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一线执法人员在文书制作时,对于《立案审批表》中“案由”是否填写“涉嫌”二字存在不同意见,以下谈些个人理解,仅供探讨,不作法制指导意见。

笔者在网站查询相关资料时,发现《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有两个不同的版本,对于《立案审批表》是否增加“涉嫌”也有不同的说法:

版本A:

根据《四川省交通厅转发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行政执法风纪等5个规范的通知的通知》中所附的《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第八条:“交通行政执法文书中“案由”填写为“当事人姓名+涉嫌违法行为性质+案”,例如:XXX未取得从业资格证从事道路运输案。”

此处交通行政执法文书中并未添加“涉嫌”二字,同时也并未特别强调立案阶段需添加“涉嫌”二字。

此版本流传较广,应为官方通用版本。

版本B:

除以上四川省交通厅转发的版本A之外,还有一个版本一定范围内流传,该版本源自交通部的官网。

该版本第七条规定:“交通行政执法文书中“案由”填写为“违法行为定性+案”,例如:未取得从业资格证从事道路运输案。

在立案和调查取证阶段文书中“案由”应当填写为:“涉嫌+违法行为定性+案”,例如:涉嫌未取得从业资格证从事道路运输案。”

其中明确指出在立案和调查取证阶段 “案由”应添加“涉嫌”二字;

该版本在网上可以查询到,同时《最新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实务全书》第七章第二节《行政执法文书的基本内容》中提到:“〈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第七条明确规定‘交通行政执法文书中‘案由’填写为‘当事人姓名+涉嫌违法行为性质+案’,例如:张某未取得从业资格证从事道路运输案。”,此处“第七条”不知是笔误还是援引了版本B的规定,但笔者倾向于是该书作者援引了版本B的规定,理由是作者在该书736页范例中“案由”填写为“张X”涉嫌未取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案;”;

笔者认为:在立案审批、调查取证时“案由”应添加“涉嫌”二字,理由如下:

1.《最新常用法律大词典》将“案由”解释为“案件的由来或内容提要”。根据《交通行政处罚行为规范》第五条、第六条、第二十八条有关规定,立案只是进一步调查的审批环节,最终案件的走向不确定,可能最终对该案不予行政处罚而做销案处理,也不一定以立案的违章类别进行行政处罚。因此,立案时“案由”应起到内容、性质、特征提要概括之作用,而不宜对该案有结论性的定性,在“案由”中使用“涉嫌”两字较为严谨;

2.参考药品、烟草等行业行业行政执法文书规范,如《药品监督行政执法文书规范》第九条:“文书中"案由"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法律责任”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罚则”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规章中的规范用语填写。

在立案、调查取证阶段,案由应当加“涉嫌”二字。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不再用“涉嫌”二字。

案由书写形式为:涉嫌+具体违法行为+案,例如:涉嫌销售假药XXX口服液案。”

1.《立案审批表 对《立案审批表》“案由”是否填写“涉嫌”二字的探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立案审批表 对《立案审批表》“案由”是否填写“涉嫌”二字的探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9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