、意义、影响和即将发生的情况。

在电视节目表达中,以往的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是利用微波与卫星信号传输系统,将设在新闻现场的多个拍摄机位摄录的画面、音响,综合背景资料,通过现场记者与演播室主持人的采访、串联与评述,现场切换、编辑,实时地播出,传达给观众。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4G技术解决了直播的同步输出。全媒体直播可以做到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的时空平行,因此它能够以信息衰减最小的方式,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予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同步呈现,最大限度地保证新闻事件的真实、客观与完整。

01

选题策划

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选题被采纳与否即是一个选题把关的过程也是一个选题策划的过程。

01

电视新闻选题标准

通行的电视新闻选题标准主要包括:新鲜性,时效性,典型性,独家性,可操作性。

1. 新鲜性

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发现和捕捉新闻的能力,不仅是一个记者的基本素质,也是一个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朗读者》在2017年2月18日开播,火爆大江南北,在大屏小屏被同质化的节目霸占的时期,《朗读者》清新隽永、以文化人的面貌让大家耳目一新。

《朗读者》是一个完全的节目,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模式,《朗读者》不仅仅是一个读书节目,它也是一个一方面讲述人生故事,然后把这个故事讲到了情感的高潮点之后,才来用文艺作品抒发当事人的情怀的节目。

它不讲究朗读者的朗读技巧,而是讲究参与者的真情实感。“访谈+朗读+轻解析”的模式,给观众一种新的朗读的体验。


2. 时效性

第一时间,对新闻事件进行第一家报道,争夺第一解释权。尤其是在在重大新闻时间报道的时效上,这决定了新闻媒体权威和信誉。

例如《新闻直通车》内设有直通车、国际专列、国际集锦、海峡两岸、港澳聚焦、科技报导、财经消息和社会掠影多个环节。每逢重大事件,还必有评论员现场作时事点评。

3. 典型性

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大处着手,抓住典型,把一个新闻事件现象通过电视媒体传播,变成全社会全民关注议题,是一家电视媒体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努力提高节目内在品质。在未来的日子里,《东方时空》将一如既往地真诚面对观众,内容上加强新闻性,更加贴近民生,形式上更加鲜活互动,风格更加统一。

4. 独家性

用第一手的采访,第一手的报道,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满足观众新闻欲。

“硬焦点、软着陆”是《焦点访谈》一贯坚持的策略,也就是不管批评什么,批评谁,有一点是必须明确的,就是“不能把矛头指向党和政府,不能以偏概全,影射攻击,挑动矛盾,渲染情绪”。做这类节目时要把握住分寸,出发点应是积极的、善意的,批评性报道要争取起到正面效应。

5. 可操作性

内部的要求是指选题策划从媒体自身实力出发,有多大力量做多大的事情,结合自身的人、财、物条件,选择可行选题。外部要求包括政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在选题策划初期,就要充分考虑各种环境的限制,否则即使节目完成制作,也有被“毙掉”的危险。

02

各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侧重点

1. 新闻消息类节目选题策划

连续报道:对具有相关性的新闻在一定时间段内的追踪报道。有些新闻事件在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电视新闻连续报道能够发挥跟踪报道的优势,随着一个新闻事件发展进程,不断跟进,引入新的内容,直至事件最后尘埃落定。

现场直播侧重报道突发事件,时间相对集中,系列报道在时效性上,没有那么高的要求,需要一个时间段才出现某种变化的社会现象。

连续报道与新闻现场直播的区别在于,两者时间性的要求不同。

系列报道:对重大新闻事件或者现象的立体化、全方位报道,具有大规模、成系列的特点。常常围绕某一个主题展开,比如成就报道、先进人物报道等等。有些系列报道针对重大新闻事件的各个不同侧面进行。系列报道有助于扩大新闻的社会影响,能满足观众对某一新闻事件整体把握的要求。

