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二、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也没有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冲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任何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管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那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到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老年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的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吗?”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然而,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三、作者介绍:

9.曳:拖

10.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等

11.设帐:设馆教书

12.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真理

13.究:研究,探求

14.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5.木杮:削下来的木片

16.湮:埋没

17.颠:颠倒,错乱

18.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19.坎穴:坑洞

20.不已:不停止

21.遂:于是

22.溯流:逆流

23.据理臆断:根据这个道理就主观判断

24.臆断:主管判断

六、古今异义:

1.一寺临河干

2.阅十余岁

3.是非木杮

4.渐沉渐深耳

5.尔辈不能究物理

6.二石兽并沉焉

7.盖石性坚重

8.但知其一

七、理解性默写:

1.讲学家的结论及分析是: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老河兵给出的结论是: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3.画龙点睛议论,揭示主旨的句子是: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八、结构提纲:

第一段:交代找二石兽的事由,和尚顺流而下找石兽失败。

第二段:“讲学家”嘲笑寺僧不懂物理。他在分析石性与沙性之后,认为石兽沉在河底深沙之中。

第三段:“老河兵”凭他多年的治水经验,认为是由水冲石的反作用力,冲倒石兽;石兽在水下泥沙“坎穴”逆向转动,所以应该在上游寻找: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作者启示读者:对于“天下之事”,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即不能只根据某一理由就主观判断。

九、文章主旨:

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中的冲力和石兽本身的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处的上游去寻找。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

十、通关试题:

1.交代“阅十余岁”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石兽落入水中的时间之长;为下文打捞工作的困难等情节做铺垫。

2.如何理解讲学家的笑?

是对寺僧的嘲笑,嘲笑寺僧到河的下流去寻找石兽的办法是错误的。从中可以看出讲学家的盲目自大,自以为是。

3.如何理解老河兵的笑?

1)嘲笑讲学家主观臆断认识片面,并且讲学家还嘲笑寺僧更可笑;

2)嘲笑“众人”竟然无知糊涂一致相信讲学家的判断。看出老河兵的自信,经验丰富。

4.如何看待寺僧、讲学家、老河兵这三个人?

在打捞石兽这件事上,寺僧显得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代表的正是“据理臆断”的态度;唯有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

5.说说老河兵和讲学家给你留下的印象。

老河兵:善于观察、思考、总结事物的规律;深谙事物属性,阅历深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讲学家:对问题一知半解,又好为人师,目中无人,自以为是,自高自大,孤傲清高;空有理论没有实践,纸上谈兵。

6.谈谈本文带给你的启示。

本文告诉我们认识事物不能片面的理解,而要全面深入的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诠释着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编者:刘筱颖

1.《河中石兽注释 《河中石兽》知识点汇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河中石兽注释 《河中石兽》知识点汇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397361.html