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大时代》

每周一至周五

17:20-17:50

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2017年的两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就反腐再次发声:

要构建党统一领导的反腐败体制。

不仅如此,在会上王岐山回顾2016年,总结了��这些数字:

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反映问题线索73.4万件,初步核实53.4万件次,谈话函询14.1万件次,澄清了结30.5万件次。依规依纪诫勉谈话3.1万人,给予纪律轻处分31万人,给予纪律重处分10.5万人,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移送司法机关的1.1万人。

王岐山

要让纪律严起来、落下去,该纪律处分的及时处分、该组织处理的作出处理,发挥纪律的正面引导和惩戒警示两方面作用。

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要体现责任和担当,触犯了纪律就要及时处理,抓早抓小,决不能放任自流,造成干部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

十八大后,中央出重拳反腐,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反腐话题发声,老虎苍蝇一起打,派出几轮巡视组,周永康、苏荣、刘铁男、令计划、徐才厚等高官纷纷落马,反腐风暴正席卷各地。

在反腐倡廉正在路上的今天,曾经的“共和国反腐第一案”也并未被忘记。65年前,两声枪响震动了整个中国。而伴随着枪声的响起,刘青山和张子善的名字也很快家喻户晓。至今,这一事件还深深留在很多普通人的记忆里。1952年2月10日,原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专署专员张子善,因贪污腐败罪被处决。这是1949年以后,中共处理的第一起重大腐败案件,作为中共建国以来被处决的级别最高的官员,刘青山和张子善的案件具有标本式的价值,甚至成为中共反腐败的一个符号。有人说正是这两声枪响管住了中共此后20年的清廉。而在此后的时间里,刘张二人的名字更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一个符号。

伏笔

石家大院

“石家大院”坐落于天津市千年古镇杨柳青,始建于1875年。它是清代津门八大家之一石元士的旧宅,其建筑结构独特,砖木石雕精美。占地7200余平方米,被称为“华北第一宅”。当年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刘张二人才将办公地点选到了这里。解放初期的时候,中共河北省天津地委就迁入了石家大院。当时的河北省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副书记行署专员张子善办公地点就在这个院。

这是一张拍摄于1951年6月的照片。照片中,坐在左边的是刘青山,坐在右边的是张子善。这张照片中坐在前排最中间的小孩便是刘青山的长子刘铁骑。

《刘青山的短暂一生》作者 刘泽军:

张子善有一个孩子叫张铁雄,4、5岁上就死了,但是我从资料上知道为什么刘铁骑,刘铁甲,刘铁兵都叫铁字,铁骑他妈范勇说了,当初地委最早的孩子就是张子善的儿子叫铁雄,所以后来我们亲属有了孩子就跟着铁雄排下来,说铁骑,铁甲,铁兵。

刘青山

孩子们的名字或多或少反映出刘张二人戎马倥匆的革命生涯,也印证了刘青山与张子善之间亲密的关系。1949年1月,天津解放。7个月后,河北省天津地委成立,刘青山从河北沧州地委调任天津地委书记兼行署专员。在上任之初,刘青山便特意向河北省委提出要求,要从省委带一个人一同去天津。这个人便是张子善。

张子善

1945年,张子善任中共冀中八地委组织部长时,便曾与刘青山一起工作。张子善到达天津地委后,刘青山将专署专员一职让给了张子善。雇工出身的刘青山识字不多,性格粗犷,而学生出身的张子善性格内敛,温文尔雅,二人一文一武、一粗一细,形成了天津地委的党政搭档

《新中国第一大案》编剧 石玉新:

刘青山这个人绿林好汉似的,豪爽,工作有魄力,该出手就出手,是工农干部,非常能干。

此时由于中共刚刚入城,政令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因此整个天津大情小事几乎都由刘张二人拍板决定。原本党政互相制约监督的机制变成了二人沆瀣一气。在外人的眼里,张子善对刘青山几乎是言听计从,恭顺有加。

原天津专署副专员李克才夫人 李冰:

