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四五” “新基建”如何拉动经济发展?

“5G+XR”引领新消费 在家也能游遍全世界 数字化将走进乡村 乡村治理用上大数据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2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拟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两新一重”是最新提法,指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传统“铁公基”、水利、能源等重大工程。

本期“云跑会、谈谈‘新’”的特别策划,我们连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集团公司董事,浙江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郑杰,全国人大代表、平阳基层委员会副主委、鳌江镇联南村村委会主任陈爱珠,请他们和我们聊聊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数字经济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变化。记者 殷军领

都市快报记者: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你对“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有何展望,对此有何建议?

陈爱珠:

“大数据”的时代已经来临,人工智能、5G技术也慢慢成熟,我们的农业农村,也应该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加快推进智能化、数字化的建设。所以我认为乡村振兴未来发展,必须要建设“数字乡村”。

我调研走访发现,目前,我国虽已制定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等文件,也试点建设了整建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但总体来说,当前农村地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尚未实现深度融合,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还不高,如农机装备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低等。

为此我建议,“十四五”规划应围绕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精准化、管理服务智能化、乡村治理数字化等方面加大实践力度。首先还是要加大对数字农业、数字经济、数字服务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推进物联网、农业环境感知等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其次要加快农业农村的数字化服务,比如可以考虑农村中心村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服务中心。通过自动收集环境要素、农艺参数等,及时发布农资信息,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打农药,甚至用什么肥料、农药,多少剂量,都可以及时发布指导意见,把预警信号、防范措施及时传递到农业生产一线。

在有的偏远农村,政务服务还在用纸笔记录。我建议加快农村公共事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村庄数字化、政务数字化,让“互联网+义务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互联网+村庄治理”在广大农村落地,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1.《陈爱珠 《都市快报》报道陈爱珠代表关于建设数字乡村建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陈爱珠 《都市快报》报道陈爱珠代表关于建设数字乡村建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86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