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迅 上海老底子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学说上海话,

无须太“精准”

缪迅



曾由上海沪剧院联合新民网共同开办的沪语训练营“少儿班”,吸引了众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据介绍,沪语训练营“少儿班”计划通过12课时的情景学习,让孩子们自信地讲沪语,了解上海文化、热爱上海。近年来,上海电视台娱乐频道推出的“噶珊瑚”等方言节目,一直以来也颇受欢迎。

在大多数地区,

普通话比方言更便于交流

让上海的小朋友在沪语夏令营里通过做游戏、唱童谣等活泼有趣的方式学说上海话,这或许可以给孩子们的家长提个醒儿:原来学说方言也很有意义。对在上海出生的孩子或老家在外地、现在和爸妈一起在上海生活求学的孩子来说,学好普通话很重要;学说上海话,让孩子们熟悉乡音,记得乡音,从他们“牙牙学语”的最佳时期抓起也是不错的。



要承认,在大多数地区,普通话比方言更便于交流;而且普通话词汇量的丰富、四声声调的抑扬顿挫和富有节奏感、音乐感等等,是明显胜出包括上海话在内的很多方言的。比如,我们用普通话来朗诵诗歌、表演话剧或吟唱歌曲等,较之用上海话或其他方言要更能打动人、更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在很多具有庄重仪式感和严肃性的场合,说普通话无疑要较之说方言更显庄重和严肃。很难想象,在诸如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或重要仪式上,我们的领导人不用普通话而用一口家乡的方言来念报告或主持会议。这在几十年前或许大家觉得也是可以的。但放在如今,大概就不太能让人觉得很正常、没什么不妥了。

学说普通话要比学说方言应该更为重要,学说普通话的相应安排,也应该放在学说方言之前,这一点,应该能让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欣然接受。近年来,上海市教委试点在幼儿园里安排一些学说方言的活动,这应该被视为是孩子们语言习得的一种补充,而不应该是语言习得的主要安排;更不能因此而削弱甚至取消孩子们学说普通话。不能喧宾夺主、主次错位。让孩子们学说上海话,最好、最有效也最有趣的方法,不是让老师说一句“标准的上海话”,孩子们跟着学说。而应该是让孩子们学唱上海话的童谣、儿歌等。让孩子们在游戏和娱乐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学会了说上海话,这应该是学说上海话的最佳路径吧。

说好普通话与保护方言

应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这些年来,有些语言学界的专家或热心人士为如今上海的很多小朋友往往说不出一口“原汁原味”的上海话而忧虑,以为上海话的传承发生了危机。甚至有专家断言,如果现在还不从小朋友开始抓上海话的学习与推广,那么,等这一代小朋友长大后,就彻底失去了学说上海话的最佳时机,就再也不会说上海话了,由此上海话就可能从孩子们这一代开始中断,彻底地从上海销声匿迹,成为“消亡了的方言”。笔者以为,这些分析和预测恐怕是一种杞人忧天。对上海话的今天和明天,是大可不必如此悲观的。



更重要的是,不能因为如今上海的不少小朋友已经说不出和他们的祖父祖母辈一样“正宗”的上海话,就因此动摇从娃娃抓起推广普通话的现行国策。说好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其实并不是非此即彼、有你无我的关系,而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笔者以为,上海小朋友说的上海话里,夹杂着一些普通话,不妨视作是正常的话语习得,是上海话“与时俱进”的正常演变。其实,和其他很多方言相比,上海话是最具有“海纳百川、大气开怀”的胸径与肚量的。多少年来,说着上海话的一代又一代上海人,不仅不害怕而是很欢迎五湖四海的外乡人甚至五洲四海的外国人来上海谋生和发展的。同时,也是非但不担心而且很高兴这样一种语言的交汇或者说交流现象:即来自五湖四海的外乡人甚至来自五洲四海的外国人在听懂上海话、学说上海话的同时,把他们的方言乃至外国语“掺进”上海话、丰富着上海话。一代又一代上海人所说的上海话,可以说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其本身的变化。上海话,绝不是只能与时而不能俱进的方言;更不是只能内循环而不能外循环的封闭性方言。上海话是一种最能够大量吸纳外来词、外来语的开放性、吸纳性很强的方言。如笔者这样的五六十岁上海人所说的上海话,从小时候到现在,就是一直都在相当自觉地“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我丰富、自我完善”的。虽然,笔者觉得如今自己所说的上海话似乎也不那么“纯正”了,但话语的表现力、描述性,较之很多说上海话的长辈却要胜出一筹。所以,让如今幼儿园的小朋友学说上海话,是可以且是有必要的;但孩子们学说普通话更是不能因此而放松的。再则,学说上海话等一代代口口相传才得以保存和传承的方言,是不是一定要像学说普通话那样追求“字正腔圆”?笔者以为,大可不必。就不要说上海各区县的本地人所说的上海话,比如浦东地区的南汇、奉贤等地方居民和老市区的居民或与青浦、松江等郊区居民,虽然都能说一口上海话,但仔细分辨一下,他们所说的上海话,在语音、词汇等方面,一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差异。这也一直被大家所认可所接受。即便是上海沪剧院的演员或擅长沪语节目的主持人等说的上海话,也没有理由一定要让所有的上海人或“新上海人”尊崇为“最正宗的上海话”。一句话,学说上海话,无需太“精准”。

上海话有点变,

是上海话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体现

不妨再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来看上海话的今天与明日,可以说,上海本来就不只是上海本地人的上海,如今的上海早已融入到一个更大、更具国际化意义的发展范围当中去。所以,我们应该将这些年来上海话发生的一些演变,看做是正常的、“可以有”的方言“正向迁移”,且抱着充分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乐见上海话的演变。相信上海话再怎么演变,也变不到哪里去。因为上海话是在上海流行或者说“通用”的,说上海话的主流人群也在上海而不在“他处”。上海话怎么变,也不会演变为“普通话”或变成“另一种方言”的。

上海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开放和变革的历程。同样,上海话的生成和演变的过程,也是一个开放和变革的过程,也是一个乐于和善于吸收普通话、其他方言词汇、乃至来自于英语、日语、法语等多种外语外来词的过程。走过一百多年历程的近现代上海话,如今已经汇成了生动、鲜活、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当代版上海话”或者说是“升级版上海话”。所以,上海话的品性,其实和上海人的品性一样,一向具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拿来主义”的雅量的。况且,直至今日,上海话依然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及有代表性的方言之一。这一点,上海人是完全可以引以为豪,完全应该继续保持对上海话的充分自信的。

我们上海人,对自己天天在说的上海话,是要有一份足够的自信的。上海话哪能那么容易就变得“面目全非”呢?上海话有点变,是上海话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体现,蛮好的。倘使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还是和“老祖宗”一样,说着一口没有变化的上海话,那才叫不可思议哩。



还是回到

配图

1.《学说上海话 学说上海话,无须太“精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学说上海话 学说上海话,无须太“精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84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