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大出版社

随着电视剧《清平乐》的热播,宋仁宗和北宋众位名臣士大夫的形象具象地展现在大众视野中。

在《清平乐》播出之前,提起宋仁宗,人们能想到的估计也只有“包青天的上司”和“狸猫换太子”的当事人。

事实上,宋仁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仁”为庙号的帝王,他将“宽柔以教,不报无道”注入生活的点点滴滴。

电视剧《清平乐》就用大量的生活细节塑造了一个高度自律自省的“仁君”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戏说之外的宋仁宗。

比如,为免随行内侍受罚,宋仁宗强忍口渴回后宫向苗娘子讨水喝。



图片来源于《清平乐》

再如,拒绝食用未足月的羊羔烹制的羊肉羹。因为小羊长大,将会长出很多肉,而这可以满足寻常大户人家几天的肉食。



图片来源于《清平乐》

然而,无论史书如何言之凿凿,留下的只是一个帝王脸谱,编剧是从哪里挖到那么多仁宗的私生活“猛料”的?

这就不能不提到古人修史之外的另一个传统——

笔记 。

古代文人有写作笔记的传统。正如词是“诗余”,笔记亦在野,它保留下大量不为正史关心的“边角料”,这些历史的花絮让我们看到脸谱后的鲜活与真实,电视剧中的“喝水事件”就出自北宋魏泰的笔记《东轩笔录》。


笔记让我们窥见了古人更多鲜活的细节,圆满了历史的想象。当然,也为影视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追剧之余,我们不妨品一品笔记野史里的仁宗和他的名臣天团。

身为一国皇帝的宋仁宗为何会被被吐槽为人“小气”,赌输钱不认账?

宋代施德操《北窗炙輠录》记了这么一件事:

仁宗曾经和宫人玩赌博游戏。刚刚出了一千钱,就全部输光。他提起一半钱就跑,宫人都笑了:官家太穷相,不肯输钱。仁宗问:你们知道,这个钱是谁的钱吗?这不是我的钱,是老百姓的钱,我今天已经乱用老百姓的一千钱了。

他会下地干活,也会半夜饿得想吃烤羊,还因为怕浪费不吃螃蟹,据《邵氏闻见后录》记载,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次宫廷举行宴会。其中有一道菜是新上市的螃蟹,一共有二十八只。仁宗问:一只要多少钱呢?

左右报告:一只值一千。

仁宗听到这里,非常不高兴:我多少次警告你们,不要奢侈,不要奢侈,你们就是不听,一下箸,就要花费二十八千的钱,我实在于心不忍。

好奇宝宝宋仁宗还问人家美髯公蔡襄睡觉时胡子放哪里。这个事情被当事人蔡襄的侄子蔡絛记录在笔记《铁围山丛谈》里:



“美髯公”蔡襄

我的堂伯父蔡襄,人称美髯公。有天,宋仁宗看见蔡襄的胡子,突然就问蔡了:你那一脸的胡须真漂亮,我问你,晚上睡觉时,你是怎么处理胡须的?是将胡须放到被子里面呢,还是将胡须放到被子外面?蔡襄一听,哈,一下子竟然回答不了:胡须到底是放外面还是里面,我自己也不知道呢!

蔡襄回到家里,晚上睡觉时,一下子就想起皇上问他的话,将胡须先放到被子里面,感觉不妥当,又将胡须放到被子外面,又感觉不舒服,里面,外面,放进放出,竟然一夜都没有睡着。

剧中恃宠而骄的张贵妃令人印象深刻,尽管宋仁宗被朝臣怒怼“宠妾灭妻”,但他对爱妃的偏宠其实是有原则和底线的。

仁宗严禁后宫结交臣僚,得知学士王拱辰赠送贵妃一只定州红瓷器,当场摔碎瓷器以惩戒贵妃。

这一事件出自邵伯温笔记《邵氏闻见录》,邵伯温还如此评价:“仁宗宠遇贵妃冠于六宫,其责以正礼尚如此,可谓圣矣!”

