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天津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作者陈秀茹老师



父母要想获得积极家庭教育的胜任力,一定要有积极思维。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帮助他们去打磨天赋、做出更具成长性的选择,进而活出终身成长的自己?这期栏目我们来分享一下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

案例

苗苗是个初二的女孩子,因为在课堂上没有背下来课文而被老师批评。苗苗觉得自己已经努力在背了,基本上背下来了,只是在课堂上背诵的时候有几个词忘记了,老师为什么还不让过,还要重背。苗苗感到很不满也很沮丧。

这个时候如果您是苗苗的父母,您会怎么做?

老师严格要求都是为你好。


无所谓,不就是背诵么,考试时候写对了就行。


你肯定就是在家的时候没好好背。


看似都是在安抚孩子,但是孩子真的可以从中获得积极的力量吗?面对同样一个问题,每个人看待的视角不同,采取的行动不同,获得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具体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他乐观、坚毅、柔韧的品质更为重要。而这些品质被定义为“成长型思维”。

苗苗这样的事情在我们一些家庭中经常发生,如果是用成长型思维去解决问题,就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老师批评必然是自己还有做的不足的地方,那我们要思考的是“这件事是什么”、“我所承担的责任是什么”、“我要怎么做才能解决问题”,这样也是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

一、什么是成长型思维

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智商和能力,相信自己的潜力是未知的,困难和失败只是帮助自己进步的挑战,对学习充满热情。成长型思维模式不但决定了孩子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积极态度,还将通过激发更活跃的大脑活动,提高孩子的智商。



二、成长型思维的认知误区

孩子的所有努力都应该表扬吗?

要把称赞孩子的“天赋”变成称赞孩子学习的“过程”——比如努力、策略、专注和坚持等,并把这些素质关联到孩子日常的表现和学习过程中去,这样能有效刺激孩子产生成长型思维,反过来推动孩子的学习。

我们在观察不少父母的做法,发现他们走入一个误区——哪怕一个孩子,苦苦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却没有什么成效,父母依然会去肯定他,甚至表扬他。“没关系,你已经很努力了。”

“你这么勤奋,一定能成功的!”

这就像是给这个在学习上始终不得要领的孩子,颁了个“安慰奖”,其实是很危险的,因为它会误导那些最需要发展自己学习能力的人,继续自己这种无效的努力。



比起安抚孩子,我们更应该给孩子一种紧迫感,和他们一起去寻找更适合他们的学习策略。

三、与孩子一起修炼成长型思维

1、把“问题”变成“机会”

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耐心讨论和思考解决的办法。不去否定孩子的智商或者努力,而是引导孩子去分析原因。这样,孩子既不会承受害怕你失望带来的压力,也不会因此停滞,不再努力。他会关注怎么找到原因,怎么解决问题,会变得更积极,不害怕失败,而且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



2、把“我不会”变成“我暂时不会”

当孩子说“我不会”的时候,他在表达对自己能力的自我否定。当改成“我只是现在暂时还不会”之后,看待困难的眼光也就会因此发生改变。言下之意,只要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不管是做题也好,还是寻求别人的帮助也好,总会有那样一个时间点出现——我会最终掌握这项能力。

四、教育成长型思维永远为时不晚

不管年龄如何,只要开始使用成长型思维,就一定会有收获:敢于迎接挑战,拥抱变化,面对挫折也能坚持不懈,最终走向成功。

在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的过程中,父母也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成为一位成长型思维的家长,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关注孩子未来可以改进的空间,而不是纠结于他当下暂时的失利。



详情欢迎点击收听上方音频文件



本期主讲人:陈秀茹,中国家庭教育家校社共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天津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

文字、音频

1.《陈秀茹 积极家庭教育:与孩子一起修炼成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陈秀茹 积极家庭教育:与孩子一起修炼成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90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