2. 新闻现场直播节目选题策划

不再是去报道什么,而是如何报道。一种是可以预见的重大新闻事件的直播报道,比如三峡截流、香港、澳门回归仪式,以及神舟五号太空飞船的发射等等,策划只要在于如何提前设计制作相关背景资料,如何设置预案,应对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突发情况。


另一种是不可预期的突发新闻事件的直播,策划重点在于前方记者是否能够及时拍摄到现场,及时发现和抓取独家信息等等。

03

电视节目策划原则分析

1. 导向原则

电视节目的策划既要考虑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观众,又要考虑观众的需求,把握两头,上下通气,巧妙结合,才是节目策划的出发点。

比如中央台的《今日说法》栏目,其宗旨是重在普法、监督执法、促进立法。其中案例精彩,争论也精彩。专家评说、大众参与,从内容到形式,观众都很乐于接受,于无声处巧普法。

2. 心理原则

节目策划要想吸引观众,就得“搔到观众的痒处”,打在观众的“麻筋”上,必须分析受众心理。受众心理包括一般心理和特殊心理两部分。一般心理指绝大多数观众共有的心理。特殊心理指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性别等特殊观众的心理。

掌握观众的一般心理可以使我们在宏观上把握广大观众的心理需求,尽可能地去满足他们的正常需要,并加以适当引导;掌握观众的特殊心理,才能从微观上根据不同观众制作出满足不同需求的节目,才能向社会作全方位覆盖与渗透。

比如《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优秀节目就反映、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收视心理。而一些特色节目如《动物世界》、《人与自然》、《戏曲采风》、《夕阳红》、《动画城》等等满足的是不同年龄、爱好的观众群的需要。

3. 创新原则

策划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节目策划人作为节目思想的总的建构者,必须每期都有创新,必须做开拓创新型的人才。节目策划的创新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它是建立在广泛的旧的知识、信息基础上的新组合。

其实要想创新并不难,问题在于要敢于创新,善于从不同角度做发散性联想思维,勇于打破传统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不受经验的羁绊,在固有学识基础上寻求一点突破就是创新了。有了这种敢于创新的观念,创新也就不期而遇了。

4. 变化原则

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策划方案制定后,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策划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的主动、积极的反映,主观随着客观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电视新闻策划者需要时刻牢记在心的一件大事。

随机应变,既是新闻策划发生变化后采取的应急措施,同时也是新闻策划本身之要义。既然策划的对象是不断变化的事件,策划过程中必须有应变之策。及时应变可以减少损失,更好地提高宣传效果。

5. 效益原则

作为节目策划人必须考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节目没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无从谈起;只抓经济效益,不择手段媚俗,把社会效益晾在一旁,经济效益也会好景不长。节目策划要做到效益双赢并不难,难在节目如何做得好看。在电视产业化的过程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总是结伴而行的。

节目是做给观众看、要观众消化的,策划人在策划时心中不装着观众、不考虑社会影响,节目就走进了死胡同。没有了受众就没了市场,没有市场就肯定不会有经济效益。所以,节目策划人在策划节目时及早将这点“储存”,主要精力还放在节目构思上。

04

策划目标及对象

在传播媒介高度发达、信息大量过剩的背景下,电视新闻的迅速崛起和持续繁荣,也使得电视机构以及从事电视创作的人越来越重视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和加工。用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对新闻事实进行加工处理,并实现最大化的信息传播效果。

电视新闻策划对象毫无疑问是观众,或者说受众。以青年人作为最主要的受众目标,配合青年人生活作息习惯,从节目的立意、内容、关注的核心、节目播出时间、时长都经过仔细考虑,从而得到青年人的关注,达到节目预期效果,让节目存在有实际的意义。

05

策划依据

调查研究是做好电视新闻策划的重要基础,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简单一点地说,就是为策划而调查研究,为报道选题而调查研究。

这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深入了解掌握现时期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社会实际工作情况和观众的需求愿望以及其他新闻媒体的新闻宣传态势,发现、判断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事实。

这个调查研究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是一个知己知彼、力图开拓创新的过程。

06

策划方法

这一步是策划的主体,它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报道选题、报道内容、报道手法、报道时机和报道人选以及资源配置的全面设计和谋划。它是以事实为基础、以价值为前提、以创意为核心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活动。