在号称“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仁宗朝,最耀眼的其实不是皇帝,而是那些文臣士大夫。

放眼仁宗一朝,人才济济,群星璀璨:吕夷简、晏殊、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苏舜钦、文彦博、司马光、包拯、三苏、梅尧臣……

笔记中关于他们的“爆料”比比皆是。比如韩琦,刘斧的《青琐高议》后集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魏国公韩琦,他在做定武长官时,有一次,晚上写书法,一士兵拿着蜡烛在边上照着。写着写着,士兵走神了,蜡烛烧着了韩公的胡须,韩急忙用袖子去擦了下,而手中的笔却没有停下来。过了一会儿,士兵偶尔朝韩公看了看,吓一跳,胡须都烧没了,已经不像韩公了。韩公怕官员处罚士兵,急忙将士兵的领导喊来说:你不要处罚他了,他已经学会怎么拿蜡烛了。

而最让观众津津乐道的是语文课本常驻嘉宾、大宋“背诵默写天团”。


C位出道范仲淹。是不是想起了当年被《岳阳楼记》支配的恐惧?虽然已经默写不出全文,但始终记得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其实人家的名言远不止这些,除了语文课必背诗文,范仲淹还有一句名言,堪称官场金科玉律,被施德操《北窗炙輠录》记录下来:

凡是做官,私罪不

可有,公罪不可无。

一代文宗欧阳修,天团又一核心成员。他的《醉翁亭记》也是语文课“阴影”之一。

他不但文章写得好,词也填得妙,但他晚年却因为一首《望江南》惹来“私通外甥女”的丑闻,并因此降官,贬放滁州,这才有了《醉翁亭记》。

宋代王铚的笔记《默记》详细记述了此事。但也有人认为这是政敌故意栽赃欧阳修,那首词不是欧阳修本人所作,褚人获在《坚瓠集》中就指出这是“词诬欧阳文忠”。



欧阳修

苏轼,“背诵天团”扛把子,口一吐就是语文课本半壁江山!可你知道文豪是怎么写作文的吗?

褚人获《坚瓠秘集》中说,苏轼应考的对策里写道:

“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苏轼考中后,主考官欧阳修问他典出何处,苏轼回答:想当然耳!意思是这典故是他杜撰的。


不仅如此,人家年轻时候也干过“作弊”的糗事。蔡絛《铁围山丛谈》中记载:

苏轼曾和他弟弟苏辙一起参加考试。有一道题,苏轼始终理不出个头绪,忘记了出处,实在想不起来。他对着考试桌长叹,并且老是朝苏辙看。苏辙知道哥哥的意思,把毛笔管横过来,东看看,西看看,若无其事的样子,然后用嘴巴对着笔管吹吹气。苏辙这个小动作做过之后,苏轼马上悟出来了:哎呀,我怎么没想到呢,这句话不是《管子》里的吗?



苏轼

笔记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同于正史的宋仁宗和名臣天团,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展现在我们面前。

除了全民热搜的宋仁宗和他的名臣天团,我们出版的“笔记新说”系列还网罗了唐、五代、元、明、清各朝掌故和奇闻轶事,有庙堂,有江湖,有市井,还有山林,为现代读者树立起一座古代笔记文学的阅读坐标。

原来笔记可以这样读!

泱泱华夏五千年,笔记卷帙浩繁,要读完所有的笔记实在吃力,何况生也有涯,应读好书。

《笔记的笔记》作家陆春祥遍阅历代笔记,他以现代人的思维、仿古人的笔记重述前人故事,精心拣选最值得一读的笔记故事,录为 “笔记新说”系列散文。

我们不妨跟着他的步伐,也去寻找碎石和金子碰撞的火花。

推荐阅读




《笔记的笔记》

著者:陆春祥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选取《西京杂记》《朝野佥载》《稽神录》《老学庵笔记》《山居新语》《南村辍耕录》《五杂组》《万历野获编》等汉魏至明清历代文人笔记中的典型进行分析和解读,内容涉及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评论,史料、典章、物产考察以及王朝废兴、人物轶事、制度沿革等。作者从现代视角,用通俗易懂、轻松幽默的文笔娓娓道来,或令人捧腹,或发人深省。

《笔记的笔记》,第一个“笔记”指的是古代笔记小说,第二个“笔记”是指作者的随笔记录。书中的每一篇文章,作者先解读古代笔记中所记之人之事,再对照当下所发生的热点事件进行剖析、品评,语言风趣,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1.《仁宗 《清平乐》编剧到底从哪儿挖到这么多仁宗私生活“猛料”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仁宗 《清平乐》编剧到底从哪儿挖到这么多仁宗私生活“猛料”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96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