你看他吸毒的话,作为同事你应该建议,这可了不得,成了瘾的话对身体不好,影响也不好,(张子善)不建议,给他弄,给他买,给他弄,纵容他。

在刘、张案的调查过程中,专案组曾在天津地委的文件中发现了一封写于1951年年初的财委会办事员申诉信:这位办事员发现刘青山、张子善在财务报销中存在问题,曾直接向张子善反映,反被张子善训斥一顿。办事员据理力争,与其大吵一架,又招致了长期的排挤、打击。这位办事员据此向河北省委写了申诉信。然而按照当时的组织原则,这封信要由地委转交,结果被暗中压了下来。在刘张二人合作无间的时期,实际上,天津地委就成了他们的独立王国,内部一些或明或暗反对的声音都被压制了下来。刘张案发后,当时的报纸曾有过这样的评论:刘青山、张子善将天津地区搞成“独立王国”,对党内民主一贯采取极端反对的态度,把党委制变为家长制,重大问题不拿到党委会讨论,擅自作主,独断专行,违法乱纪,随心所欲。他们长期不过党的组织生活,形成了党内的特殊人物,根本不要、也不容群众监督,使下面老老实实做工作的同志经常提心吊胆。也正是这样的党政合作关系为刘、张二人此后的腐败埋下了伏笔。

嫌隙

刘张二人的案发肇始于一次平常的职务调动。1951年8月,刘青山被调任河北石家庄市委第一副书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

《刘青山的短暂一生》作者 刘泽军:

石家庄的市委书记曾经是两个相当有名的人(毛铎和柯庆施),所以它的规格很高。

据知情者讲述,当时上级已经将刘青山圈定为河北省委副书记的人选,因此在石家庄的任职可能只是一种过渡。当时的刘青山年仅34岁,可谓年富力强,前途无量。然而对于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刘青山却并不情愿。

此时,刘青山正被选为中国青年友好代表团成员,即将随团长郭沫若一同赴维也纳,参加在那里举行的世界青年和平友好联谊会。在临出发前,他向天津地委机关生产管理处的处长康光宇发出了这封信。

光宇同志:

你的信我已收到了,内言均知。张这种行为,早为我所料,因此我不把款带着,作为预防他这种行为。省委若派人去你处检查时,可把那三千万向他们公开说明……

今派老朱同志把车送回,为表示我不要此车,希你设法多替我说句话:“刘同志不要,张三番五次给他,叫他带走,刘数拒绝。”

……

千万保密,不使别人知道……请你费神从深泥中将我拉出来吧。

这封信馆藏于石家大院的信中隐约透露出了刘青山与张子善之间的嫌隙,也带有刘青山对可能东窗事发的隐忧。信中所隐含的对象显然是张子善,一切似乎都在表明,刘青山与张子善这对看似亲密的合作搭档之间其实有着重大的利益分歧。

1950年秋天,因为身体原因,刘青山请求组织批准前往天津市内马场道56号的这座小院休养。天津地委的主要工作便被交到了专员张子善的手里,无论大情小事,都向张子善汇报,然后由张子善转呈刘青山。

原天津专署副专员李克才夫人 李冰:

刘青山比张子善厚道,刘青山是雇工出身,给地主干活,张子善是学生出身,道道比他多。而且张子善的野心太大,他把刘青山的生活弄的挺好,给他弄两个不三不四的人在一块一混,结果整个工作他掌握着,他说我30岁当地委书记,40当省委书记,50我就能进中央。

或许就是在这样的合作中,刘张二人逐渐产生了嫌隙。1951年5月,刘青山收到调离天津,前往石家庄的调令。接到调令的刘青山却不愿意离开天津。他想推荐张子善前往,但没想到却遭到了张子善的拒绝。

《新中国第一大案》编剧 石玉新:

这个里面他还不愿意走,因为天津地委太肥,而且他们已经形成一种体系了,他们之间还有一些矛盾,也不排除张子善挤他。因为张子善书从位置上更重要一点,而且张子善资格也很老,那刘青山走了张子善就是书记了,他们之间所以也不是那种铁心同盟,在利益面前都暴露出了人性的缺点。

道道多的张子善在利益面前没有让步,最终还是留了下来。此时的刘青山也已经意识到张子善已不是两肋插刀的兄弟,而是利益瓜分的冤家。1951年6月28日,刘青山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离津前把所有之帐弄个一清二白,不留后事……