大体要求:选题要有新意、角度要新颖、内容要新鲜、时机要得当、手法要生动活泼。这个策划创意,实质上就是电视采访报道思路、观点、方法的创新。

对突发性事件报道,要关注社会各界热切需要了解事件详细情况的心理,要抢时效,力争先声夺人;战役性宣传报道,重在把握事关全局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人们极度关注的视野中选题,在深度上做文章;社会活动报道,关键是要有明确的活动主题和报道思想,重在活动本身的创意;新闻评论,重在选题和评论技巧。

选题必须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导向价值是它的主要目标;日常报道,要关注那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新生事物,在新鲜、新意、新颖上做文章;批评报道,重在揭露的技巧,即用事实说话。

07

策划效果评估

效果评估指的是在一个策划方案拟定之后,对方案可行性和价值目标、效果进行全面分析和预测。通常要通过集体讨论,吸收各个方面好的意见,对原策划方案的某些局部进行补正、修改,甚至是论证、修改,再论证、再修改,以求策划方案尽可能地完善。

08

策划风险防控

一份好的电视新闻策划毫无疑问需要做好策划风险防控措施。

例如《朗读者》因为广告赞助出了问题,多次更改录制时间。多次邀请96岁的许渊冲老先生,到真正录制的时候觉得创作团队是没有信用的骗子,将其拒之门外。后来导演去道歉,导演团队多次登门拜访,一片诚意打动了老先生,可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以如何做好风险防控在电视策划中也是重要的一环。

02

电视节目的策划的主要步骤

01

策划过程

1. 确定策划目标

一档电视节目的策划首先是要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即通过这样的节目所能达到的预期传播效果。电视节目策划的目标不仅要可以升华主题,提高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还可以增加电视节目成功的可能性。

2. 制定策划方案

除了制定好策划的目标,第二步就要确定内容要求,也是策划的核心内容。策划方案包括:节目播出时间、包装手法、制作方法、大概结构、时长、题材、风格以及样式等。

方案确定以后,需要进行必要的评估:一方面,要和策划目标进行对比,确保节目的策划并未违背最初的策划目标,方案可行。另一方面,还要确保电视台的总体利益不受损害。

此外,还要对比潜在观众的满意度,检查方案是否切实可行。与此同时也需要根据当下时代背景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内容符合观众的口味,及时调整与修改。

3. 认真贯彻落实

节目策划制定以后,便需要认真贯彻落实,组织实施。电视节目进行策划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节目的质量,让观众喜爱并观看,所以必须要严格落实策划方案。严格落实策划方案的过程中,要遵守电视的策划原则,做好拍摄和后期制作工作,确定播出时间和时长。

节目制作者对工作的安排也至关重要,任务分配落实到个人,准备周到细致,效率才能提高。过程也需循序渐进,戒骄戒躁、既要遵守方案,也要从方案中谋求创新。

当然,电视节目的创作元素的新颖独特也会营造出良好的宣传氛围,形成最佳的宣传效果。

02

采访策划

确定访谈主题、采访对象、盘点材料、整合信息、与采访对象沟通的基础上,拟订一个高质量的采访方案,进行访谈设计,确定叙述结构,比如是话题顺序、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精心设计访谈环节和问题,并形成书面提纲。

全面掌握材料,吃透、摸透、用透。了解受众对新闻事实的期待和要求,准确把握采访时机,找准报道主题。围绕选题确定采访对象、采访时间、采访顺序、采访方式,以及这些相关采访之间的协调等,以确保整个采访计划顺利实施。

不同于文字记者的采访活动,电视采访是在镜头前完成的,有时还要选择特殊的时间和地点。在具体拍摄时,采访记者与被采访对象还要根据摄像师的一些要求进行配合。

比较复杂的拍摄还会有灯光、音响等其他技术条件的要求。所以,电视采访本身并不是在完全自然的条件下进行的活动。要同期录音、现场抓拍、完整调查等等。从策划角度说,电视新闻类节目的采访要求记者具备四种意识。

1. 现场意识

调控、把关,调动对方谈话的愿望和兴趣,双方共同构成节目的核心和灵魂,共同营造了一个信息和情感交织的“气场”。这个“气场”非常宝贵,一旦被破坏,后期无论如何也无法弥补。因为当时的情绪、情感是不能复制的。

2. 怀疑意识

多一点怀疑,就多一点主动。对采访对象和内容的质疑,要找到灵活而聪明的方式,言语的表述还要遵循一些交流的技巧,不能造成太大的交流阻力。

比如每次《实话实说》节目录制之前,主持人崔永元总要讲一两个笑话活跃现场气氛;也可以是行动,比如原《新闻调查》记者王利芬进入麻风病村采访,主动和患病的村民握手,赢得他们的极大信任。

3. 换位意识

另外,换位意识也要求采访记者要设身处地从被采访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尽可能充分掌握对方的思想、心理、语言习惯,扫除双方交流中间的障碍,赢得采访的主动权。

4. 平等意识

体现“平民意识”和“人文关怀”。用平民的视角、平民的话题、平民的语言与他们进行沟通。

03

报道形式策划

在确立选题和主题的情况下,要思考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新闻报道。形式的选择所体现的就是如何运用电视特有的声画结合的手段把策划者的报道意图充分实现。

报道形式选择的意义:新闻报道形式选择是否得当,是优秀新闻报道成功的基本保障之一。

报道形式策划中主要体现在节目类型的策划选择,是采用系列报道的形式还是连续报道或是深入报道的形式,或者运用演播室访谈的形式,要根据不同的节目定位和报道意图进行策划。

04

拍摄策划

电视新闻直播通过声画兼备、场景直观、细节生动的优势,以强烈的现场感、参与感、融入感吸引观众,以强烈的心理感受弥补了观众无法亲自介入的不足。因此如何拍摄也是吸引受众的关键策划步骤之一。

1. 拍摄要学会设计镜头,预先策划,多安排。拍摄前应该先熟悉实际场地,提前踩点,多做准备。

2. 记者与摄像一同拍摄,在拍摄过程中互相讨论、沟通,避免编导和摄像工作脱节。


3. 巧妙选取最佳的拍摄时机,如日出之后的一个小时对于拍摄来说是非常好的时间段。太阳光经过较厚的大气层,进行光线散射,降低了光的强度而营造独特的氛围和意境。

4. 花心思拍出好镜头。一般摄像都能做到简单地再现情境,但要拍出好看而且独特的镜头,则要花功夫、动脑筋。

5. 尽可能多拍镜头,在后期剪辑中才能有充实的素材以供选取。一般来讲,专题片拍摄素材与实用镜头的比例至少要在5:1以上,才能保证一部片子的画面质量。

6. 发挥有意境的镜头的画龙点睛作用,许多镜头运用隐喻、象征的手法,在传达镜头之外寓意的同时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很多时候,人们记住一部片子往往是因为片中令人几个印象深刻的镜头。

7. 采用纪录式的抓拍拍摄方式,捕捉真实的现场细节和环境,通过大场面镜头使事件、人物的刻画详略得当。

05

记者/主持人能力

1. 即兴口语表达能力

新闻出镜记者面对是新闻现场,如何更好地展现现场新闻的真实性,要求记者要具备即兴口语表达的能力,能够在较快的时间内了解新闻现场、梳理新闻内容,并以较强的思维转换能力,组织流畅的语言,这是确保新闻现场报道的基本要求。