决不留空叫他们钻。

1951年8月,在刘青山前往石家庄赴任之时,张子善从地委机关生产管理处支取2800万元(旧币),同时将地委的一辆汽车,一同送给了刘青山。刘青山收下了所有的礼物,但却给机关生产处处长康光宇偷偷留下了3000万元(旧币),以备不时之需。

落幕

刘青山离开后,张子善成天津专区真正的一把手。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等待他的不是大展宏图的机会,而即将降临的危机。

这是一张天津地委党政机关人员的合影照,在这张照片中,坐在前排最中间两个位置上的是刘青山和张子善,而坐在坐在前排最末端的就是李克才,李克才时任天津专署副专员,是排在刘张之后的三把手。后来,正是因为李克才的不断揭发,刘张二人才东窗事发。

同刘青山、张子善不同,李克才属于当时中共队伍中的另一类人。直到今天,这位个性党性鲜明的人物依然鲜活生动。

《新中国第一大案》编剧石玉新:

他的大女儿通过自己努力到美国留学博士,还在美国成了家,有一个洋女婿,美国人。90年代回国,这个到沧州,这看望,美国人得看望老丈人、老丈母娘。去了以后惊呆了,这还是他那小院,这几间平方,水泥地面,破烂家具,17寸的一个电视,没一样像样的就是家具。他也见过中国很多高官,也见过很多中国有钱人,他认为副省级地委书记或者副省级干部应该是也算是高官吧,怎么会到这个地步。李克才非常俭朴一辈子廉洁。

今天,通过对历史材料的拼接,我们依稀还原了李克才的履历。李克才1937年加入八路军,曾担任过游击队长,长期活动在石家庄一带,绰号李二。1944年调任冀中迁岚丰联合县县长。去天津任职之前,李克才担任晋察冀第十五分区专员。1949年7月,李克才被调任天津专署副专员,配合刘青山、张子善的工作。在此期间,办事灵活的张子善也曾想极力拉拢李克才,但却数度遭到李克才的拒绝。

原天津专署副专员李克才夫人 李冰:

1951年的7月份,我生孩子,张子善给我送了200万(旧币),这么厚的两沓人民币,第二天的话李克才回来了,回来以后这钱,怎么这些钱呀?我说这不是生孩子,张专员说让营养营养,他说他哪儿有钱呀?这都是公款,他们挥霍公款,给送回去。

从1951年开始,看不惯刘张行为的李克才便开始持续向上反映刘张的问题。他曾先后三次向当时的河北省主要领导反映情况,但却不断遭到敷衍,漠视。万般无奈之下,李克才又听从别人建议,向河北省一位副省长反映情况。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前脚出门,这位副省长就将直接将李克才告状的情况回馈给了刘青山、张子善。

中共河北省委第三次代表会议

李克才公开揭露刘青山、张子善行为

至此,刘青山、张子善与李克才的矛盾开始公开化。恃仗上级的包庇纵容,刘张二人的行为开始逐渐肆无忌惮,他们公然打压挑衅李克才。李克才投诉无门,情绪极度抑郁,身体状况日渐恶化。

然而情绪却就是在这样的极限中被激发了出来。1951年的11月21日,中共河北省委第三次代表会议在省会保定召开。在大会召开的第一天,愤怒的李克才当着与会的824名代表,公开揭露了刘青山、张子善的行为。一时引起全场轰动。刘张一案自此东窗事发。

刘张一案的东窗事发既有李克才不断地揭发,也有刘张二人之间因利益分配产生的嫌隙,更重要的是它处在了一个历史风口。而就在此前,毛泽东刚刚收到了来自东北局书记高岗关于东北严峻腐败形式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写道“沈阳市仅在部分单位中就揭发出3629人存在贪污行为;东北区贸易部检举和坦白的赃款高达5亿元人民币(旧币)。”此时,距离共和国建立刚刚两年。对于这份报告,毛泽东作了这样的批语:“再不进行大规模的反腐败斗争,我们就会犯大的错误。”这个曾经带着清纯政治梦想入城的政权为何在一夜之间就陷入了腐败的泥沼?

想了解更多关于

中国反腐的细节内容,

敬请关注

即将于3月27日-3月31日

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的

“共和国反腐败第一案揭秘”

《纪录大时代》

共和国反腐败第一案揭秘

3月27日-3月31日

17:20-17:50

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编辑:伊梵 倪塑

1.《共和国反腐第一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共和国反腐第一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