新闻出镜记者要从新闻现场形成内部语言,并在自我的思维转变、应变处理中转换成为外部语言。


外部语言更多地强调清晰易懂,能够从繁杂的新闻现场,提取重要的信息点,并用流畅的语言表达与描述。

相比新闻稿件编辑,出镜记者的播音主持技巧更多地强调语言表达能力要强,能够在陌生的新闻现场组织语言,并形成逻辑思维缜密的语言内容,将新闻全面而真实地呈现给受众。

因此,出镜记者的口语表达,更多是即兴的,用简练的口语描述新闻现场,让受众从中找到信息点,了解新闻的始末。

出镜记者面对的是“动态”的新闻,需要通过新闻现场的互动、信息反馈,不间断地完善新闻报道,进而将第一现场的新闻要素、重要内容传递出去。

2. 敏锐的观察力

新闻报道的关键,在于把握新闻的实效性,真实地报道新闻。因此,新闻出镜记者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新闻点,挖掘新闻背后的价值。

新闻现场的外部环境复杂,一方面要求出镜记者要把握好新闻现场,能够抓住新闻重点,确保新闻的质量;另一方面,出镜记者能够用准确、清晰的普通话,将新闻现场描述清楚。

新闻出镜记者要运用标准的普通话,将新闻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受众。新闻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要避免二次报道,否则就会破坏新闻的整体性、连贯性,进而影响受众对新闻的接收。

因此,新闻出境记者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全面地把握新闻现场,进而通过标准的普通话将现场描述清楚,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新闻报道。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出镜报道对记者的要求更加严格,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综合能力,同时普通话水平要过关。

新闻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词不达意、语言重复、不知所云等问题,会降低新闻的报道质量,也让受众在新闻观看的过程中有一种不适之感,总感觉新闻没有信息点,难以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因此,新闻出镜记者要具备良好的普通话能力,能够通过简洁、严谨的语言,呈现真实的新闻现场,如此才能确保新闻报道的质量。

3. 良好的镜头感

在新闻出镜报道的过程中,记者得体的镜头形象尤为重要。新闻人落落大方、语言流畅,现场报道自然得体,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一是要注重镜头形象。面对镜头,从容淡定、落落大方,给受众一种自然轻松的感觉;

二是自信,不卑不亢,能够以自信的状态展现新闻人的风采;

三是新闻出镜记者要注意镜头的表现方式,语言组织要严谨,切勿随意、散漫,这会影响新闻报道的质量;

四是在镜头前要保持平常心,注意“小动作”,养成良好动作及用语习惯;

五是注意脸部表情,能够利用眼神传达心中所想,让新闻展现更加丰富。

03

编排与播出策划

编排与播出策划是针对已经制作完成的新闻节目而言的。

电视消息类新闻节目编排编排策略要注意有序化:有序化是指根据节目的自身新闻价值和具体办节目方针来安排消息的播出次序。消息类新闻节目编排要有主题,成系列。

在专题类新闻和新闻特别报道中,围绕某个主题进行编排是一个普遍而重要的策略。

总体来说,新闻节目的编排从新闻价值到收视心理、传播效果等几个方面应注意四个原则。

1. 重要性原则

根据新闻事件的重要性或者新闻本身的价值,安排新闻的播出事件和播出次序。

实际操作注意:突发新闻事件与党和国家领导人或者中央某个政策发布在播出事件冲突时,一般来说首先播出后者。

2. 贴近性原则

中央台:消息类新闻的编排和播出通常按照先国内后国际,先中央后地方,先全国性新闻后地方性、部门性新闻的次序排列。

地方台:新闻编排出次序除了重要的全国新闻放在开头,其他内容与中央台的顺序正好相反。

3. 同类原则

即集中同一类型的报道,形成整体的播出效果,容易给观众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处理能够使节目编排显得有层次,增强节奏感。

4. 间隔原则

重要的、有价值的新闻不能集中在一起顺序播出,而要加以分割。有经验的编辑善于在一个线性的时间过程中,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安排不同的兴奋点,这样才能吸引观众持续不断地关注节目进程。

间隔原则要求:在两个或三个重要新闻之间,安排一些相对次要的新闻,互相拉动,形成持续不断的峰谷效应,使节目波澜四起,曲折有致。

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陈安庆

1.《电视节目策划 如何做电视节目策划?》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电视节目策划 如何做电视节目策划?》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80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